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高危妊娠的诊治、出生缺陷的产前咨询与诊断、产科急危重症以及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处理。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马玉燕,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主任医师,1991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产科副主任。 擅长优生咨询、产前诊断、产科感染性疾病诊疗、复发性流产的诊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诊疗,对处理各种产科合并症如妊娠合并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等疑难病症及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处理瘢痕子宫并前置胎盘伴植入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致力于高危妊娠防治及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的研究工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兼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委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遗传与优生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及现代妇产科进展等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高危妊娠的诊治、出生缺陷的产前咨询与诊断、产科急危重症以及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处理。展开
  • 需要如何正确使用吸奶器

    吸奶器选择依自身需求与场景,偶尔用选手动、频繁用电动,关注材质安全及人体工程学设计;使用前用温和洗涤剂清洗吸奶器部件并高温消毒,用温水清洁乳头和手防污染;使用时手动按节奏轻柔挤压,电动调合适档位先轻柔刺激再稳定节奏;使用后立即disassemble各部件彻底清洗晾干保存;哺乳期妈妈有乳房问题遵医嘱,剖腹产妈妈初期轻柔操作,高龄或有乳腺病史者用前咨询医生调整吸奶频率力度。 一、吸奶器的选择 应依据自身需求与使用场景挑选合适类型,若为偶尔使用可选择手动吸奶器,其操作相对简便;若需频繁吸奶则电动吸奶器更为适宜,能提高效率。选择时需关注材质安全性,确保符合食品级标准,同时考虑人体工程学设计,保证握持与使用过程舒适,避免对乳房造成不必要损伤。 二、使用前准备 1.器具清洁:使用温和洗涤剂对吸奶器所有部件进行清洗,充分冲洗干净后,依据产品说明进行高温消毒(如部分部件可耐受高温),保障器具无菌。2.乳头及手部清洁:吸奶前需用温水清洁乳头,双手也要洗净,防止细菌通过乳头或手部污染吸奶器及乳汁。 三、使用时步骤 1.手动吸奶器操作:正确握住吸奶器手柄,按照合适节奏挤压,使内部形成负压实现吸奶,操作过程中需保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损伤乳房。2.电动吸奶器操作:先调节至合适档位,利用其产生的负压开始吸奶,初始阶段可先轻柔刺激乳腺使其分泌乳汁,随后保持稳定节奏,每次吸奶时长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以尽量吸空一侧乳房为目标,但要避免过度吸奶引发乳房疼痛或损伤。 四、使用后清洁与保养 吸奶结束后应立即将吸奶器disassemble,分别对各部件进行彻底清洗,确保无残留乳汁。清洗干净后晾干或用干净毛巾擦干,妥善保存,防止部件损坏,以延长吸奶器使用寿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妈妈:若存在乳腺炎等乳房健康问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吸奶方式,避免因吸奶不当加重病情;正常哺乳期妈妈吸奶时也应关注自身乳房感受,出现异常及时处理。2.剖腹产妈妈:初期吸奶时应适当轻柔操作,避免过度刺激引发疼痛,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调整吸奶频率与力度。3.高龄产妇或有乳腺疾病史者:使用吸奶器前最好咨询医生,结合个人乳腺具体状况调整吸奶频率与力度,确保吸奶过程安全有效,充分考虑自身乳腺的特殊情况,保障哺乳相关健康。

