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妇科肿瘤诊治,尤其对疑难晚期及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向宁,男,1960年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微创妇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腔镜委员,华东地区妇科腔镜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妇产科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妇科内镜学组组长。长期从事妇科临床疾病的手术治疗,擅长妇科肿瘤诊治,尤其对疑难晚期及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 ,多年来对保留生育功能的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及辅助治疗有一定建树,并开拓性发展了孕前预防性宫颈环扎和阴道成形术多种微创术式,为罹受宫颈机能不全及生殖道畸形的女性带来福音。作为妇科微创手术的带头人,多年来秉承手术质量第一原则,手术要求精准流畅,解剖细致,苛求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的完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手术风格方式,荣获恩德斯妇科腹腔镜手术奖。多次组织召开全国性和区域性妇科内镜学术研讨会,任《肿瘤临床杂志》《山东医药杂志》等篇委,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展开
个人擅长
妇科肿瘤诊治,尤其对疑难晚期及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展开
  • 生理期怎么算

    生理期即月经周期,指女性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周期从月经来潮第一天算起,两次月经第一天间隔为周期时长,正常21-35天平均28天;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未成熟致周期不规律,受生长发育及生活方式影响;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正常时周期相对规律,受情绪、环境等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致周期紊乱走向绝经,受卵巢功能及心理状态影响;不同时期生理期需注意相应事项,如青春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育龄期关注周期变化及情绪调节等,围绝经期定期检查、保持生活方式及关注心理状态。 一、生理期的定义 生理期即月经周期,是指女性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二、月经周期的计算方法 1.起始日确定:月经周期的第一天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算起。例如,某女性从1号开始来月经,那么1号就是她这个月经周期的起始日。 2.周期时长计算:两次月经第一天之间的间隔时间就是一个月经周期的时长。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一般在21-35天左右,平均约28天。比如一位女性2号来月经,下一次1号来月经,那么她的月经周期时长就是30天(从本月2号到下月1号为30天)。 三、不同人群生理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青春期女性 特点:青春期女性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初潮后的1-2年内,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时长不一、月经量不稳定等情况。一般经过几年的时间,才会逐渐建立起规律的月经周期。 影响因素:此阶段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学习压力、运动情况等)也会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例如,过度减肥的青春期女性,由于体内脂肪含量过低,会影响雌激素的合成,进而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2.育龄期女性 特点:如果女性生殖系统正常且没有怀孕等特殊情况,月经周期相对较为规律,但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比如情绪波动较大(长期焦虑、紧张等)、环境突然改变(从国内到国外生活)等,都可能导致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 影响因素:情绪因素会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影响月经周期。环境改变会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平衡,从而引起月经周期的变化。 3.围绝经期女性 特点: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开始出现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时长不定、月经量逐渐减少等情况,最终会走向绝经。例如,月经周期可能从原来的28天左右逐渐延长到35天以上,甚至2-3个月来一次月经。 影响因素:卵巢功能衰退是围绝经期月经周期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此阶段女性的心理状态(如对即将绝经的担忧等)也会对月经周期产生一定影响,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会加重月经紊乱的情况。 四、生理期的相关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每天睡眠7-8小时。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要正确认识月经,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因为对月经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情绪。 2.育龄期女性 关注自身月经周期的变化,如果出现月经周期过长、过短或月经量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是否存在妇科疾病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情绪调节,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瑜伽、慢跑等)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3.围绝经期女性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卵巢和子宫的情况。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同时,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2025-10-10 12:51:10
  • 人流半个月后有褐色分泌物

