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道肿瘤的开腹及微创手术治疗和保留性功能,排尿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对肿瘤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术后综合性治疗及康复有深入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可新,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兼东院区外科主任。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秘书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腹腔镜内镜学组委员,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委员,肥胖与代谢外科学组常务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胃肠外科分会青年委员;《腹腔镜外科杂志》责任编辑,《山东医药》特约审稿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5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要专业方向为胃肠外科 、微创外科。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1年和201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SHANDS医院胃肠肿瘤科研修,掌握胃肠道肿瘤国际最新手术及研究进展。擅长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道肿瘤的开腹及微创手术治疗和保留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及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对肿瘤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术后综合性治疗及康复有深入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消化道肿瘤的开腹及微创手术治疗和保留性功能,排尿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对肿瘤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术后综合性治疗及康复有深入研究。展开
  • 人为什么会长脂肪瘤

    脂肪瘤形成与遗传因素相关基因变异致易感性增加、脂肪代谢异常致脂肪细胞过度积聚、局部长期慢性炎症或创伤刺激致脂肪细胞异常增殖、内分泌紊乱致激素水平波动影响脂肪代谢分布有关,女性在青春期、孕期、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明显阶段更易受其影响。 一、遗传因素影响 某些遗传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长脂肪瘤的易感性,研究发现特定基因突变与脂肪瘤的家族聚集性存在关联,若家族中有脂肪瘤患者,个体携带相关遗传突变基因的话,相对更容易出现脂肪瘤。 二、脂肪代谢异常所致 人体正常脂肪代谢过程中,若脂蛋白酶活性、脂肪酸转运等环节出现异常,导致脂肪细胞过度积聚,就可能形成脂肪瘤。例如,当体内脂蛋白酶功能障碍时,脂肪的分解利用受阻,脂肪细胞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堆积形成脂肪瘤。 三、炎症与创伤刺激 局部组织长期慢性炎症反应,如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或经历过创伤的部位,可能引发脂肪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而形成脂肪瘤。比如,皮肤曾有过反复炎症刺激的区域,后续脂肪细胞可能异常增生形成脂肪瘤。 四、内分泌紊乱作用 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像雌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影响脂肪组织的代谢和分布,当这种调节失衡时,容易促使脂肪瘤的生成,尤其在女性内分泌变化较明显的时期,如青春期、孕期、更年期等,脂肪瘤的发生风险可能有所不同,女性在这些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大,更易受内分泌紊乱影响而长脂肪瘤。

    2025-08-19 16:37:00
  • 多颗粒脂肪瘤怎么治疗

    多颗粒脂肪瘤主要治疗为手术切除,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且不影响外观及功能者可密切观察,瘤体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影响美观时应及时手术切除且要完整切除降低复发风险,儿童患者相对少见优先非手术干预必手术需考虑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常伴基础疾病术前需全面评估基础健康状况术后加强护理。 一、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方式 多颗粒脂肪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手术切除能够完整去除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且不影响外观及功能的多颗粒脂肪瘤,可密切观察;若瘤体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如局部疼痛、麻木等)或影响美观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操作需完整切除脂肪瘤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多颗粒脂肪瘤相对少见,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密切观察瘤体变化。若必须手术,需充分考虑儿童生理特点,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术后注重儿童伤口护理及康复指导,避免因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包括心功能、肝肾功能等,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需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关注老年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促进康复。

    2025-08-19 16:35:28
  • 肠淋巴结肿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肠淋巴结肿大通常由感染、炎症、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儿童患者还需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都可能导致肠淋巴结肿大。例如,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都可能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炎症:肠道炎症、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肠淋巴结肿大。 3.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肠淋巴结肿大。 4.肿瘤: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结肠癌等也可能导致肠淋巴结肿大。 5.其他原因:药物过敏、寄生虫感染、结核病等也可能导致肠淋巴结肿大。 需要注意的是,肠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如果出现肠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儿童患者,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出现发热伴皮疹,或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需要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种疾病是由EBV病毒感染引起的,通常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1-3周。但对于某些患儿,可能会出现噬血现象,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肠淋巴结肿大也非常重要。建议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此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感染病毒和细菌。

    2025-08-19 16:33:22
  • 右腹部脂肪瘤怎么消除

    右腹部脂肪瘤体积较小且无症状可选择观察随访,体积较大、影响美观、压迫周围组织致不适或短时间明显增大时需手术切除,儿童患脂肪瘤无紧急手术指征优先观察,成年人符合指征手术要注意术后伤口护理及恢复活动等。 一、观察随访 对于体积较小(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无明显症状(如无痛感、无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的不适等)的右腹部脂肪瘤,可选择观察随访。因为脂肪瘤生长缓慢,对机体一般无严重影响,定期通过视诊、触诊等方式监测其大小、形态变化即可,尤其需关注儿童等特殊人群,儿童时期脂肪瘤若无症状可先密切观察其后续变化,因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需谨慎评估干预时机。 二、手术切除 1.适应情况:当右腹部脂肪瘤体积较大(直径超过1厘米)、影响美观、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或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时,手术切除是较为有效的消除方式。手术可完整切除脂肪瘤病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右腹部出现脂肪瘤时,需格外谨慎,手术应充分评估风险与获益。若脂肪瘤无紧急手术指征,优先选择观察,密切监测其生长情况,因为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可能带来的创伤及后续影响需全面考量。 成年人:成年人若右腹部脂肪瘤符合手术指征,手术相对安全,但术后仍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同时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术后恢复活动等。

    2025-08-19 16:31:59
  • 跪求去除脂肪瘤的方法

    对于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且不影响美观的脂肪瘤可选择观察等待需综合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定期监测,若出现快速增大质地改变或伴有疼痛等异常需进一步干预,当脂肪瘤较大、影响外观、压迫周围组织致不适或患者因心理因素强烈要求去除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特殊人群谨慎,手术要完整切除术后注意切口护理并定期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一、观察等待 对于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如无痛、无压迫周围组织等)且不影响美观的脂肪瘤,可选择观察等待。此情况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例如年轻人群若脂肪瘤无不适表现,可定期通过触诊等方式监测其大小、形态变化,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以了解脂肪瘤的动态情况。需注意,若观察期间脂肪瘤出现快速增大、质地改变或伴有疼痛等异常表现,则需进一步干预。 二、手术切除 1.手术指征:当脂肪瘤较大(直径通常>1cm)、影响外观、压迫周围组织导致不适(如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血管影响血运等)或患者因心理因素强烈要求去除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2.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手术需更为谨慎,需充分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手术过程是完整切除脂肪瘤组织,术后需注意切口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仍需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情况。

    2025-08-19 16:30: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