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樊力红主任医师(57)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樊力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樊力红,女,主任医师,熟练掌握消化道、肝胆、胰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胃镜、肠镜的诊断与操作,能进行镜下止血、摘除息肉、胃造瘘、嵌除异物等多项镜下治疗。擅长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展开
个人擅长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展开
  • 治打嗝的方法

    打嗝是常见生理现象,通常由胃部气体积聚引起,可尝试深呼吸、喝水、按压穴位、吃白糖、打喷嚏等方法缓解,持续打嗝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需遵医嘱治疗。 1.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几次,然后缓慢地呼气,可以帮助缓解打嗝。 2.喝水:慢慢地喝一些水,有助于缓解打嗝。 3.按压穴位:可以按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穴位,或者按压耳垂后面的穴位,有助于缓解打嗝。 4.吃白糖:吃一些白糖,可以刺激喉咙,缓解打嗝。 5.打喷嚏:可以用羽毛等物品刺激鼻孔,引起打喷嚏,有助于缓解打嗝。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打嗝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该及时就医。此外,孕妇、儿童和老人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打嗝时需要特别注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6-10 17:15:01
  • 肚子无缘无故的咕噜咕噜响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肚子无缘无故咕噜咕噜响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要通过相应方式缓解。 一、饥饿:处于饥饿状态时,易出现此症状,这是正常生理现象,进食后可改善。 二、消化不良: 1.多与饮食不当有关,会有肚子胀气、咕噜响表现。 2.治疗上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 三、肠炎: 1.可能因细菌感染引起,导致胃肠功能异常,伴有腹胀、腹痛、腹泻等,出现肚子咕噜响。 2.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药物治疗。 此外,还需考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等原因,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 总之,当肚子无故出现咕噜响时,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原因,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尽快就医。

    2025-06-10 17:13:43
  • 哺乳期能吃乳酸菌素片吗

    哺乳期妇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乳酸菌素片,但需注意该药不能与铋剂等同时服用,水温不宜过高,且服用3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乳酸菌素片不能与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同时服用,以免降低药效。此外,服用乳酸菌素片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导致药物中的乳酸菌失活。如果服用乳酸菌素片3天后,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了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总之,哺乳期妇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乳酸菌素片,但如果对药物的使用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同时,哺乳期妇女在服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哺乳期身份,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建议。

    2025-06-10 17:11:53
  • 加味左金丸能治反流性食管炎吗

    加味左金丸对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治疗作用,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与肝郁气滞等有关,加味左金丸具有疏肝和胃、止痛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溃疡等作用,但需遵医嘱服用,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 需要注意的是,加味左金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以及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同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避免食用过酸、过甜的食物,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

    2025-06-10 17:10:16
  • 如何拉出憋回去的大便

    如果大便憋回去了,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多喝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腹部按摩、适当运动、使用开塞露等方法帮助排出,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使大便更容易排出。 2.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使其更容易排出。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排便反射。 4.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5.适当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 6.使用开塞露: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帮助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开塞露时需要特别小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憋便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呕吐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憋便。如果有便秘问题,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

    2025-06-09 18:12: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