    人流半个月后有褐色分泌物可能由子宫复旧不全、感染风险、激素水平波动、妊娠组织残留导致,需警惕出血量增加、发热与腹痛、分泌物异味等警示信号,日常要做好休息与活动、个人卫生、饮食调整管理并定期复查,青少年女性、多次人流史者、合并慢性疾病者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人流半个月后有褐色分泌物的可能原因 1.1.子宫复旧不全 人流术后子宫需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若收缩乏力或子宫内膜修复延迟,可能导致宫腔内残留血液或蜕膜组织排出,表现为褐色分泌物。研究显示,约15%~20%的女性在人流后2周内存在子宫复旧不全,与术后活动量、子宫位置(如后倾位)及激素水平波动相关。 1.2.感染风险 术后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是褐色分泌物的常见诱因。细菌上行感染可能破坏子宫内膜修复,导致渗出物增多。临床数据显示,未规范使用抗生素或术后过早性生活者,感染发生率可升高至30%~40%,需通过分泌物常规、C反应蛋白及盆腔超声排查。 1.3.激素水平波动 人流后体内雌孕激素骤降,可能引发短暂内分泌失调,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研究证实,约10%~15%的女性在术后2~3周出现激素波动相关出血,通常量较少且呈褐色,需结合血HCG检测排除残留妊娠组织。 1.4.妊娠组织残留 若人流不全,宫腔内残留绒毛或蜕膜组织可能持续出血,表现为褐色分泌物伴下腹隐痛。超声检查显示宫腔内不均质回声或血流信号,血HCG未降至正常范围(通常<5mIU/mL)可辅助诊断,需通过清宫术处理。 二、需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 2.1.出血量增加 若褐色分泌物转为鲜红色且量增多(如2小时内浸透一片卫生巾),或伴血块,需警惕大出血风险,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需紧急处理。 2.2.发热与腹痛 体温≥38.5℃伴下腹压痛、反跳痛,提示感染可能已扩散至盆腔,需通过血常规、降钙素原(PCT)检测及妇科检查确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或不孕。 2.3.分泌物异味 若褐色分泌物伴鱼腥味或恶臭味,提示厌氧菌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需通过分泌物pH值检测(>4.5)及胺试验阳性确诊,需使用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 三、日常管理与预防措施 3.1.休息与活动 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每日保证8~10小时睡眠,以促进子宫收缩。研究显示,术后卧床时间≥6小时者,子宫复旧速度较卧床<3小时者提高25%。 3.2.个人卫生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勤换卫生巾(每2~4小时一次),保持会阴部干燥。临床观察发现,规范卫生习惯可使感染率降低至5%以下。 3.3.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如瘦肉、动物肝脏)、蛋白质(如鸡蛋、牛奶)及维生素C(如柑橘、菠菜)的食物摄入,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避免生冷、辛辣食物,以防刺激子宫收缩。 3.4.定期复查 术后7天、14天及30天需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复旧情况及血HCG水平。若超声提示宫腔积液>10mm或血HCG未下降至正常,需进一步干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青少年女性 因宫颈口较松弛,术后感染风险较成年女性升高30%,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避免盆浴及性生活至术后1个月。 4.2.多次人流史者 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风险增加,褐色分泌物可能持续更久(>3周),需通过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粘连,必要时使用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 4.3.合并慢性疾病者 如糖尿病、免疫抑制疾病患者,感染风险较健康人群高2~3倍,需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mmol/L)及免疫指标,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可延长至7天。

