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慢性便秘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熟练掌握结直肠肿瘤微创治疗、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技术、局部晚期直肠癌ELAPE手术、经腹腔镜保留回盲部结肠次全切除术、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  山东省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肛肠病分会青年委员 ;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结直肠外科分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外科分会青委; 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实验外科学组委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团队(MDT)成员; 擅长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慢性便秘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熟练掌握结直肠肿瘤微创治疗、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技术(ISR手术)、局部晚期直肠癌ELAPE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结直肠手术、腹腔镜保留回盲部结肠次全切除术、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IPAA)手术。展开
个人擅长
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慢性便秘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熟练掌握结直肠肿瘤微创治疗、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技术、局部晚期直肠癌ELAPE手术、经腹腔镜保留回盲部结肠次全切除术、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展开
  • 阑尾炎要做什么检查才能查出来

    阑尾炎的诊断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有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影像学检查中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阑尾或脓肿等,儿童常用,肥胖、老年人检查有注意事项;腹部CT对不典型或复杂情况更准确,儿童慎用,老年人需考虑肾功能等。 一、体格检查 1.压痛: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固定压痛是阑尾炎常见的重要体征,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该部位的压痛都需高度警惕阑尾炎可能,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也不例外,其压痛往往提示阑尾炎症刺激腹膜。 2.反跳痛:当医生按压右下腹麦氏点后迅速抬手,患者出现疼痛加剧的反跳痛,也是阑尾炎的典型体征表现,这是因为炎症累及腹膜壁层所致,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出现此体征意义相同。 3.肌紧张:部分患者会出现右下腹腹肌紧张情况,同样与阑尾炎症刺激腹膜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者或经常运动者,在阑尾炎时都可能出现该体征变化。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数阑尾炎患者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可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75%-90%左右。但对于儿童,其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可能在(12-30)×10/L,需结合具体数值及临床症状判断;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较低,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仍有意义。 C-反应蛋白(CRP):CRP会升高,一般在阑尾炎发生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对于判断炎症活动情况有一定价值,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CRP升高意义一致。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对于典型阑尾炎,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在儿童中,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因为儿童腹部X线受辐射影响相对较大,B超无辐射且能较好观察阑尾情况;对于肥胖患者,B超检查可能会受一定影响,因为肥胖导致腹部脂肪厚,可能影响阑尾显示效果,但仍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之一;老年人腹部B超检查时需注意肠道气体等干扰因素,可能需要适当调整检查方法或结合其他检查。 正常阑尾在B超下不易显示,若能显示且阑尾直径超过6-7mm,同时周围有渗出等情况,要考虑阑尾炎可能。 2.腹部CT 对于不典型阑尾炎或怀疑有阑尾周围脓肿等复杂情况时,腹部CT检查更为准确。它能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对于儿童,CT检查需谨慎使用,尽量减少辐射暴露,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老年人若病情需要,可进行CT检查,但要考虑其肾功能等情况,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者,腹部CT检查对于阑尾炎的诊断价值主要取决于阑尾本身的病变情况,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但在检查前后需注意相关事项。 CT可发现阑尾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阑尾炎的典型表现。

