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展开
  • 失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失眠的原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心理、生理、年龄等因素,可能由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1.生活方式因素: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午睡时间过长或晚上使用电子设备等,可能打乱生物钟,导致失眠。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身体可能会在晚上难以放松,影响睡眠。 饮食因素:晚餐过晚、过饱、过油腻,或睡前饮酒、咖啡、浓茶等,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失眠。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不适宜,或床铺不舒适,也可能影响睡眠。 2.心理因素: 压力和焦虑: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焦虑和失眠。 情绪问题:抑郁、愤怒、紧张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影响睡眠。 心理创伤: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去世、离婚等,可能导致心理创伤,引起失眠。 3.生理因素: 疼痛:身体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可能影响睡眠。 疾病:某些疾病,如慢性疼痛、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等,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激素等,可能影响睡眠。 4.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可能会逐渐减少,睡眠质量也可能下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导致呼吸暂停和频繁觉醒,影响睡眠质量。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这种疾病会导致腿部不自主地运动,影响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失眠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以下方法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睡前半小时。 3.创造一个安静、黑暗、凉爽、舒适的睡眠环境。 4.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酒精和大量液体。 5.进行适当的运动,但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6.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7.如果失眠问题严重,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辅助睡眠的药物,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之,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对于改善睡眠也非常重要。

    2025-09-26 11:10:04
  • 中风病人发热预示着什么

    中风病人发热原因多样,包括感染相关因素(如肺部、泌尿系统、皮肤感染等,可通过相应检查辅助诊断)、中枢性发热(累及体温调节中枢致体温38℃-39℃,脉搏相对缓慢,需排除其他因素结合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病史表现判断)、吸收热(坏死脑组织吸收致体温一般不超38.5℃,随坏死组织吸收可自行缓解),需密切监测体温及伴随症状,不同年龄段中风病人发热处理有别,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拍背预防感染等。 一、感染相关因素 中风病人发热首先需考虑感染因素。中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这是导致发热常见的原因之一。肺部感染时,炎症反应会刺激机体产生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片或胸部CT)以及血常规等检查来辅助判断,血常规中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此外,泌尿系统感染也是中风病人发热的常见原因,长期留置导尿管等情况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通过尿常规及尿培养等检查可协助诊断,尿中可见白细胞、细菌等异常。还有可能出现皮肤感染等情况,若病人有皮肤破损且未得到良好护理,也易引发感染导致发热。 二、中枢性发热 中风累及下丘脑等体温调节中枢时,可引起中枢性发热。一般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时脉搏相对缓慢,与感染性发热时脉搏增快不同,可通过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后,结合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病史及表现来考虑中枢性发热。 三、吸收热 中风后,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吸收热。通常体温一般不超过38.5℃,随着坏死组织的逐渐吸收,发热多可自行缓解,一般通过观察病情变化,排除其他感染等因素后可考虑吸收热。 对于中风病人发热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相关伴随症状。对于儿童中风病人,由于儿童机体各方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发热时更需谨慎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的物理降温方法,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等,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明确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老年中风病人,因其基础疾病较多,发热可能会加重病情,需更积极地寻找发热诱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在护理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中风病人,都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拍背以预防肺部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2025-09-26 11:09:09
  • 夜里失眠睡不着觉是为什么

    夜里失眠睡不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心理、生活方式、健康问题和其他因素。可以通过建立规律作息、创造舒适环境、避免刺激物、适度运动、管理压力等方法来改善。如果失眠问题持续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 1.生理因素: 倒班工作或时差变化可能打乱生物钟,导致难以入睡。 下午或晚上摄入咖啡因、尼古丁或大量液体可能影响睡眠。 环境因素,如噪音、温度不适或光线过强,也可能干扰睡眠。 缺乏运动或白天睡眠过多也可能影响夜间睡眠。 2.心理因素: 压力、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难以入睡。 过度思考、担忧或兴奋的思维活动可能使大脑难以放松。 强烈的情感,如悲伤、愤怒或兴奋,也可能影响睡眠。 3.生活方式因素: 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如熬夜或午睡时间过长。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或电视,发出的蓝光可能干扰睡眠。 晚餐过晚或过饱,或者睡前吃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4.健康问题: 某些疾病,如疼痛、呼吸问题、心脏病、糖尿病等,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影响睡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也可能导致失眠。 5.其他因素: 年龄增长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如搬家、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问题,也可能影响睡眠。 针对失眠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凉爽。 3.避免在下午或晚上摄入咖啡因和大量液体。 4.睡前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可选择阅读或放松的活动。 5.进行适度的运动,但避免在睡前过于剧烈的运动。 6.管理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放松技巧或心理咨询来帮助。 7.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如果失眠问题伴随其他症状,如持续的疲劳、头痛、记忆力问题或情绪变化,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2025-09-26 11:07:44
  • 睡眠不足怎么治疗好

    治疗睡眠不足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管理压力、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建立睡前常规、注意饮食、定期锻炼、避免电子设备等。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睡眠不足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活方式、环境、心理因素等。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以下是一些治疗睡眠不足的方法: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在卧室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它们会发出蓝光,干扰睡眠。 3.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和烟草的摄入,避免在晚上饮酒。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4.管理压力: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温和的运动,来减轻日常压力。 5.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瞌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6.建立睡前常规:在睡前30分钟到1小时,逐渐减少刺激,进行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 7.注意饮食: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8.定期锻炼: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但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9.避免电子设备:在睡前1-2小时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临近睡眠时间。 10.考虑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睡眠的药物,但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的睡眠不足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人,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此外,对于某些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尝试任何治疗方法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康专家的建议。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治疗睡眠不足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环境和个人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025-09-26 11:06:23
  • 交感神经紊乱怎么治

    治疗交感神经紊乱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睡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减少咖啡因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焦虑和不安,应适量减少咖啡、茶和巧克力等食物的摄入。 管理压力: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冥想、放松技巧等,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如情绪困扰、人际关系问题等。 心理支持:参加支持小组或与他人分享经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对于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处方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serotonin-norepinephrine再摄取抑制剂(SNRI)。 抗焦虑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的惊恐发作或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会使用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类药物或beta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需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4.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如电疗、光疗等,可用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中医治疗:一些中医方法,如针灸、按摩、中药等,可能对缓解交感神经紊乱症状有一定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病因、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治疗方法应更加谨慎,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有交感神经紊乱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身心健康,也对缓解症状有重要作用。

    2025-09-26 11:05: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