    2025-10-10 12:50:20
  • 怀孕一个月可以同房不

    怀孕一个月(孕早期前4周)通常不建议同房。孕早期胚胎处于着床及早期发育阶段,子宫环境敏感,同房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导致先兆流产或胚胎停育。此时胚胎细胞分化、器官形成,与子宫内膜连接不稳定,外力刺激可能干扰着床或引发胎盘早剥;性行为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与先兆流产症状相关,尤其对高风险孕妇风险更高;孕期阴道黏膜充血、免疫力下降,同房可能引入病原体导致感染。高风险孕妇如有流产史、宫颈机能不全、多胎妊娠、合并慢性病者,以及男性伴侣存在生殖器感染时,需严格禁止或谨慎对待同房。可通过非性接触亲密方式维持关系,伴侣需提供情绪支持。若有异常症状需就医评估,医生可能建议延长禁欲期。孕中期若无禁忌症可适度同房,但需注意方式。孕早期还需避免剧烈运动,保证营养与休息。 一、怀孕一个月能否同房的明确答案 怀孕一个月(即孕早期前4周)通常不建议同房。此时胚胎处于着床及早期发育阶段,子宫环境敏感,同房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增加阴道感染风险,甚至导致先兆流产或胚胎停育。临床研究显示,孕早期同房与流产风险的相关性虽无绝对因果关系,但存在潜在诱因关联,需谨慎对待。 二、关键科学依据与风险分析 1.胚胎发育的脆弱性 孕早期是胚胎细胞分化、器官形成的关键期(如孕4周时神经管开始闭合)。此时胚胎与子宫内膜的连接尚不稳定,任何外力刺激(如性行为导致的机械性冲击)可能干扰胚胎着床或引发胎盘早剥。 2.子宫收缩风险 性行为过程中,女性可能因性高潮或盆腔充血出现子宫收缩。研究指出,孕早期子宫收缩频率增加与先兆流产症状(如阴道出血、腹痛)的发生率相关,尤其对既往有流产史或子宫机能不全的孕妇风险更高。 3.感染风险 孕期阴道黏膜充血、免疫力下降,性行为可能引入细菌或病毒(如淋球菌、衣原体),导致绒毛膜羊膜炎或宫内感染。一项纳入500例孕早期女性的队列研究发现,同房后阴道感染发生率较未同房者高2.3倍。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风险孕妇 (1)有自然流产史、宫颈机能不全或子宫畸形者:性行为可能直接导致宫颈扩张或胎盘位置异常,需严格禁止同房。 (2)多胎妊娠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胚胎着床稳定性较低,同房可能增加妊娠失败风险。 (3)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血压波动或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因性行为刺激而加重,需医生评估后决定。 2.伴侣健康因素 若男性伴侣存在生殖器感染(如HPV、单纯疱疹病毒),性行为可能通过垂直传播影响胚胎发育,需在治疗感染前避免同房。 四、替代方案与舒适度管理 1.非性接触的亲密方式 可通过拥抱、抚摸(避开腹部)、亲吻等非侵入性方式维持亲密关系,减少对子宫的物理刺激。 2.情绪支持的重要性 孕早期激素波动可能导致孕妇情绪敏感,伴侣需通过语言沟通、共同参与产检等方式提供心理支持,避免因禁止同房引发关系紧张。 五、医学建议与后续监测 1.医生评估的必要性 若孕妇存在阴道出血、腹痛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并通过超声检查确认胚胎发育情况。医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延长禁欲期或调整性生活方式。 2.孕中期同房的适应性 若无禁忌症,孕中期(14~27周)胚胎相对稳定,可适度同房,但需避免压迫腹部、控制动作幅度,并保持卫生。 六、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1.避免剧烈运动 孕早期除禁止同房外,还需避免跳跃、快速转身等可能引发子宫收缩的运动,建议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活动。 2.营养与休息支持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补充叶酸(400μg/日)及优质蛋白,减少咖啡因摄入(<200mg/日),以降低胚胎发育异常风险。

    2025-10-10 12:49:40
  • 流产后生气哭的害处

    流产后生气哭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影响内分泌系统、阻碍生殖系统恢复、加重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综合影响身体整体健康,家人应给予关心陪伴,女性自身要积极调整心态以促进良好恢复。 一、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流产后生气哭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因为流产这一事件本身而发生波动,而生气哭等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例如,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可能导致泌乳素分泌异常等情况,泌乳素异常升高可能会出现泌乳等现象,还可能影响月经的正常周期恢复,导致月经紊乱等问题。这是因为情绪通过神经递质等途径影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进而打乱了正常的内分泌平衡。 二、对生殖系统恢复的阻碍 1.子宫收缩方面 流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来恢复正常大小和功能。生气哭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会释放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可能会抑制子宫的正常收缩。子宫收缩不良会导致阴道流血时间延长,增加宫腔感染的风险。正常情况下,子宫收缩有助于关闭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减少出血。而不良情绪干扰了这一正常的生理过程,使得子宫恢复减慢。 2.生殖系统修复进程 生气哭引起的内分泌紊乱等情况会间接影响生殖系统的修复。子宫内膜的修复需要合适的激素环境来支持,内分泌失调会使子宫内膜的修复过程受到阻碍,可能导致子宫内膜修复不完全,增加日后出现月经不调、宫腔粘连等问题的可能性。 三、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 1.抑郁倾向加重 流产本身对女性心理就可能造成一定冲击,而生气哭等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容易加重抑郁倾向。长期处于这种不良情绪状态下,可能会发展为产后抑郁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流产后心理状态不佳且伴有持续不良情绪的女性,患产后抑郁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情绪的长期压抑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2.心理创伤的累积 多次流产或者流产后持续的不良情绪积累,会在心理上留下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可能会影响女性今后的情感状态和生活质量,导致对生活的消极态度,甚至影响到与家人、伴侣的关系等。例如,可能会出现对再次怀孕的恐惧、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过度担忧等负面心理,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四、对身体整体健康的综合影响 1.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生气哭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在流产后的身体恢复期,身体本身的免疫力相对较低,而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削弱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这使得身体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增加了患感冒、感染性疾病等的几率。因为情绪应激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例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的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 2.影响身体恢复速度 由于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恢复受阻碍、心理状态不佳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流产后身体的整体恢复速度减慢。女性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恢复周期延长等情况,并且在恢复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流产后身体的康复进程。 对于流产后的女性,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例如,家人可以多倾听女性的心声,陪伴其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等。而女性自身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通过适当的方式如与朋友倾诉、进行适度的运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等来释放不良情绪,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良好恢复。特别是处于流产后身体和心理脆弱期的女性,更需要关注自身的情绪状态,及时进行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带来更多的健康危害。