    2025-09-24 14:59:05
  • 怎么能得阑尾炎

    阑尾炎的发生是阑尾管腔堵塞与细菌入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阑尾管腔堵塞包括儿童常见的淋巴滤泡增生及各年龄段可能出现的粪石阻塞,细菌入侵有肠道细菌感染及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途径,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人群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发生阑尾炎的风险和机制各异。 一、阑尾管腔堵塞 1.淋巴滤泡增生: 年龄因素: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儿童的阑尾淋巴组织丰富,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容易导致阑尾淋巴滤泡增生,进而引起管腔堵塞。例如,儿童在感冒发烧等病毒感染后,阑尾的淋巴组织会反应性增生,使得阑尾管腔变窄,影响阑尾的正常引流。 生活方式:无特殊直接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但全身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淋巴系统影响阑尾。 病史: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儿童,发生阑尾淋巴滤泡增生导致管腔堵塞引发阑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粪石阻塞: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成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粪石阻塞。成年人饮食结构相对复杂,食物残渣形成粪石的可能性增加。 生活方式: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进食过少膳食纤维等,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粪便的形成,增加粪石形成的概率,从而增加阑尾管腔被粪石阻塞的风险。例如,长期高油、高脂饮食的人,肠道内粪便成分改变,容易形成粪石。 病史:有肠道功能紊乱病史,如长期便秘的人,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更容易形成粪石,进而导致阑尾管腔堵塞引发阑尾炎。 二、细菌入侵 1.肠道细菌感染: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的肠道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肠道细菌感染。儿童肠道菌群处于发育阶段,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相对常见,都使得肠道细菌容易入侵阑尾。例如,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等原因,肠道内细菌容易繁殖,增加了细菌入侵阑尾的机会。 生活方式:不注意饮食卫生,如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都可能导致肠道细菌感染,进而引发阑尾的炎症。比如,食用了变质的食物,其中的细菌会进入肠道,可能通过阑尾的开口入侵阑尾。 病史:有肠道感染病史的人,肠道内细菌的平衡被打破,再次发生肠道细菌感染并入侵阑尾引发阑尾炎的可能性增加。 2.其他途径: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如果邻近器官炎症是由于儿童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情况蔓延而来,儿童更易受影响。例如,儿童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炎时,炎症可能蔓延至阑尾,导致阑尾炎。 生活方式:无直接特定生活方式因素,但邻近器官的炎症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与生活方式间接相关。 病史:有邻近器官炎症病史,如盆腔炎等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若炎症蔓延至阑尾,会增加阑尾炎的发生风险。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生殖系统炎症的发生概率可能相对较高,若炎症蔓延至阑尾,更需关注。 总之,阑尾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阑尾管腔堵塞和细菌入侵等方面,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阑尾炎的风险和机制有所不同。

    2025-09-24 14:57:42
  • 疑似阑尾炎怎么确诊

    阑尾炎的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病史采集包括腹痛特点(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及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发热等);体格检查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阑尾等,腹部CT对不明确情况诊断价值高。 一、病史采集 1.症状表现 腹痛特点: 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腹痛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疑似阑尾炎时,腹痛多起始于脐周,之后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但也有部分儿童症状不典型。成年人典型的阑尾炎腹痛也是先脐周隐痛,数小时(6-8小时左右)后转移至右下腹。女性需考虑与妇科疾病鉴别,如异位妊娠等,其腹痛可能有月经相关表现或其他妇科特征。 腹痛的程度也有不同,可从轻度隐痛到剧烈疼痛不等。 伴随症状: 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出现呕吐的情况较为常见。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若出现寒战、高热,需警惕阑尾穿孔等严重情况。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差,发热可能不明显,但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二、体格检查 1.右下腹压痛: 这是阑尾炎重要的体征之一。压痛最明显的部位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不同年龄段人群麦氏点压痛表现相似,但儿童由于腹部脂肪厚度等因素,压痛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但仍可作为重要参考。 2.反跳痛: 阑尾炎时可出现反跳痛,即医生按压右下腹后迅速抬手时患者感觉疼痛加剧。老年人反跳痛可能不敏感,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腹肌紧张: 当阑尾炎症较重,如出现化脓、穿孔时,可出现腹肌紧张。儿童腹肌紧张可能因配合度等因素判断有一定困难,需要医生仔细评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超过70%。但对于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时白细胞升高幅度可能低于成年人,但仍有炎症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升高。 2.C-反应蛋白(CRP): CRP会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对判断阑尾炎的炎症状态有一定帮助。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情况。对于儿童,腹部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因为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好,且无辐射。但对于肥胖患者或肠气较多的情况,可能影响B超检查效果。 2.腹部CT: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疑似阑尾炎患者,腹部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但需要考虑辐射剂量问题,对于儿童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应谨慎使用,除非病情需要。例如,当怀疑阑尾穿孔、阑尾周围脓肿等复杂情况时,CT有助于明确诊断。

