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润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肝胆外科肿瘤、胆石症、消化道疾病以及腹部肿瘤的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姜润德,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山东省莱阳市人,生于1965年10月,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分子生物学博士,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副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国际《Journal of Tumor Marker Oncology》杂志特约编委。   主要致力于肝胆肿瘤的基础和应用医学研究,对肝胆肿瘤的发病机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方面做了较深入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参与国家863科研课题1项,主持军事医学科学院与香港大学国际合作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外科肿瘤、胆石症、消化道疾病以及腹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展开
  • 阑尾脓肿怎么引起的

    阑尾脓肿主要由阑尾腔梗阻后继发感染所致,关键是阑尾管腔堵塞,常见堵塞原因有淋巴滤泡增生(青少年因上呼吸道感染等易出现)、粪石阻塞(成年人常见,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致粪石形成)及其他少见原因(如阑尾肿瘤、寄生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阑尾腔梗阻后细菌繁殖、损伤黏膜、炎症发展致阑尾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脓肿,儿童易因淋巴滤泡增生梗阻,成年人需警惕粪石等,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结构及有阑尾或胃肠道病史者易发生。 淋巴滤泡增生:阑尾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滤泡,在青少年人群中,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可导致阑尾淋巴滤泡明显增生,进而阻塞阑尾腔。例如,儿童或青少年在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会使阑尾淋巴滤泡增生,增加了阑尾腔梗阻的风险。 粪石阻塞:成年人中,粪石阻塞较为常见。粪石是由粪便中的矿物质沉积形成的固体物质,可堵塞阑尾腔。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可能增加粪石形成的几率,从而使阑尾腔梗阻,继发细菌感染。 其他少见原因:阑尾本身的病变,如阑尾肿瘤、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也可引起阑尾腔梗阻。肿瘤可占据阑尾腔空间,蛔虫或蛲虫进入阑尾腔后可能导致梗阻。此外,胃肠道功能紊乱时,阑尾肌肉和血管会发生反射性痉挛,影响阑尾的排空,也可能诱发梗阻。当阑尾腔发生梗阻后,阑尾腔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分泌毒素,损伤阑尾黏膜,细菌可穿过受损的黏膜进入阑尾肌层,引起阑尾管壁的炎症反应,炎症进一步发展,阑尾腔内压力升高,血液循环障碍,阑尾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脓肿。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胃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淋巴滤泡增生导致的阑尾腔梗阻;而成年人则需警惕粪石等因素引起的梗阻。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以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都可能增加阑尾脓肿的发生风险。有过阑尾相关病史或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阑尾脓肿的发生几率也相对较高。

    2025-09-24 12:51:32
  • 破伤风皮试阳性判断依据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方法是取原液0.1ml稀释至1ml后取0.1ml皮内注射,阳性判断依据包括局部反应(注射后20分钟观察,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超4cm、有伪足或痒感)和全身反应(胸闷、气促等),特殊人群如儿童、有过敏史人群、既往有接种史人群皮试有不同情况需注意。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方法是取原液0.1ml稀释至1ml后取0.1ml皮内注射,阳性判断依据包括局部反应(注射后20分钟观察,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超4cm、有伪足或痒感)和全身反应(胸闷、气促等),特殊人群如儿童、有过敏史人群、既往有接种史人群皮试有不同情况需注意。 一、皮试方法 通常采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内试验,取TAT原液0.1ml(含15IU),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ml(每ml含15IU),然后抽取0.1ml(含1.5IU)做皮内注射。 二、阳性判断依据 (一)局部反应 注射后20分钟观察结果,若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即为阳性反应。 (二)全身反应 如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荨麻疹及头晕、心慌等,也为阳性反应。 三、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进行破伤风皮试时需密切观察反应,因为儿童对药物反应的敏感性可能与成人不同,且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有无细微的不适表现,以便及时准确判断皮试结果。 (二)有过敏史人群 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史的人群再次进行皮试时,发生阳性反应的概率更高,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也更大,在判断皮试结果时要格外谨慎,同时需结合患者的既往过敏史综合判断。 (三)既往有破伤风接种史人群 既往有破伤风接种史的人群,在本次进行皮试时,其阳性判断依据与一般人群基本相同,但仍需关注本次皮试局部及全身的反应情况,因为既往接种史不能完全排除本次皮试出现异常反应的可能。

