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泌尿外科肿瘤微创治疗,膀胱癌保膀胱综合治疗,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机器人微创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陈俊星,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MGH)访问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1995年7月中山医七年制硕士毕业留院工作至今,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挂职德庆县人民医院副院长,2010年于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半年,从事本专业20余年。第一届全国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现任广东省泌尿生殖学会男性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主持广东省级基金5项,参与国自然基金4项。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其中SCI第一或通讯作者文章十篇,最高分值5分余.《Oncotarget》审稿人,《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CCAP)》审稿人。参与多部专业论著编写。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外科肿瘤微创治疗,膀胱癌保膀胱综合治疗,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机器人微创手术。展开
  • 尿道口发热是什么原因

    尿道口发热可能由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男性)、尿道口局部刺激、性传播疾病等引起,不同病因有不同的病因机制和症状表现,出现尿道口发热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卫生、避免不良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需重视健康问题。 一、尿道炎 1.病因及机制:尿道炎是引起尿道口发热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尿道所致。例如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可通过逆行感染途径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在性生活活跃人群中,因不注意卫生等因素,更易发生尿道炎。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相比男性更易患尿道炎,从而出现尿道口发热情况。 2.症状表现:除尿道口发热外,还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尿道外口可见分泌物,若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尤其在性生活后症状可能加重。 二、膀胱炎 1.病因及机制:膀胱炎也可导致尿道口发热,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致病菌可经尿道上行感染膀胱。长期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结石等因素会增加膀胱炎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膀胱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膀胱炎发病率高于男性,炎症蔓延可能累及尿道口,引起尿道口发热。 2.症状表现:除尿道口发热外,主要症状有排尿时尿道烧灼痛、尿频、尿急,严重时可出现血尿等,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排尿功能和心理状态。 三、前列腺炎(男性) 1.病因及机制:慢性前列腺炎可导致尿道口发热,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尿液反流、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久坐、酗酒、长期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前列腺炎的发病几率。中年男性是前列腺炎的高发人群,炎症刺激可能波及尿道口,导致尿道口发热。 2.症状表现:除尿道口发热外,还可出现会阴部胀痛、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对男性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且病情容易反复,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负担。 四、尿道口局部刺激 1.病因及机制:局部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清洁剂、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可对尿道口产生刺激,引起尿道口发热。例如频繁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清洁剂清洗尿道口,会破坏尿道口的正常菌群和黏膜屏障,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样的发热感。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这些不良局部刺激因素出现尿道口发热情况,尤其长期穿着紧身内裤的人群更易受影响。 2.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尿道口局部的发热不适,可能伴有局部的轻微红肿等表现,一般去除刺激因素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但如果刺激持续存在,可能导致症状加重或迁延不愈。 五、性传播疾病 1.病因及机制: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也可引起尿道口发热。淋病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通过性接触传播病原体,从而导致尿道口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发热等症状。 2.症状表现:除尿道口发热外,淋病患者多有尿道脓性分泌物,尿痛明显;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多为浆液性或黏液性,症状相对淋病可能较轻,但也会对患者的生殖健康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及时就医诊治。 如果出现尿道口发热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道分泌物检查等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卫生,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对于特殊人群如女性、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更要重视,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2025-10-13 13:35:55
  • 无菌性前列腺炎治法

    无菌性前列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理治疗(前列腺按摩、热疗)、中医中药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外治),还有特殊人群(老年、儿童)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综合治疗并注意相关问题。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般坐30-60分钟就应适当走动,这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前列腺充血。例如年轻男性若长期从事需要久坐的工作,如程序员等,更要注意定时起身活动。同时,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刺激前列腺,加重炎症相关症状;也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前列腺充血水肿,加重无菌性前列腺炎的不适。 心理调节:部分患者可能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对于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都要进行心理疏导,如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压力来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机体的自我调节,对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 二、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适用于有排尿困难、盆腔疼痛等症状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低血压等副作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能缓解疼痛不适,但要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等。 三、物理治疗 前列腺按摩:通过定期按摩前列腺,促进前列腺腺管排泄淤积的分泌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前列腺增生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操作,避免造成损伤。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2次前列腺按摩,持续一段时间观察效果。 热疗:利用多种物理手段产生的热效应,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消炎和消除组织水肿。常见的有微波、射频等热疗方法。但要注意热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对前列腺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对于有尿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热疗。 四、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如属于湿热下注证的患者可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属于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可使用活血化瘀、理气散结的中药等。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所用中药方剂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体质娇嫩,用药需更加谨慎,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中药外治:如中药灌肠、前列腺贴敷等方法,通过药物经皮肤或直肠吸收,起到治疗作用。但外治时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等,避免引起局部皮肤过敏或直肠黏膜刺激等不良反应。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更加严格控制治疗参数,防止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出现不良反应。 儿童患者:儿童患无菌性前列腺炎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要更加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生活方式的调整等,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治疗需权衡利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025-10-13 13:34:22
  • 左侧睾丸疼痛是怎么回事

