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
胆总管的结石治疗有两类方法:一类方法是通过开腹的方式完成胆总管的切开,取出胆管下段的结石,随着微创技术的改进,这部分手术多处改变成腹腔镜下的胆总管切开取石。 因为有一半以上的胆管结石是从胆囊掉下来的,还可以利用结石掉下来的路径,采取胆囊管的扩张,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取出胆总管的结石。 还有一类方法,叫做ERCP,通过逆行的胰胆管造影,把胆总管下端的出口括约肌切开之后从胆管下端把结石排出。这个治疗有很大的优点,它不是手术,相对恢复比较快,但也有缺点。 缺点在于对于胆管下端的括约肌会造成潜在的影响,如果结石比较大,切开比较大,括约肌功能会受影响,时间长了会导致胃肠液向胆道的反流,这是一个持久性的问题。 对于比较年轻的患者,选择通过ERCP胆总管下端括约肌切开的方法要慎重考虑,但对于高龄的高危的患者还是比较好的。
2025-04-01 03:34:45 -
肝胆结石的病因是什么
肝胆主要是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两大类,结石的生成原因和胆汁淤滞、胆道感染以及胆道寄生虫病有很大的相关性。 1.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胆囊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胆管结石在胆囊或胆总管内停留,大部分都是胆固醇造成的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主要是受到胆道的感染引发结石现象,胆道异物也是导致胆管结石的重要原因,比如:蛔虫、缝线线结以及虫卵等。 2.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肝内胆管结石发病原因具有复杂性,营养不良、胆汁停滞以及寄生虫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石呈现出棕色胆色素结石,一般情况下,分布在病人的肝段、肝叶等位置,肝内胆管结石会引发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外观一般为棕黑色、或棕黄色,泥沙状,具有易碎的特点,且形状、大小和数目都不相同。泥沙样的结石,主要成分是胆绿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
2025-04-01 03:34:44 -
胆道疾病最严重类型是什么
临床上没有最严重的一说,一般各种类型的胆道疾病发展到终末期都比较严重,比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具体的严重程度需要医生来判断。 1.胆管癌:胆管癌的发病率并不高,只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由于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临床确诊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了,多伴随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由于恶性程度高,发展比较迅速,很容易发生转移,一般预后较差。 2.胆管结石:主要由于感染、饮食、胆汁淤积等诱因容易诱发胆管结石,特别是多发性胆管结石。结石数量变多、体积变大后,很容易堵塞胆管。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剧烈腹痛、寒颤、高热等症状,伴随肝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黄疸,急性发作未及时治疗可致人死亡。 胆道疾病还有很多,平时生活需加强体质锻炼,控制饮食,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可以降低胆道疾病的患病率。
2025-04-01 03:34:42 -
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结石形成与高胆固醇血症、胆囊收缩能力减低、长期肠外营养等原因有关。 1.高胆固醇血症:胆汁中的胆固醇、卵磷脂和胆盐共同维系着胆汁的稳定,当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易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 2.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汁靠胆囊收缩而排出,当胆囊收缩能力降低时,胆囊内胆汁淤积,造成胆汁变得黏稠,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3.长期肠外营养:长期肠外营养的病人因为胃肠道处于禁食状态,胆囊一般于进食后排出胆汁,长期禁食状态会导致胆囊排空障碍,引起胆汁淤积、浓缩并变得黏稠,同时出现胆色素沉淀,逐步发展为胆结石。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还包括肥胖、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原因;检查出胆结石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2025-04-01 03:34:42 -
胆道支架植入方法是什么
胆道支架的植入方法主要包括方面,一方面是在内镜下实行胆道支架植入手术,另一方面是放射介入下实行胆管穿刺,再放置胆道支架的手术。 胆道支架主要用于胆管癌、胰头癌等恶性梗阻类疾病的患者,一般是因为无法进行手术,需要采用胆道支架植入的手术方式使患者恢复生活质量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其中一种胆道支架植入的手术方式是经内镜的方式放置胆道支架,主要在介入手术室DSA机的引导下,使用十二指肠镜从口部经食管到胃之后,再到十二指肠的乳头处,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到胆管中,通过放入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进行治疗。 另一种胆道支架植入的手术是在放射介入下放置胆道支架,主要是在DSA机下,经过穿刺进入胆管后,最后在X线的引导下,通过体制的导丝越过肿瘤所在的狭窄阶段,也使支架越过肿瘤的位置,从而达到引流的目的。
2025-04-01 03: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