    2025-10-28 13:11:23
  • 胎儿为什么打嗝

    胎儿打嗝是正常生理现象因呼吸运动起,表现为子宫内有规律阵发性跳动频率相对稳定持续几分钟不等是肺部发育良好体现可反映胎儿状态稳定属健康表现孕妇感到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保持放松观察即可异常需及时就医产检时监测发现异常医生会采取措施孕妇日常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为胎儿正常发育提供良好宫内环境。 胎儿打嗝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是因为胎儿的呼吸运动。胎儿在母体子宫内会不断地吞咽羊水,通过吞咽动作锻炼肺部的呼吸功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类似打嗝的情况。具体来说,胎儿的膈肌会有规律地收缩,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胎儿打嗝。一般认为,胎儿打嗝是其呼吸系统发育的一种表现,通过不断地吞咽羊水、膈肌收缩运动,有助于胎儿肺部的发育成熟等。 胎儿打嗝的表现及频率等情况 胎儿打嗝通常表现为胎儿在子宫内出现有规律的、阵发性的跳动。其跳动的频率一般相对稳定,大约每分钟15-30次左右,每次打嗝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持续几分钟不等。不同的胎儿可能会有一些个体差异,但总体来说是相对有规律的生理现象。 胎儿打嗝对胎儿健康的意义 从胎儿发育的角度来看,胎儿打嗝是其肺部发育良好的一种体现。通过不断进行类似打嗝的呼吸运动相关练习,能够促进胎儿肺部的成熟,为出生后能够自主呼吸做好准备。而且这种有规律的运动也可以反映胎儿在子宫内的状态相对比较稳定,一般情况下是胎儿健康的一种表现。 孕妇对于胎儿打嗝的感受及应对 孕妇在感觉到胎儿打嗝时,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这是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孕妇只需要保持放松的心态,注意观察即可。只要胎儿打嗝的频率、规律等没有突然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就不需要过于担心。如果孕妇发现胎儿打嗝的情况出现了异常,比如频率突然明显加快或减慢、持续时间过长等,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保胎儿在子宫内的健康状况。 特殊人群(胎儿)相关注意事项 胎儿在子宫内出现打嗝是正常生理过程,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干预。孕妇要注意定期进行产检,通过产检可以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包括胎儿打嗝等相关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在产检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为胎儿的正常发育提供良好的宫内环境,有助于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包括打嗝等的正常进行。

    2025-10-28 13:11:21
  • 血性羊水是怎么回事

    血性羊水是羊水内混有血液的现象其可能原因包括胎盘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等致胎盘早剥、胎盘附着异常致前置胎盘)、宫颈因素(宫颈病变致局部出血混入)、胎儿因素(胎儿血管前置致胎膜破裂出血入羊水),其出现往往提示存在潜在产科并发症需高度重视,医生会通过超声检查等监测母胎状况明确病因处理,有高危因素孕妇出现需立即就医并遵医嘱,胎儿血管前置需加强产前监测保障胎儿安全。 一、血性羊水的定义 血性羊水是指羊水内混有血液的现象,正常羊水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当羊水中出现肉眼可见的血液成分时即为血性羊水。 二、可能的原因 (一)胎盘因素 1.胎盘早剥: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腹部受到外伤等情况下,可能发生胎盘早剥,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血,血液渗入羊水,导致血性羊水。例如,有研究指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高于正常孕妇群体,胎盘早剥时易出现血性羊水。 2.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位置异常,接近或覆盖宫颈内口,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子宫下段扩张,胎盘与子宫壁错位剥离而出血,血液可混入羊水,引发血性羊水。 (二)宫颈因素 孕妇存在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宫颈炎等,局部组织脆弱易出血,血液可流入阴道后混入羊水,导致血性羊水。 (三)胎儿因素 胎儿血管前置时,胎膜上的胎儿血管跨过宫颈内口位于胎先露部前方,胎膜破裂时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羊水,表现为血性羊水。 三、临床意义 血性羊水的出现往往提示存在潜在的产科并发症,需高度重视。例如胎盘早剥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母亲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胎儿血管前置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胎儿生命。医生通常会通过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手段密切监测母胎状况,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角度) 有妊娠期高血压、腹部外伤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若出现血性羊水,需立即就医,因为这类情况可能迅速进展为严重的母儿并发症。应严格遵循医生的监测和治疗建议,密切关注自身生命体征及胎儿情况。 (胎儿角度) 对于存在胎儿血管前置可能的情况,需加强产前监测,如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胎盘及胎儿血管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胎儿安全。 总之,血性羊水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产科异常情况,其出现涉及多种可能病因,临床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2025-10-28 13:11:04
  • 怀孕39周见红的病因是什么