    左侧睾丸疼痛原因多样,感染性因素包括附睾炎(由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侵入引发,表现为患侧睾丸疼痛等)、睾丸炎(可由腮腺炎病毒等引起,有单侧睾丸迅速肿大疼痛等表现)、尿道炎蔓延感染(致病菌逆行感染致睾丸炎症,伴尿道炎相关症状);非感染性因素有睾丸扭转(青少年睡眠中或剧烈运动后发病,突发一侧睾丸剧烈疼痛等)、睾丸外伤(有明确外伤史,受伤部位睾丸疼痛肿胀等)、精索静脉曲张(青壮年多见,患侧睾丸有坠胀隐痛等)、睾丸附件扭转(儿童和青少年易患,突然出现睾丸上方剧烈疼痛等),出现左侧睾丸疼痛应及时就医检查,青少年突发睾丸剧烈疼痛要警惕睾丸扭转。 一、感染性因素 (一)附睾炎 病因及机制:多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炎症。性生活不规律、长时间久坐、过度手淫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比如青年男性若不注意生殖器官卫生,容易让细菌有可乘之机。 表现:患侧睾丸疼痛,疼痛可向腹股沟区放射,同时附睾部位会肿大、触痛明显,可能伴有阴囊皮肤红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睾丸炎 病因及机制:常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约有20%-30%会并发睾丸炎,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导致,外伤、泌尿系统器械检查等也可能诱发。 表现:单侧睾丸迅速肿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阴囊、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睾丸质地变硬。 (三)尿道炎蔓延感染 病因及机制:尿道炎患者如果致病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逆行感染至睾丸,引发睾丸炎症导致疼痛。比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患尿道炎后若未规范治疗,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表现:除了睾丸疼痛外,可能伴有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频、尿急等尿道炎相关症状,睾丸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睾丸扭转 病因及机制:多见于青少年,常在睡眠中或剧烈运动后发病,是由于睾丸与精索的连接发生异常扭转,导致睾丸血液供应受阻。 表现:突然发生一侧睾丸剧烈疼痛,疼痛可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放射,同时睾丸肿大、位置抬高,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十分危急,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在几小时内导致睾丸缺血坏死。 (二)睾丸外伤 病因及机制:多因会阴部受到外力撞击,如运动中被踢伤、车祸伤等。 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受伤部位睾丸疼痛、肿胀,严重时可出现淤血、青紫,若损伤严重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精索静脉曲张 病因及机制:多见于青壮年,是因精索内静脉回流受阻或瓣膜失效,导致静脉丛扩张、迂曲。长时间站立、久坐等可加重病情。 表现:患侧睾丸有坠胀、隐痛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区,在站立或行走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摸到阴囊内迂曲的静脉团。 (四)睾丸附件扭转 病因及机制:睾丸附件是附着在睾丸上的一些退化结构,剧烈运动或外力作用可能导致其扭转,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表现:突然出现睾丸上方的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局部可摸到硬结,阴囊皮肤可能有轻度红肿。 左侧睾丸疼痛的原因较为复杂,不同原因导致的疼痛表现、伴随症状等有所不同。如果出现左侧睾丸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超声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青少年出现的突发睾丸剧烈疼痛,要高度警惕睾丸扭转的可能,需尽快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2025-10-13 13:33:05
  • 阴茎不能正常勃起是怎么回事

