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展开
  • 脑梗可以吸氧吗

    脑梗患者通常可吸氧,吸氧可改善脑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吸氧方式有鼻导管吸氧等,注意事项包括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氧流量、关注特殊人群(老年、儿童等)及有吸氧禁忌证者需评估后决定是否吸氧。 一、脑梗患者吸氧的益处 1.改善脑缺氧状态 脑梗死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吸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况。例如,有研究表明,通过吸氧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能够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供应,有助于维持脑细胞的基本功能,减轻脑缺氧对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对于脑梗患者,尤其是存在脑供血不足、脑水肿导致脑组织缺氧的情况,吸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氧对脑功能的不良影响,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2.减轻脑水肿 缺氧会加重脑水肿,而吸氧改善缺氧后,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当脑组织缺氧时,细胞代谢紊乱,钠离子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积聚,引起细胞水肿。吸氧纠正缺氧后,细胞代谢逐渐恢复正常,钠离子泵功能改善,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缓解因颅内压升高对脑组织的压迫。 二、吸氧的方式及注意事项 1.吸氧方式 一般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为2-5升/分钟。对于病情较重、缺氧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面罩吸氧等方式,以保证更充足的氧供应。 2.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患者:老年脑梗患者往往合并有呼吸系统等基础疾病,在吸氧时需要密切观察呼吸等情况。要注意调节合适的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高对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于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的老年脑梗患者,高流量吸氧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抑制,所以需要谨慎调整氧流量,并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对于儿童脑梗患者:儿科脑梗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吸氧时要特别注意氧流量的控制,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调节。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患儿能够舒适地接受吸氧,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呼吸、面色等,因为儿童对氧的需求和耐受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吸氧过程。 对于有吸氧禁忌证的患者:如存在氧中毒风险等情况的患者,需要严格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吸氧。例如,长期高浓度吸氧可能会导致氧中毒,出现肺部炎症、视力等方面的损害,所以对于一些轻度缺氧但不存在严重脑缺氧危及生命的情况,可能会权衡吸氧的利弊后再选择合适的吸氧方案。

    2025-10-11 11:37:30
  • 帮助睡眠的好方法有哪些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作息、创造舒适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适当运动、管理压力、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避免电子设备、注意饮食和建立睡前习惯等。孕妇、老人和特定疾病患者需要特殊关注。若睡眠问题持续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咨询专业人士。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可以帮助身体放松,更容易入睡。 3.避免刺激性物质:在晚上减少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睡眠。 4.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身体放松,但要避免在临近睡眠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5.管理压力: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伸展运动,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6.限制白天睡眠时间:过长的白天午睡可能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7.避免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睡眠,尽量在睡前一小时关闭电子设备。 8.饮食注意事项: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9.建立睡前习惯: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 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个性化建议。以下是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提示: 1.孕妇:许多孕妇可能会经历睡眠问题,建议采取舒适的睡眠姿势,如左侧卧位,并避免仰卧。此外,咨询医生关于安全的睡眠辅助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2.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避免白天长时间打盹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 3.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某些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节炎或抑郁症,可能会影响睡眠。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是明智的,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4.服用药物的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或者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有任何潜在的睡眠问题或调整药物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改善方法。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考虑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以获取更详细的评估和个性化的建议。

