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部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耳油怎么回事
耵聍栓塞时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处理。使用耵聍栓塞软化剂时应注意按医嘱用药、观察耳部症状、避免耳道进水及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耵聍,俗称耳油,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可自行排出。但如果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可能会导致耵聍栓塞,引起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因此,当出现耵聍栓塞时,需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在使用耵聍栓塞软化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2.用药期间,如果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用药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以免影响药效。 4.如果对药物成分过敏,应避免使用。 总之,耵聍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如果出现耵聍栓塞,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在使用耵聍栓塞软化剂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025-05-29 16:38:17 -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体检听力不过关的成人需进一步明确原因并做相关检查。听力减退通常见于耳道有耵聍或异物、听神经损害、中耳炎等情况。 一、若为耵聍问题,前往医院耳鼻喉科,清除耵聍后听力大多能恢复。 二、若为其他问题: 1.先进行一般检查: (1)利用规定频率的音叉或电测听设备等进行精确测试,确定是否真的听力下降,并简单分型定性。 (2)若仍无法明确原因,可进一步进行耳内镜、声导抗检查,初步判断是传导性耳聋还是神经性耳聋。 2.传导性耳聋:多因鼓膜内陷、穿孔以及中耳腔积液、粘连等导致,需治疗原发病,如鼻炎、鼻窦炎等。 3.神经性聋:需要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的药物治疗,其主要由神经病变、病毒感染、血管性病变等引起,此时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此外,还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戴耳机,注意休息。 总之,成人体检听力不过关要重视,及时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
2025-05-29 16:34:02 -
如何判断鱼刺卡食道了
鱼刺卡食道后,会导致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呼吸道症状等,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感染、穿孔等并发症。以下是一些判断鱼刺卡食道的方法: 1.吞咽疼痛 鱼刺卡食道后,会导致吞咽疼痛,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耳部或颈部。 2.吞咽困难 鱼刺卡食道后,会导致吞咽困难,尤其是在吞咽固体食物时更为明显。 3.呼吸道症状 鱼刺卡食道后,可能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4.其他症状 鱼刺卡食道后,还可能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鱼刺卡食道所特有,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果怀疑鱼刺卡食道,应及时就医,避免因自行处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鱼刺卡食道后会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呼吸道症状等,如果怀疑鱼刺卡食道,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5-29 16:29:49 -
老感觉嗓子里有异物怎么回事
咽异感症是一种医学症状,指总感觉嗓子里有异物,可能与咽部、鼻部、喉部、颈部等部位的疾病有关,也可能由精神因素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长期吸烟、饮酒,或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可能导致咽异感症。 1.咽部疾病 各种类型的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部异物等。 2.鼻部疾病 鼻窦炎、鼻咽炎等。 3.喉部疾病 喉炎、喉软骨膜炎、喉水肿、喉部异物等。 4.颈部疾病 颈部肿块、瘘管等。 5.精神因素 如癔球症、恐癌症、精神分裂症等。 6.其他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缺铁性贫血等。 此外,长期吸烟、饮酒,或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可能导致咽异感症。 如果总感觉嗓子里有异物,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喉镜、颈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度用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025-05-29 16:23:38 -
耳朵进虫子怎么弄出来
当虫子进入耳朵后,可尝试光照法、油滴法、冲洗法等自行取出,或就医由专业医生用特殊工具取出,切勿自行用棉签等工具掏取。 1.光照法 在暗处用手电筒或手机闪光灯照射耳道,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吸引其爬出。 2.油滴法 向耳道内滴入数滴橄榄油、矿物油或甘油等,使虫子窒息死亡,然后再用温水冲洗耳道将其冲出。 3.冲洗法 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耳道,但需注意水流不要过猛,以免损伤鼓膜。 4.就医取出 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效,或者虫子在耳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耳道损伤或感染,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使用特殊工具将其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使用棉签、镊子等工具自行掏取虫子,以免将虫子推向耳道深处或损伤鼓膜。此外,对于儿童,应特别小心,避免使用刺激性液体冲洗耳道,以免引起呛咳或误吸。如果不确定如何处理,最好及时就医。
2025-05-29 16: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