    阴茎不能正常勃起的原因包括心理性因素、器质性因素和混合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如长期不良情绪等可干扰勃起调控;器质性因素包含血管性(动脉、静脉问题)、神经性、内分泌性因素;混合性因素是心理性与器质性因素共同作用,不同人群影响因素有别,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人群更易出现相关问题。 一、心理性因素 心理性因素是导致阴茎不能正常勃起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压力过大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对阴茎勃起的调控。像一些面临工作重大压力、生活突发变故的人群,心理状态的异常可能干扰到勃起相关的神经传导和激素调节,从而出现阴茎不能正常勃起的情况。男性如果在性生活中曾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产生了心理阴影,也容易引发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 二、器质性因素 1.血管性因素: 动脉性因素:供应阴茎血液的动脉出现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动脉血管狭窄、阻塞,导致阴茎海绵体供血不足。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一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动脉病变,进而影响阴茎勃起。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使阴茎动脉供血受限。 静脉性因素:阴茎海绵体静脉回流功能异常也会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比如阴茎白膜破裂、阴茎海绵体静脉瘘等情况,会导致阴茎勃起后静脉回流不能有效阻断,使得阴茎无法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和时间。 2.神经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病变都可能影响阴茎勃起的神经调节。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神经冲动从大脑传导至阴茎海绵体的过程,使得阴茎不能正常接受勃起信号并做出相应反应。例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3.内分泌因素: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可导致阴茎不能正常勃起。常见的如雄激素缺乏,雄激素对维持男性的性欲和勃起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一些患有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体内雄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性欲减退、阴茎勃起困难等症状。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疾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进而影响阴茎勃起功能。 三、混合性因素 在实际临床中,很多时候是心理性因素和器质性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阴茎不能正常勃起,即混合性因素。比如一个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因素)的男性,长期因为疾病带来的压力又产生了焦虑情绪(心理性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会使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情况更加严重和复杂。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阴茎不能正常勃起的相关因素影响有所不同。例如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神经等方面的生理性退变更容易导致器质性因素相关的勃起功能障碍,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心理因素的影响,因为老年男性可能会担心自己性功能下降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年轻男性出现阴茎不能正常勃起,心理性因素相对更为常见,但也不能忽视器质性因素的可能,比如一些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情况。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会增加阴茎不能正常勃起的风险,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血管功能、内分泌水平等,从而干扰阴茎勃起的正常生理过程。而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由于基础疾病本身对血管、神经等的损害,更容易出现器质性因素相关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同时这些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也可能引发心理性因素相关的问题。

    2025-10-13 13:30:35
  • 阴茎皮上长了硬疙瘩

    阴茎皮上长硬疙瘩可能由阴茎硬结症、皮脂腺囊肿、尖锐湿疣、阴茎癌等原因引起,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诊断,如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男性及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出现该情况均需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可能的原因 1.阴茎硬结症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40-60岁的男性,病因可能与阴茎白膜的微创伤、遗传、炎症等有关。白膜是阴茎海绵体外面的一层坚韧纤维组织膜,当白膜受到微创伤后,身体的修复过程可能导致胶原纤维异常增生,形成硬结。 表现:阴茎海绵体白膜出现单个或多个硬结,一般无疼痛,但可能影响阴茎勃起,导致勃起弯曲、疼痛等情况。 2.皮脂腺囊肿 生活方式因素:皮脂腺分泌旺盛,若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淤积可形成囊肿。任何年龄段男性都可能发生,不注意阴茎局部清洁卫生会增加发病风险。 表现:阴茎皮肤下可触及圆形肿物,质地较硬,表面光滑,与皮肤粘连,一般无明显疼痛,内容物为豆腐渣样物质。 3.尖锐湿疣 性别与生活方式因素:主要通过性传播,多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阴茎部位好发。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致病原因,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后,引起上皮增生性病变。 表现:初期为细小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可呈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 4.阴茎癌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多见于50-70岁男性,可能与包皮过长、包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长期包皮垢刺激等因素增加患病风险。 表现:阴茎头部或包皮出现硬结、溃疡、肿物等,随着病情进展,肿物可增大,表面破溃、出血,有恶臭分泌物。 二、就医建议 1.及时就诊情况:如果发现阴茎皮上长硬疙瘩,且伴有阴茎勃起异常(如弯曲、疼痛、勃起困难等)、肿物快速增大、破溃出血、恶臭等情况,应尽快到泌尿外科或男科就诊。 2.就诊时的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硬疙瘩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如怀疑尖锐湿疣,可能会进行HPV检测;怀疑阴茎癌,可能会进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超声、CT等检查,帮助了解硬结的内部结构等情况。 病理检查:对于可疑的肿物,通常会进行病理活检,这是明确病变性质的金标准,如怀疑阴茎硬结症、皮脂腺囊肿恶变、阴茎癌等情况时,病理检查至关重要。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阴茎皮上长硬疙瘩极为罕见,若出现这种情况,多考虑先天性因素等,应尽快带孩子到儿科及泌尿外科联合就诊,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需要谨慎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 2.青少年:青少年若有不洁性生活史出现硬疙瘩,要高度警惕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应告知家长并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避免再次发生不洁性行为。 3.中老年男性:中老年男性本身阴茎硬结症等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若发现硬疙瘩,应重视,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同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 4.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这类人群由于包皮垢容易积聚,增加了阴茎硬结症、阴茎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更要注意阴茎局部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包皮内板,发现阴茎皮上有硬疙瘩时要及时就诊,必要时考虑行包皮环切术,减少局部刺激因素。

    2025-10-13 13:29: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