    2025-10-11 11:31:13
  • 眩晕是什么意思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失衡、头晕、恶心和呕吐、耳鸣和听力下降等。诊断眩晕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眩晕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儿童眩晕需要注意病因的鉴别诊断,药物使用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眩晕的药物,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1.眩晕的症状有哪些? 眩晕:感觉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或摇摆。 失衡:失去平衡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 头晕:头部昏沉、发胀或晕厥感。 恶心和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尤其是在眩晕发作时。 耳鸣和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 2.眩晕的病因有哪些? 耳源性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中耳炎等。 中枢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颅内感染等。 精神性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其他原因:如低血压、低血糖、贫血、药物副作用等。 3.如何诊断眩晕? 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眩晕的发作时间、频率、诱因、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包括听力检查、平衡功能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MRI等,以排除脑部结构性病变。 其他检查:如耳石复位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4.眩晕如何治疗?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症治疗:缓解眩晕症状,如使用抗眩晕药物、物理治疗等。 康复治疗:进行平衡训练、康复训练等,以提高平衡功能。 5.眩晕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头部剧烈运动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6.儿童眩晕需要注意什么? 儿童眩晕的病因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儿童用药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眩晕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对于反复发作的眩晕,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总之,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2025-10-11 11:28:48
  • 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脑梗死患者康复要把握时机,病情稳定48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等可开始康复,小儿需医生评估后尽早干预,老年依个体状况精准启动;康复治疗方式有物理治疗(不同年龄调整强度频率)、作业治疗(依不同性别生活方式定制)、言语治疗(据病史等制定方案);康复中要注意安全防护(特殊人群加强防护)、循序渐进(依不同年龄调整训练量)、多学科协作(依病情调整方案)、心理关怀(关注不同人群心理状态给予支持)。 康复治疗方式选择 物理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可能出现活动受限的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每天进行适量的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挛缩。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活动度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需调整,儿童要轻柔操作,老年患者要避免过度牵拉造成损伤。 作业治疗:着重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像穿衣、进食、洗漱等动作。例如让患者练习使用筷子进食,提高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不同性别患者因日常活动差异,作业治疗的具体训练项目可适当调整,生活方式不同的患者也需结合其实际生活场景定制个性化训练内容。 言语治疗:若患者存在言语障碍,如失语、构音障碍等,要进行针对性言语训练。对于有病史的患者,需根据其既往言语功能情况制定训练方案,儿童言语障碍康复要注重早期语言发育相关训练,老年患者言语治疗要考虑其认知等综合状况。 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康复治疗过程中要防止患者受伤,如进行行走训练时要确保地面无障碍物,使用合适的辅助器具。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要避免在训练中摔倒磕碰,老年患者平衡功能差时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导致二次损伤。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不同年龄患者身体承受能力不同,儿童康复训练量要逐步提升,老年患者要避免训练过度引发疲劳或损伤加重。 多学科协作:康复治疗需多学科参与,如神经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等共同制定康复方案。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等因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心理关怀:脑梗死患者康复周期长,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为不同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儿童康复中要营造轻松氛围帮助其配合训练,老年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出现心理负担,需加强心理疏导。

    2025-10-11 11:27:22
  • 婴儿脑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脑出血症状表现因出血部位、出血量不同而异,有意识状态改变、眼部症状(瞳孔改变、凝视)、运动功能异常、颅内压增高表现、呼吸改变、喂养困难等,需及时就医检查,高危婴儿要加强监测。 意识状态改变:出血量较少时,婴儿可能仅表现为易激惹、过度兴奋;随着出血量增多,可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这是因为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变化,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进而干扰了意识的维持。例如,大量脑出血会使大脑的神经传导和代谢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发意识方面的改变。 眼部症状 瞳孔改变:当脑出血影响到眼部的神经结构时,可能出现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情况。这是由于颅内出血造成颅内压升高,压迫了眼部相关的神经和血管,导致瞳孔的正常调节功能紊乱。比如,出血部位靠近动眼神经时,就容易引起瞳孔的异常变化。 凝视:婴儿可能出现双眼凝视一侧的情况,这是因为脑出血累及了控制眼球运动的脑区,使得眼球的运动失去正常的调控。 运动功能异常:可表现为肢体瘫痪,常见的是一侧肢体活动减少、无力,严重时可能出现四肢肌张力改变,如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这是因为脑出血损伤了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导致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出现障碍。例如,出血影响了锥体束,就会引起相应肢体的运动功能异常。 颅内压增高表现:婴儿可能出现前囟隆起、头围增大(多见于婴儿期)、呕吐等症状。颅内压增高是由于脑出血后血液积聚在颅内,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前囟是婴儿颅骨未闭合的部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前囟向外膨出;而呕吐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了呕吐中枢。 呼吸改变:可能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如呼吸急促、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这是因为脑出血影响了呼吸中枢所在的脑区,导致呼吸的正常节律受到干扰。例如,脑干出血时容易出现明显的呼吸节律异常。 喂养困难:婴儿可能表现出吸吮无力、拒奶等情况,这与脑出血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使得婴儿在进食时的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受到影响。 婴儿脑出血是较为严重的情况,一旦怀疑婴儿有脑出血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头部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如早产、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要加强监测,密切观察婴儿的上述症状表现,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10-11 11:23: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