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展开
  • 小脑萎缩早期症状

    小脑萎缩早期有多种症状,运动功能方面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异常(如醉酒样步态)、肢体动作不协调,还可能有肌张力减低;言语功能方面有言语不清;眼部有眼球运动障碍如眼球震颤;还有认知功能轻度改变等,各症状与小脑功能受损相关,且受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 共济失调表现: 步态异常: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行走不稳,像醉酒样步态,走路时摇晃、左右晃动明显,这是因为小脑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小脑萎缩导致其协调功能受损,使得行走时身体平衡难以维持。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小脑萎缩,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概率相对增加,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更易出现。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发病年龄可能相对较早。 肢体动作不协调:拿东西时可能出现偏差,比如用筷子夹菜、伸手取物等动作不够精准,手部动作笨拙。这是由于小脑无法正常协调肢体肌肉的运动,导致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下降。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对小脑产生毒性作用,增加小脑萎缩风险,进而更早出现肢体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肌张力改变:早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松弛,比如肢体感觉松软,无力感相对明显。这是因为小脑病变影响了对肌肉张力的调节功能。在病史方面,如果有脑部外伤史等,可能增加小脑萎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更早出现肌张力改变相关症状。 言语功能相关症状 言语不清:说话时可能出现口齿含糊,语速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变得缓慢或不协调。这是因为小脑与言语中枢的协调功能受损,导致言语的流畅性和清晰度下降。在年龄因素上,儿童若有先天性小脑发育异常等情况,可能在儿童期就出现言语不清等早期症状;对于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中老年人,脑血管病变可能损伤小脑相关区域,导致言语功能异常。 眼部症状 眼球运动障碍:可能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不自主地左右或上下摆动。这是由于小脑对眼球运动的协调功能出现问题。在性别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早期眼球运动障碍的不同,但不同性别在基础疾病的发生概率上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更年期后某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男性不同,间接影响小脑萎缩的发生及眼部症状出现。 其他早期症状 认知功能轻度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轻度减退等情况,但往往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小脑虽然主要协调运动,但与认知功能也有一定关联,小脑萎缩可能会逐渐影响到相关的认知功能区域。在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精神过度紧张的人群,可能会加速脑部功能的衰退,包括小脑相关功能,从而更早出现认知功能的轻度改变。

    2025-10-11 12:16:09
  • 脚踩棉花感要警惕什么病

    脚踩棉花感可能由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型颈椎病、脑梗死、多发性硬化)和其他系统疾病(如贫血、低血糖)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中不同病症有不同发病机制与表现特点,其他系统疾病也各有其发病机制与表现,出现脚踩棉花感应及时就医检查,有基础疾病人群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儿童、孕期女性出现需警惕特殊情况,均需尽快就医排查。 发病机制:颈椎退变导致脊髓受压,影响脊髓的传导功能。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是常见诱因。 表现特点:患者常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有脚踩棉花感,还可能伴有上肢麻木、精细动作障碍等,病情逐渐进展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行走能力。 脑梗死: 发病机制: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常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 表现特点:可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步态异常,出现脚踩棉花感,还可能伴有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和面积有关。 多发性硬化: 发病机制: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免疫机制异常导致神经髓鞘受损。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表现特点:症状多样,可出现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包括脚踩棉花感,还可能有视力下降、眼球震颤等表现,病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特点。 其他系统疾病 贫血: 发病机制: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器官缺氧。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表现特点:除了脚踩棉花感,还可伴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不同类型贫血还有其各自的特点,如缺铁性贫血可能有异食癖等表现。 低血糖: 发病机制:血糖浓度过低,影响神经系统能量供应。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糖尿病患者需警惕。 表现特点:除脚踩棉花感外,还可伴有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症状,及时补充糖分后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当出现脚踩棉花感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血液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中老年人有颈椎病、糖尿病等,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体检,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儿童出现脚踩棉花感极为罕见,若出现需考虑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罕见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女性在孕期出现此症状需警惕妊娠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11 12:15:18
  • 儿童癫痫严重吗

