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难治的胆道疾病,肝内胆管结石病因比较复杂,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汁淤滞,胆管解剖变异以及营养不良等有关系。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是上腹部和胸背部的胀痛不适,也有可能很多人多年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 如果并发急性胆管炎,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升高,对于反复腹痛,寒战,高热,应该行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可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还有结石所在的部位,然后做磁共振或者是增强CT,显示的可能更清楚一点,CT、核磁共振对于伴有肝硬化或者癌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应该尽量手术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及梗阻,去除结石部位和感染病灶,当然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也可以暂时不用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边治疗边看。
2025-04-01 03:34:49 -
教您如何看胆囊结石体检报告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是综合性因素所致,饮食建议: 1、禁酒, 2、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3、定期随访。若有右上腹或中上腹闷胀不适,嗳气等症状,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 肝内胆管结石 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症状一般不典型,必要时行腹部CT。 建议您定期复查,肝病专科咨询诊治。 肝囊肿 肝囊肿是指肝脏的局部组织成囊性扩大,绝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体积较小时,没有明显症状,无需治疗。 当囊肿较大或出现并发症时,需要到专科就诊治疗。 建议: 1、定期复查随访。 2、饮食上多加注意,禁食高脂食品、酒类。 肝内钙化灶 肝内钙化灶是肝实质细胞炎症后形成的“疤”,也可能是肝内胆管壁部分钙化,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肝区闷胀感觉,一般不需治疗。 建议您定期复查,门诊随访。
2025-04-01 03:34:49 -
胆结石吃什么药好
胆结石可以口服止痛药、解痉药、利胆药等抗感染药,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结石,严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止痛药,当患者患有胆结石时,可引起胆绞痛,严重时可口服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来镇痛。 2.解痉药,如山莨菪碱,可以改善疼痛部位痉挛, 3.利胆药,患者可服用去氧胆酸片、熊去氧胆酸片等,用来促进胆汁排除、控制炎症。但在胆道梗阻时不宜采用。 4.抗感染,当患者胆结石伴有胆囊炎时,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此外,当患者有胆绞痛、寒战、高热等症状且出现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肝脓肿等并发症时,可进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或肝切除术;当有症状以及出现急慢性胆囊炎,可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4-01 03:34:48 -
小儿胆道闭锁症状
小儿胆道闭锁症状包括:黄疸、深色尿液、浅色粪便和肝脾肿大。胆道闭锁的婴儿尽管出生体重较低,但大多数都已足月。无论病因如何,大多数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典型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黄疸、深色尿液、浅色粪便和肝脾肿大。 1.黄疸、深色尿液、浅色粪便黄疸:出生时并无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消退1~2周后又呈进行性加深。随着黄疸的加重,尿液颜色加深,粪便由正常黄便变淡至陶土炎灰白色。这是由于胆道闭锁后胆红素无法排入肠道,只能在血液中代谢,最终从尿中排除,而大便中缺少胆素原,因此小便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 2.肝脾肿大胆道闭锁婴儿出生时肝脾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胆道闭锁导致门静脉压力不断升高,肝脾进行性肿大。病情严重者可有腹壁静脉怒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2025-04-01 03:34:47 -
胆结石的成因有哪些
胆结石的成因可能与胆道动力学改变、胆汁成分改变以及胆道感染有关。 1.胆结石主要分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其中80%-90%以上都是胆固醇结石。 2.胆道动力学改变、胆汁成分改变以及胆道感染是形成胆石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结石在其形成过程中常是某一因素起主导作用。 3.胆汁热力学平衡体系的破坏、胆汁成核动力学稳态的紊乱以及胆道运动功能的异常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胆汁成分的改变(胆汁热力学失衡)是成石的基础,促-抑成核体系的改变是成石的关键,而胆道运动的紊乱则是胆石形成的重要条件。 4.溶血、慢性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常被认为是胆色素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胆色素结石是由于胆汁中非结合胆红素含量的增高,并与钙离子结合产生胆红素钙颗粒,在黏液物质的凝集作用下形成结石。
2025-04-01 03: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