    怀孕39周见红主要与子宫颈成熟、胎盘因素(包括胎盘位置正常时局部小范围剥离及胎盘低置等异常情况)、个体差异、生活方式因素、病史因素等有关,多数是即将分娩征兆,若见红量多或伴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子宫颈成熟相关原因 怀孕39周见红通常是因为子宫颈逐渐成熟,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少量出血,与宫颈局部的纤维组织、黏液等混合后排出,这是即将分娩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兆。一般来说,大多数孕妇在临产前1-2天内会出现见红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身体为分娩做准备的一种表现。 二、胎盘因素相关原因 1.胎盘位置正常情况:如果胎盘位置正常,怀孕39周见红也可能与胎盘边缘与子宫壁之间有轻微的剥离有关,虽然胎盘整体位置正常,但局部的小范围剥离也可能引起少量出血,进而导致见红现象。 2.胎盘低置等异常情况:虽然怀孕39周时胎盘低置相对来说风险较孕中期降低,但仍有少数胎盘低置的情况可能导致见红,不过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概率较低,主要还是以子宫颈成熟相关因素为主导。 三、其他可能相关因素 1.个体差异:不同孕妇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孕妇在怀孕39周时可能因为自身的激素水平变化、子宫的敏感性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见红情况。例如,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宫颈局部的组织状态,使得宫颈更容易出现少量出血现象。 2.生活方式因素:一般来说,正常的生活方式对怀孕39周见红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孕妇在临近分娩时进行了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或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增加子宫的兴奋性,从而诱发见红情况。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见红更多还是由生理的分娩准备过程所引起。 3.病史因素:如果孕妇既往有过宫颈病变等病史,那么在怀孕39周时出现见红的概率可能会相对增加。例如,既往有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病史的孕妇,宫颈局部的组织比较脆弱,在怀孕晚期子宫增大、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更容易出现出血导致见红。对于有既往病史的孕妇,在怀孕晚期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自身情况,一旦出现见红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总之,怀孕39周见红主要与子宫颈成熟、胎盘相关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情况下是即将分娩的征兆,但如果见红量较多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腹痛加剧、阴道流液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0-28 13:10:47
  • 胎动记录应该持续多久

    孕28周前无需严格持续长时间记录但要留意胎动异常变化,孕28周后常规每天固定时段选舒适安静状态持续3次各1小时记录,高危妊娠等可能遵医嘱延长时长或增加频率,多胎妊娠需更关注总体情况适当增记录次数或时长,既往有胎儿宫内异常史孕妇要更密切留意胎动细节变化及时反馈。 一、孕28周前胎动记录情况 孕28周前,胎儿胎动尚不稳定且规律不明显,一般无需严格持续长时间记录胎动。此阶段孕妇可在日常感受胎动时稍作留意,若未发现明显异常,无需进行固定时长的专门记录,但需保持对胎动情况的基本关注,若出现胎动突然增多或减少等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关注。 二、孕28周后胎动记录要求 1.常规记录时长:孕28周后,胎儿胎动逐渐趋于规律,建议孕妇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选择相对舒适、安静的状态下,持续记录3次胎动,每次记录时长为1小时。例如,可选择早、中、晚各固定1小时来专门记录胎动次数。通过这样每天累计3小时的记录,能较好地监测胎儿在宫内的基本状况。因为孕28周后胎儿宫内缺氧等情况可能逐渐显现,规律记录这3小时的胎动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 2.特殊情况的记录调整:对于高危妊娠孕妇,如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的孕妇,由于其胎儿发生宫内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可能需要遵医嘱适当延长胎动记录时长或增加记录频率。比如可能需要进行24小时的胎动监测,以便更全面、细致地观察胎儿宫内情况,及时捕捉可能出现的异常胎动变化。 三、特殊人群的胎动记录注意事项 1.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胎儿数量较多,胎儿之间的活动相互影响,且发生宫内异常的几率相对单胎妊娠更高。这类孕妇在记录胎动时,需要更加关注胎动的总体情况,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记录次数或延长记录时长。例如,除了每天固定3次每次1小时的记录外,可在不同时间段适当补充记录,以便更精准地掌握多个胎儿的活动状态,一旦发现胎动与平时明显不同,如胎动突然大幅减少等,需立即就医。 2.既往有胎儿宫内异常史的孕妇:曾经有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不良情况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对胎动记录的关注度要更高。这类孕妇除了遵循常规的孕28周后每天3次每次1小时的记录外,应更加密切留意胎动的细节变化,如胎动的频率、强度等,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向医生反馈并进行相应检查,以保障胎儿安全。

    2025-10-28 13:10: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