李鲁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以及颈部淋巴结异常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鲁传,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6年制英语医学班,毕业后留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工作至今。先后在美国费城得雷克斯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院急症科和甲状腺外科学习、工作。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学组常务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美国神经科学会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SFN)会员、美国化学会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ACS)会员、《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和《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审稿专家。在SCI、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著作6部,主编《甲状腺手术并发症预防和治疗》1部,参编(译)5部。展开
个人擅长
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以及颈部淋巴结异常的诊治。展开
  • 破伤风菌存活条件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存活需缺氧环境、适宜温度(25-37℃)和湿度、有机物丰富环境,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感染风险有差异,有外伤且符合上述条件的需重视伤口处理。 缺氧环境:破伤风杆菌在无氧或氧气较少的环境中易于生长繁殖。例如,较深的伤口,尤其是伤口较窄且内部有坏死组织、血块等堵塞,形成了缺氧的微环境时,就为破伤风杆菌的存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因为有氧环境会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而缺氧环境能让它更好地进行代谢和繁殖。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皮肤相对娇嫩,在玩耍等过程中容易造成较深的伤口,若处理不及时,更易处于缺氧环境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对于有基础疾病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差的老年人,其伤口部位也可能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利于破伤风杆菌存活。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适宜破伤风杆菌存活的温度在25-37℃之间,湿度方面也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潮湿环境。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破伤风杆菌的酶活性能够较好地维持,从而保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繁殖等过程。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工作的人群,如渔民、长期在矿井下工作的人员等,其接触到破伤风杆菌并处于利于其存活环境的几率相对较高;而生活在干燥环境且注意皮肤防护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有机物丰富的环境:破伤风杆菌在含有丰富有机物的环境中更容易存活。因为有机物可以为破伤风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等。比如被泥土、粪便等污染的伤口,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能满足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的部分需求,从而使其更易在这样的伤口环境中存活。对于有外伤史且伤口接触较多有机物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更加重视伤口的清洁处理等,以降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2025-10-22 10:21:08
  • 造口旁疝的表现是什么

    造口旁疝表现包括局部体征和伴随症状,局部体征有造口周围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肿块及腹壁外观改变,伴随症状有造口旁区域疼痛及消化道症状,儿童、女性、老年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疝内容物嵌顿绞窄时消化道症状加重。 局部体征 肿块:这是最常见的表现,通常在造口周围出现可复性或不可复性的肿块。站立、行走、咳嗽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肿块往往会突出;平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可回纳或部分回纳。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腹壁肌肉等组织发育尚不完善,造口旁疝的肿块可能更易突出且回纳相对困难。在女性中,若造口旁疝发生在妊娠等腹内压升高的时期,肿块可能会更为明显。对于有慢性咳嗽、便秘等病史的人群,长期腹内压增高会加重造口旁疝肿块的表现。 腹壁外观改变:造口周围的腹壁会出现膨出、凹陷等异常外观,与正常腹壁形态有明显差异。随着病情进展,腹壁的异常可能会逐渐加重。 伴随症状 疼痛:部分患者会感到造口旁区域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疼痛可能是由于疝内容物与周围组织摩擦、牵拉等引起。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疼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会不敏感,需要更细致地观察造口旁区域的情况。 消化道症状:如果疝内容物是肠管等消化道组织,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当疝内容物发生嵌顿或绞窄时,消化道症状会加重,如剧烈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造口旁疝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对其营养状况等产生更明显的影响。

    2025-10-22 10:20:13
  • 破伤风怎么引起的

    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引起,该菌是厌氧菌,广泛存于自然界。通过伤口感染(如生锈铁器刺伤、污染泥土粪便的伤口、深窄伤口等)和新生儿脐带感染侵入人体,进入后在缺氧环境繁殖产毒,作用于神经系统致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等症状,不同人群可感染,儿童易受影响,外伤后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感染途径 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人体。常见的伤口类型包括生锈的铁器造成的刺伤、污染泥土或粪便的伤口、深而窄的伤口(如被钉子扎伤)以及严重的烧伤、冻伤、擦伤等。当伤口较深且形成缺氧环境时,适合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例如,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如果伤口较深且没有及时清洁和处理,就容易感染破伤风梭菌。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不慎被树枝等尖锐物刺伤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之一,由于儿童的皮肤相对娇嫩,且卫生习惯可能不够完善,更容易发生此类伤口感染。 新生儿脐带感染: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格时,破伤风梭菌可通过脐带残端侵入,引发新生儿破伤风。这是因为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口,若消毒不彻底,破伤风梭菌便有机会在局部繁殖并产生毒素。 破伤风梭菌进入人体伤口后,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该毒素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感染破伤风,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可能存在一些常见的小伤口未得到及时恰当处理,相对更容易受到影响。对于有外伤史的人群,尤其是伤口符合破伤风梭菌感染条件的,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彻底清创伤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以降低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2025-10-22 10:19:22
  • 腹腔镜手术有危险吗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麻醉、手术、感染等方面,不过这些风险通常是可以控制的。特殊人群手术风险可能更高,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决策,并注意术后护理。 腹腔镜手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麻醉风险:腹腔镜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可能会出现麻醉过敏、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2.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损伤周围组织等情况。 3.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需要建立气腹,可能会导致感染。 4.其他风险:如皮下气肿、肩痛、心律失常等。 虽然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通常是可以控制的。医生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等,以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安全性。同时,医生会在手术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少手术风险。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腹腔镜手术还是传统手术,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在手术前,患者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出决策。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可能会更高。例如,老年人、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可能会增加。因此,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医生会对这些患者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估和准备。 总之,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决策。同时,患者在手术后也应该注意休息和护理,以促进恢复。

    2025-10-22 10:17:03
  • 小儿疝气能自愈吗

    小儿疝气有一定自愈可能,但与类型、年龄等有关,6个月内部分腹股沟斜疝、2岁内多数脐疝有自愈可能,超一定年龄未自愈多需手术,嵌顿需立即就医,日常要避免小儿增加腹内压情况。 一、不同类型疝气的自愈情况 腹股沟斜疝: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部分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这是因为婴儿的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强壮,从而有可能使疝环自行闭合。但如果婴儿超过1岁,腹股沟斜疝自愈的概率就比较低了。 脐疝:大多数脐疝患儿在2岁内可自愈。脐疝是由于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在腹内压增高时,脐带残留部突出形成。随着小儿生长发育,脐环多能自行闭锁。不过,如果脐疝直径超过2厘米,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二、影响小儿疝气自愈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龄较小的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身体各组织器官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腹肌等组织有逐渐强壮的趋势,所以部分疝气有自愈机会。而年龄较大的儿童,身体组织器官发育已相对稳定,疝气自愈的可能性降低。 疝气类型:如上述,腹股沟斜疝和脐疝的自愈情况与年龄相关,不同类型疝气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自愈的概率不同。 三、小儿疝气未自愈的处理 如果小儿疝气超过一定年龄仍未自愈,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相对安全,但也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如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对于小儿疝气,家长要密切观察,若发现疝气突出后不能回纳等嵌顿情况,需立即就医,因为嵌顿疝可能会导致肠管等组织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小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以减少疝气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2025-10-22 10:15: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