    2025-09-24 12:50:22
  • 小孩疝气怎么治疗最好

    小孩疝气治疗分保守和手术。6个月以下婴儿可保守,注意避免腹压增高;6个月以上未自愈或嵌顿要手术,手术有传统和腹腔镜,术后要休息防剧烈活动、保持伤口清洁。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其腹壁肌肉可能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强,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婴儿疝气多为脐疝或腹股沟斜疝,脐疝可使用疝带压迫脐环,防止疝内容物突出;腹股沟斜疝可使用疝带压迫腹股沟管深环。 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高会加重疝气突出。 2.特殊人群考虑:婴儿皮肤娇嫩,使用疝带时要注意选择柔软材质的疝带,避免压迫皮肤引起损伤,且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如有发红等不适要及时调整。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一般来说,6个月以上仍未自愈的婴儿疝气,以及发生嵌顿(疝气突出后不能回纳,伴有哭闹、腹痛等表现)的疝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发生嵌顿的情况,必须急诊手术,因为嵌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 对于儿童疝气,若疝气频繁突出影响生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于腹股沟斜疝,手术是在腹股沟区做切口,游离疝囊并高位结扎;对于脐疝,是将脐环处的疝囊结扎后修补脐部。 近年来,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也逐渐广泛应用,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美观性好。 3.术后注意事项 儿童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如剧烈哭闹、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防止疝气复发。 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其抓挠伤口。 总之,小孩疝气的治疗需根据患儿的年龄、疝气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6个月以下婴儿可先尝试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未自愈或发生嵌顿的需及时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术后要注意护理以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

    2025-09-24 12:49:51
  • 腋下肿大是怎么回事

    腋下肿大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儿童、老年人和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需要特别注意。 1.感染:腋下淋巴结感染是常见的原因之一,可能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例如,感冒、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腋下淋巴结肿大。此外,皮肤感染、乳腺炎等也可能影响腋下淋巴结。 2.炎症:身体其他部位的炎症也可能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例如,肺炎、肝炎、牙龈炎等疾病可能导致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3.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包括腋下。 4.肿瘤:腋下肿大也可能是肿瘤的表现之一。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等可能转移至腋下淋巴结,导致肿大。此外,良性肿瘤如纤维瘤、脂肪瘤等也可能在腋下出现。 5.其他原因:其他可能导致腋下肿大的原因包括药物反应、内分泌失调、创伤或过敏反应等。 如果发现腋下肿大,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病史询问,并可能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血液检查、超声、淋巴结活检等,以确定肿大的原因。 对于一些特定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儿童:腋下肿大可能与感染、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潜在疾病有关。医生会更仔细地评估儿童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老年人:腋下肿大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如恶性肿瘤。医生会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潜在的问题。 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如果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免疫系统问题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腋下肿大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进一步的评估。 总之,腋下肿大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等待诊断和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肿大的变化,如有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2025-09-24 12:49:16
  • 碘酒的作用

    碘酒通过释放碘离子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来消毒杀菌,可用于皮肤表面轻度创伤消毒及医疗操作前皮肤消毒,儿童皮肤娇嫩用碘酒需避免大面积涂抹遵医嘱小范围消毒,孕妇使用需医生评估,碘过敏人群绝对禁用碘酒且需选替代消毒剂并告知医护过敏史。 一、碘酒的消毒杀菌作用 碘酒是含碘的消毒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释放碘离子使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例如,在外科手术前的皮肤准备中,碘酒可有效杀灭皮肤表面的多种病原体,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对于皮肤表面的轻度擦伤、切割伤等伤口,使用碘酒消毒能初步清除伤口表面的污染物及潜在致病菌,阻断感染途径。 二、适用场景 1.皮肤表面创伤消毒:当皮肤出现轻度擦伤、切割伤等情况时,可先用碘酒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能有效抑制伤口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需注意,对于较深的伤口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单纯碘酒消毒不足以完全预防感染,还需结合清创、包扎及后续医疗处理。 2.医疗操作前皮肤消毒:在注射、穿刺等医疗操作前,常用碘酒对操作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为无菌操作提供基础保障,减少操作过程中病原体侵入人体的可能性。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使用碘酒消毒时应避免大面积涂抹。因为碘酒的刺激性可能对儿童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疼痛、红肿等不适,甚至可能导致皮肤灼伤。若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仅对伤口局部进行小范围消毒。 2.孕妇:孕妇使用碘酒需谨慎,虽然碘酒经皮肤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量较少,但仍建议在医生评估后使用,以确保母婴安全,避免因不必要的碘酒使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3.碘过敏人群:对碘过敏的人群绝对禁止使用碘酒,因为接触碘相关制剂后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类人群若有皮肤消毒需求,需选用不含碘的替代消毒剂,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过敏史。

    2025-09-24 12:47: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