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胃肠、肛肠、腹壁疝外科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姜金波,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2001年至今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工作。 2016年任主任医师。2018年美国克利夫兰医院访问学者。普通外科专业从业二十余年,主要专业方向为胃肠外科、肛肠外科、炎性肠病外科、腹壁疝外科。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断治疗和手术;在腹部外科良恶性疾病,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标准化根治操作、综合治疗以及胃肠道疑难重症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肛周良性疾病及顽固性便秘的的外科治疗、难治复发疝外科治疗等方面也有较深造诣。 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学杂志,中华胃肠外科学杂志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2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3等奖1项。展开
个人擅长
胃肠、肛肠、腹壁疝外科疾病。展开
  • 脂肪瘤发炎红肿有脓

    脂肪瘤发炎红肿有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成脓腔等,体格检查可明红肿范围压痛及波动感,超声检查可助诊脓肿情况,治疗分抗感染和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儿童严禁自行挤压需及时就医且用药谨慎,孕妇要权衡治疗对胎儿影响选安全药物及保母婴安全操作,老年人需密切关注感染控制及基础疾病影响。 一、定义与临床表现 脂肪瘤发炎红肿有脓是指原本的脂肪瘤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症状,严重时可形成脓腔,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有压痛,若触及波动感提示已有脓液积聚,患者常伴有局部不适感,可能影响日常活动。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明确脂肪瘤部位的红肿范围、压痛程度,若有波动感提示存在脓液聚集。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手段,可清晰显示脂肪瘤内部情况,判断是否有脓肿形成及脓肿范围等,辅助确诊。 三、治疗措施 1.抗感染处理:依据感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控制炎症,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切开引流:当脓肿形成时,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操作,排出脓液,以促进炎症消退,改善局部症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免疫系统不完善,发生脂肪瘤发炎红肿有脓时,严禁自行挤压,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避免感染扩散,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治疗方式,最大程度保障儿童安全。 2.孕妇:孕妇出现此情况时,需综合权衡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抗感染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胎儿安全性,切开引流等操作需在确保母婴安全前提下进行,医生会全面评估后制定适宜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抗感染能力较弱,发生脂肪瘤发炎红肿有脓时,需密切关注感染控制状况,可能需更长时间治疗与观察,同时要留意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是否合并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助力康复。

    2025-09-24 12:41:09
  • 打破伤风几天能喝酒

    打破伤风后一般至少1周后再喝酒,儿童、老年人、过敏体质者、有基础疾病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禁酒时间,儿童至少2周,老年人2周以上,过敏体质者2周以上经评估后再定,有基础疾病者最好3周以上且需医生综合评估,因为酒精可能影响免疫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加重不良反应或影响基础疾病等。 原因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破伤风制剂在体内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而酒精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还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干扰破伤风疫苗或抗毒素诱导机体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过程,甚至可能加重注射破伤风制剂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不适、发热、头晕等症状可能因饮酒而加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打破伤风后更需谨慎对待饮酒问题,因为儿童的机体代谢功能相对较弱,酒精对其机体的影响可能更明显,一般建议在打破伤风至少2周后且身体完全无不适的情况下再考虑少量饮酒,且需密切观察儿童饮酒后的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代谢能力减弱,打破伤风后建议等待2周以上再根据自身恢复状况谨慎决定是否饮酒,同时要关注饮酒后是否出现不适,如头晕、心悸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酒精可能会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 过敏体质者:本身是过敏体质的人打破伤风后,机体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饮酒可能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这类人群最好在打破伤风后2周以上,经医生评估身体状况良好后再考虑是否饮酒,且饮酒时要格外留意自身是否出现过敏相关症状。 有基础疾病者:若本身患有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疾病,打破伤风后饮酒会加重肝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能导致基础疾病病情加重,这类人群打破伤风后建议延长禁酒时间,最好在3周以上,且需在医生对基础疾病和打破伤风后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饮酒。

