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肝移植、腹腔镜手术、肝胆胰疑难疾病、腹膜后巨大肿瘤、终末期肝病和胃肠道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朱民,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肝胆外科病房副主任、器官移植病房副主任。主要从事肝移植、腹腔镜手术、肝胆胰肿瘤、肝胆胰结石、胃肠道肿瘤和良性终未期肝病的诊治。目前熟练开展了肝移植、肝脏切除、胰腺肿瘤切除、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腹腔镜巨脾切除和胆道狭窄的修复等高难度手术。尤其擅长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在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和胆道损伤修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参与开展了国内外首创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受体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手术。主持和参与承担多项国家、省、医院科研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肝移植、腹腔镜手术、肝胆胰疑难疾病、腹膜后巨大肿瘤、终末期肝病和胃肠道肿瘤的诊治。展开
  • 脾切除后遗症

    脾切除可能导致感染、出血、腹腔粘连及其他后遗症,具体发生概率因人而异,患者术后需注意饮食、休息和锻炼,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1.感染:脾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切除后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因此,脾切除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及时接种疫苗等。 2.出血:脾切除后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因此,脾切除后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如有必要,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 3.腹腔粘连:脾切除后,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可能会发生粘连,导致腹痛、肠梗阻等并发症。因此,脾切除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4.其他:脾切除后还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脾切除后的后遗症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的,而且发生的概率也因人而异。如果患者在脾切除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脾切除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休息和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17 12:17:28
  • 胆囊和胆是同一个吗

    胆囊与胆概念不完全相同,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梨形囊袋构造有特定结构功能,胆在中医等有广义范畴,现代医学中胆主要指胆囊等解剖结构,且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影响。 胆的广义范畴:胆在中医等概念中有更广义的范畴,除了解剖学上的胆囊外,还涉及胆的生理功能相关的整体概念,如胆主决断等。但在现代医学中,胆主要指胆囊及相关胆管等解剖结构。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的胆囊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胆囊壁相对较薄,收缩功能等也有所不同;老年人胆囊可能会出现萎缩等退变情况,影响其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因性别导致胆囊和胆的本质差异,但在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上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某些胆系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生率可能因激素等因素略有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胆囊需要更频繁地收缩来排出胆汁帮助消化,容易引发胆囊结石等疾病,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而长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对胆系造成损害。有胆系疾病病史的人群,其胆囊和胆的状态会受到既往疾病的影响,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和管理。

    2025-09-17 12:15:47
  • 脾部位疼痛是什么原因

    脾部位疼痛可能由感染、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脾脏外伤等原因引起,需综合考虑患者病史、症状等进行诊断并治疗。 1.感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可导致脾脏炎症,引起疼痛。 2.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导致脾脏肿大、疼痛。 3.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导致脾脏功能亢进,引起疼痛。 4.脾脏外伤:如车祸、摔伤等,可导致脾脏破裂或包膜下血肿,引起疼痛。 5.其他:如脾梗死、脾动脉瘤破裂等,也可导致脾部位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脾部位疼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病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幼儿,脾部位疼痛可能与一些特殊疾病有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综合征等,需要特别关注。 如果出现脾部位疼痛,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就医前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5-09-17 12:14:41
  • 脾脏位置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在胃底与膈之间,长轴与某肋大体一致,上极平某肋上缘下极平某肋下缘且与特定肋相对,其位置受周围器官结构限制,儿童时期位置相对浅随年龄增长固定,有腹部外伤病史人群位置可能移位,一般无特殊病史生活方式正常人群维持正常左季肋区范围。 一、脾脏的大体位置 脾脏位于人体的左上腹部,具体在左季肋区,处于胃底与膈之间,其长轴与第10肋大体一致,正常情况下,脾脏的上极平对第9肋的上缘,下极平对第11肋的下缘,且恰与第9-11肋相对。 二、位置的相关解剖学关联 从解剖学角度,脾脏的位置受周围器官及结构的限制。其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相邻,上方紧邻膈,下方与结肠左曲相邻。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由于胸廓等结构的特点,脾脏位置相对较浅,但随年龄增长,胸廓发育完善后,脾脏位置会相对固定于上述左季肋区的范围;对于有腹部外伤病史的人群,脾脏位置可能因外伤导致移位等改变;而一般无特殊病史、生活方式正常的人群,脾脏位置维持在上述正常的左季肋区范围。

    2025-09-17 12:09:16
  • 请问肝脏B超,结论肝小钙化灶是什么意思

    肝脏小钙化灶是指在B超或CT影像中肝脏出现类似结石的高回声或高密度影像,通常单个且右肝较多。若无症状且钙化灶小,只需定期复查随访。其一般不会自行消退或继续发展,关键要与肝内其他疾病鉴别。常见原因包括肝内胆管结石,也可见于慢性炎症、创伤修复后,或寄生虫感染、先天发育异常及肝脏肿瘤钙化。虽一般问题不大,但也需定期复查随访,最好全面体检肝脏以排除其他疾病。 一、肝脏小钙化灶的定义: 1.在B超或CT影像中会呈现出类似结石的高回声或高密度影像。 2.一般为单个,右肝较多。 二、处理方式: 1.若无症状且钙化灶较小,仅定期复查、随访即可。 2.钙化灶不会自行消退,也通常不会继续发展。 三、主要需鉴别的疾病: 1.肝内胆管结石。 2.肝内的慢性炎症。 3.创伤在修复后的情况。 4.寄生虫感染。 5.先天发育异常。 6.肝脏肿瘤出现钙化。 总之,肝脏小钙化灶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要重视定期复查和随访,同时全面检查肝脏,确保准确鉴别其他潜在疾病。

    2025-09-17 12:08: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