    2025-10-10 12:48:05
  • 子宫内膜厚度5mm可以怀孕吗

    子宫内膜厚度5mm能否怀孕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不同月经周期阶段意义不同,受激素水平、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年轻未孕、有流产史、老年等特殊人群情况各异,需分别处理。 一、不同月经周期阶段子宫内膜厚度5mm的意义 卵泡期:正常情况下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一般在4-8mm左右,若处于卵泡期且厚度为5mm,从厚度本身看处于相对正常范围下限,但还需结合激素水平等情况判断。一般来说,卵泡期雌激素逐渐升高,子宫内膜会逐渐增厚为受孕做准备,单纯5mm的厚度在卵泡期有怀孕可能性,但不是绝对的,还需看后续子宫内膜的生长情况以及体内激素调节是否正常。 排卵期:排卵期正常子宫内膜厚度通常在8-12mm左右,5mm明显低于正常排卵期厚度要求。此时子宫内膜较薄,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怀孕概率相对较低。因为排卵期需要足够厚度的子宫内膜来为受精卵提供良好的着床环境,过薄的内膜会影响着床成功率。 黄体期:黄体期正常子宫内膜厚度一般在9-14mm左右,5mm的子宫内膜厚度远低于黄体期正常范围,这种情况下怀孕概率非常低。黄体期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应进一步增厚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以利于着床,过薄的内膜无法满足着床需求。 二、影响子宫内膜厚度5mm时怀孕的因素 激素水平 雌激素:雌激素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增殖不佳,若体内雌激素水平低,即使子宫内膜厚度5mm,也难以在后续正常生长增厚以利于怀孕。例如一些内分泌失调的女性,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障碍,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 孕激素:黄体功能不全时,孕激素分泌不足,不能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即使子宫内膜厚度达到一定程度也不利于着床,若本身子宫内膜厚度只有5mm,在孕激素缺乏的情况下更难怀孕。 疾病因素 宫腔粘连:有过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等)的女性可能发生宫腔粘连,宫腔粘连会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厚度变薄,即使厚度为5mm也很难怀孕,同时还可能伴有月经减少等症状。 子宫内膜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子宫内膜会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5mm的厚度对于怀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情况,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减肥:长期过度节食减肥的女性,身体营养状况差,可能影响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导致子宫内膜厚度偏薄,如5mm,从而降低怀孕概率。 吸烟酗酒: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影响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酗酒可能影响激素代谢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对子宫内膜厚度和怀孕产生不利影响,即使子宫内膜厚度5mm,也会增加怀孕难度。 三、特殊人群情况及建议 年轻未孕女性:若为年轻未孕女性且发现子宫内膜厚度5mm,首先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激素六项、宫腔镜等检查,明确子宫内膜薄的原因。如果是激素水平异常导致,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激素调节治疗;如果是宫腔粘连等疾病导致,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减肥,戒烟限酒等。 有过流产史的女性:有过流产史的女性出现子宫内膜厚度5mm时,更要重视,因为流产史可能导致宫腔粘连等问题。这类女性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如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情况,若存在宫腔粘连等问题要积极处理,同时在备孕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子宫内膜的生长情况。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本身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大,子宫内膜厚度5mm时怀孕概率极低,且怀孕后发生妊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流产、胎盘异常等,所以一般不建议老年女性在这种子宫内膜厚度情况下备孕。

    2025-10-10 12:45: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