    2025-09-24 12:40:26
  • 疝气的治疗疝气的治疗

    疝气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半岁以下婴幼儿(有自行消失可能)及年老体弱等禁忌手术者,用疝气带;手术有传统疝修补术(复发率高、恢复慢)、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广、优势多)、腹腔镜疝修补术(微创、适用双侧疝及复发疝),诊断明确、疝内容物嵌顿绞窄、半岁后未自愈的婴幼儿、有手术意愿无禁忌证的成年患者等应手术,术前要全面评估,特殊人群要特殊处理。 适用情况:对于半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其腹壁肌肉可随生长发育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保守治疗。另外,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也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具体措施:使用疝气带,利用疝气带产生的压力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使用时需注意正确佩戴,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因压迫过久导致皮肤损伤。 手术治疗 传统疝修补术:是经典的手术方式,通过将疝缺损处缝合修补。但该手术复发率相对较高,术后疼痛较明显,恢复时间较长。 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人工合成网片进行修补,具有复发率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进行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疝及复发疝的治疗。 手术适应人群:除上述非手术治疗适用的部分情况外,一般诊断明确的疝气,如疝内容物发生嵌顿、绞窄等情况时,均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对于婴幼儿疝气,若半岁后仍未自愈,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成年患者,若有手术意愿且无禁忌证,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基础疾病情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后再考虑手术;对于小儿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安全。

    2025-09-24 12:39:55
  • 疝气是如何造成的

    疝气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有关。腹壁强度降低包括先天因素(如婴儿鞘状突未闭合)和后天因素(如老年人腹壁退行性改变、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腹内压力增高包括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妊娠等情况,这些因素会使腹内压力升高,促使腹腔内组织向腹壁薄弱区域突出引发疝气。 后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腹壁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肌肉萎缩、胶原含量减少等,导致腹壁强度下降。此外,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等也可能破坏腹壁的完整性,使腹壁强度降低,为疝气的形成创造条件。比如曾接受过腹部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腹壁组织在愈合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正常的强度,在腹内压力增加时,就容易发生切口疝。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患者,由于反复咳嗽,会使腹内压力持续升高。咳嗽时,气体冲击气道,进而传导至腹腔,不断增加腹腔内的压力,迫使腹腔内的脏器等组织向腹壁薄弱区域突出。例如,一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多年的患者,由于长期咳嗽,最终发展为腹股沟疝。 便秘:长期便秘的人群,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导致腹内压力显著升高。粪便在肠道内积聚,排便时的用力动作使得腹腔内压力增加,使得原本薄弱的腹壁难以承受,从而容易引发疝气。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便秘情况,进而增加疝气发生风险。 重体力劳动: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腹部肌肉经常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腹内压力也会相应升高。比如建筑工人在进行搬运重物等重体力劳动时,腹部肌肉用力,腹内压力增大,如果腹壁存在薄弱环节,就容易导致疝气。 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尤其是晚期,子宫逐渐增大,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同时腹壁被逐渐拉伸,强度相对减弱,这就增加了女性发生疝气的可能性,尤其是腹股沟疝或股疝等。

    2025-09-24 12:38:26
  • 阑尾痛是什么症状

    阑尾痛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后转移固定右下腹,性质多样,伴胃肠道和全身症状,不同人群有特点,常见于急性阑尾炎,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附件炎等鉴别。 伴随症状 胃肠道症状: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反射性引起。有些患者还会有食欲减退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或便秘,腹泻可能是因为阑尾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便秘则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全身症状:炎症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若发生阑尾穿孔、坏疽等情况,体温可更高,可达39℃-40℃。同时可能伴有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不同人群阑尾痛的特点 儿童 儿童阑尾痛的表现可能不典型,由于儿童的大网膜发育不完善,局限炎症的能力较差,所以腹痛症状出现后很快可能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儿童阑尾痛时除了腹痛外,可能更易出现高热、精神萎靡等表现,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和腹部体征。 老年人 老年人阑尾痛症状往往较轻,但病情发展可能较快。老年人反应能力相对较弱,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可能腹痛不剧烈,但阑尾炎症却可能迅速加重,容易出现阑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特别警惕。 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随着子宫增大,阑尾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在妊娠早期,阑尾位置与非妊娠期相似;妊娠中晚期,阑尾逐渐向外上方移位。妊娠期阑尾痛时,除了有右下腹疼痛等表现外,还需要与妊娠期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异位妊娠破裂等,同时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 阑尾痛可能提示的疾病 阑尾痛最常见于急性阑尾炎,另外还需要与一些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多为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伴有血尿等症状;还有右侧附件炎,多见于女性,除了右下腹疼痛外,可能伴有妇科相关的表现,如白带异常等。

    2025-09-24 12:37: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