    2025-09-24 14:54:51
  • 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遗症

    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可能出现淋巴水肿、上肢活动受限、感觉异常、心理问题等后遗症,淋巴水肿因淋巴回流受阻致患肢肿胀,上肢活动受限与手术损伤及缺乏康复训练有关,感觉异常由神经损伤引起,心理问题源于术后身体不适带来的压力,需通过相应预防、康复及心理支持等应对。 一、淋巴水肿 1.发生机制:腋下淋巴结清扫破坏了淋巴回流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积聚在皮下组织,引起肢体肿胀,通常从手术侧上肢开始逐渐加重。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淋巴回流恢复能力差,更易发生淋巴水肿;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下垂上肢、过度劳累、感染等情况会加重淋巴水肿;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自身代谢等功能受影响,也会增加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 3.表现及应对:患肢逐渐增粗、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后期可出现纤维化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患肢受伤、感染,佩戴压力袖套促进淋巴回流等。 二、上肢活动受限 1.发生机制:手术过程中对局部组织、神经等造成一定损伤,术后瘢痕形成等影响了肩关节及上肢的正常活动范围。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但手术创伤恢复过程中如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也可能受限;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术后缺乏规范的康复锻炼会导致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加重活动受限;病史方面,若患者本身有关节疾病等基础问题,会影响上肢活动恢复。 3.表现及应对:患者会出现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等活动度降低,穿衣、梳头、提物等日常活动困难。术后应尽早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三、感觉异常 1.发生机制:手术中对神经的牵拉、切断或损伤,导致上肢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蚁行感等。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患者神经修复能力相对弱,感觉异常可能更明显;性别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过度使用患肢、不良姿势等可能加重感觉异常;病史如神经本身有基础病变者,术后感觉异常可能更复杂。 3.表现及应对:患者上肢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等。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辅助(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同时进行感觉再训练等康复手段来改善,如用不同质地物品刺激患肢皮肤等。 四、心理问题 1.发生机制:术后出现上述身体上的不适,如淋巴水肿影响外观、上肢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自理等,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因身体形象改变等产生自卑等心理,成年患者则更关注生活功能受影响带来的心理压力;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社交活动减少等会加重心理问题;病史中有心理基础疾病倾向者更易出现心理障碍。 3.表现及应对: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对治疗及生活缺乏信心等。需要家人、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心态,正确面对术后身体变化及功能障碍。

    2025-09-24 14:52:53
  • 上腹疝气的危害有什么

    上腹疝气存在诸多危害,其一会使局部组织器官受损,如剑突下疝可致突出组织卡压、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其二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干扰腹腔内环境与消化结构功能,致消化不良等,影响营养吸收;其三增加嵌顿风险,嵌顿后组织缺血加重,可引发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其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致患者不敢正常活动,心理负担重,影响日常状态与心理情绪。 一、局部组织器官受损风险 上腹疝气发生后,腹腔内的脏器等组织会通过疝环突出到疝囊内。以常见的上腹疝中如剑突下疝为例,随着病情发展,突出的组织可能会受到疝环的卡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果是肠管等组织被卡压,初期可能引起肠管的淤血、水肿,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长期的卡压还可能进一步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若为儿童患者,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因为肠管是营养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肠管功能受损会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成年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且病情若未得到及时处理,肠坏死等严重情况会危及生命。 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上腹疝气会干扰正常的腹腔内环境和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例如,当疝内容物为胃等器官时,疝的存在可能导致胃的正常位置和蠕动受到影响,进而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腹腔结构的特殊性,上腹疝可能会对生殖系统相关的腹腔内环境产生一定间接影响,不过相对男性而言这种影响机制较为复杂,但总体都会对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干扰,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和消化吸收,长期如此会使患者体质下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出现体重减轻等情况,儿童还可能因营养不足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 三、增加嵌顿风险 上腹疝存在疝内容物嵌顿的可能。一旦发生嵌顿,突出的组织被卡在疝环处难以回纳。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的柔韧性和腹腔组织的相对稚嫩等特点,嵌顿发生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且儿童表达不适的能力相对有限,容易延误病情。嵌顿发生后,被卡压的组织缺血情况会迅速加重,如果是肠管嵌顿,肠管缺血会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后果,进而可能引发腹膜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腹膜炎会引起剧烈腹痛、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一旦发生嵌顿且未及时处理,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上腹疝气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会因腹部的不适、疼痛等症状而不敢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比如成年人可能因为疝气带来的不适而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儿童则可能因为腹部的异常而影响其正常的玩耍、运动等活动。而且,患者会长期处于对疝气嵌顿等情况的担忧中,心理负担较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影响其日常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绪,例如儿童可能会因为身体的不适和对疾病的恐惧而变得情绪低落、不爱活动,成年人则可能因为疾病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

    2025-09-24 14:51: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