    儿童癫痫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评估,部分相对较轻,如良性癫痫综合征发作频率低、对生长发育影响小;部分较为严重,如全面性癫痫发作复杂频繁、药物难治性癫痫影响大且致神经系统长期受损,早期准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及良好生活环境对儿童很重要。 一、相对较轻的情况 1.发作类型及频率 若儿童为良性癫痫综合征,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多在特定年龄段发病,发作频率相对较低,通常数月甚至数年才发作一次。这类癫痫的发作形式相对单一,一般表现为口面部的抽搐等,对儿童的智力发育等影响相对较小。例如,研究发现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患者在青春期前大多可自行缓解,对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长期影响不明显。 从发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来看,部分患儿虽然有癫痫发作,但发作时意识清楚,发作后能迅速恢复正常状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玩耍等日常活动,对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较小。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生长发育方面,若癫痫得到良好控制,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可基本正常,智力发育也多不受明显影响。因为这类癫痫发作对大脑神经元的损伤相对较轻,不会导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从而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二、较为严重的情况 1.发作类型复杂且频率高 当儿童出现全面性癫痫发作,如婴儿痉挛症,发作形式多样且频繁,可表现为频繁的点头、弯腰等痉挛发作,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这种频繁的发作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落后等。研究表明,婴儿痉挛症若不能及时控制,多数患儿会遗留严重的智力障碍和运动障碍。 部分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即经过多种抗癫痫药物规范治疗后,仍频繁发作。这类癫痫对儿童的影响极大,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还会导致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使儿童难以正常融入社会生活,对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沉重负担。 2.对神经系统的长期损害 长期频繁的癫痫发作会导致大脑神经元反复受损,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会使大脑皮质出现萎缩等病变,进一步加重癫痫发作的程度和频率,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有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如脑发育畸形的儿童合并癫痫,癫痫发作可能会加速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儿童癫痫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准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发作情况,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减轻癫痫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2025-10-11 12:08:52
  • 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缺血性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突然起病、症状短,脑梗死症状持续久且渐重;出血性的脑出血多活动中突然起病、进展快,有头痛、呕吐等症状,两类症状因多种因素而异,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突然起病,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常见症状有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例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TIA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无力、麻木等症状,其发生是由于脑部局部血流短暂中断,导致相应脑组织功能缺失,但尚未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若不及时干预,发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发生TIA的原因可能不同,老年人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有关,而年轻人可能与血管痉挛、血液成分异常等因素相关。 脑梗死:症状相对持续时间较长且会逐渐加重。常见症状有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活动不利;偏身感觉障碍,如一侧身体的感觉减退或消失;偏盲;言语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发音,但不能理解语言含义)等。例如大脑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时,常出现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病史密切相关,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高,不同性别在脑梗死的发病率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男性略高于女性,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会进一步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脑出血:多在活动中突然起病,病情进展较快。常见症状有头痛,常为剧烈头痛,程度较严重;恶心、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可表现为嗜睡,重者可出现昏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等,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例如壳核出血可引起对侧肢体偏瘫等症状。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同年龄的脑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可能不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因疾病类型、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2:05:52
  • 癫痫病患者能活到多少岁

    大多数癫痫病患者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相近,若发作控制好影响小,反之则有威胁,受发作控制、合并症、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儿童患者需规范治疗及关注生长发育等,老年患者要谨慎选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加强护理。 影响因素 发作控制情况:如果患者能够通过规范的治疗,如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等方式将癫痫发作很好地控制住,那么其寿命受癫痫病的直接影响较小。例如,经过正规治疗后,约70%-80%的患者发作可以得到控制,这些患者的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群。 合并症情况:部分癫痫病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这会影响预期寿命。比如,一些顽固性癫痫患者可能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长期的认知障碍可能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影响寿命。另外,一些患者可能因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血液系统、肝肾功能损害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药物不良反应,也可能影响健康和寿命。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癫痫病患者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癫痫病患者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者的癫痫可能会缓解,对寿命影响较小;而老年癫痫病患者可能本身还合并有其他老年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癫痫病发作可能会诱发这些疾病的加重,从而影响寿命。 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癫痫病患者的寿命有影响。例如,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饮酒等刺激性行为等。如果患者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间接有利于延长寿命;反之,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诱发癫痫发作,影响健康。 特殊人群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癫痫病患者:儿童时期患癫痫病需要特别关注。一方面要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癫痫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发作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智力、身体发育等产生影响。家长要保证患儿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患儿受到惊吓等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 老年癫痫病患者:老年癫痫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癫痫时,要谨慎选择抗癫痫药物,因为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在服用抗癫痫药物过程中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另外,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防止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因为癫痫发作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摔倒受伤,而老年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2025-10-11 12:04:0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