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熟悉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以及急慢性咽喉疾病等耳鼻喉科常见病。在头颈肿瘤,特别是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熟悉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以及急慢性咽喉疾病等耳鼻喉科常见病。在头颈肿瘤,特别是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喉囊肿会消失吗

    喉囊肿是否会消失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较小的、无症状的喉囊肿可能会自行消失,而大多数喉囊肿需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观察、手术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囊肿的大小、症状、患者年龄等因素决定。如有喉部不适或声音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喉囊肿是否会消失,取决于囊肿的类型、大小和病因等因素。一般来说,较小的、无症状的喉囊肿可能会自行消失,但大多数喉囊肿需要治疗。以下是关于喉囊肿的一些信息: 1.喉囊肿的类型和症状 喉囊肿通常分为潴留性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症状取决于囊肿的大小和位置,可能包括声音嘶哑、咳嗽、喉部不适等。 2.喉囊肿的治疗方法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喉囊肿,可以定期观察,有时囊肿可能会自行消失。 对于较大的、有症状的喉囊肿,或怀疑有恶变的囊肿,通常需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内镜下切除等。 3.特殊人群的喉囊肿 儿童的喉囊肿:儿童喉囊肿相对较为少见,治疗方法通常与成人相似,但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孕妇的喉囊肿:孕妇的喉囊肿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母亲和胎儿的安全。 4.预防喉囊肿 避免过度用嗓,减少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保持喉部湿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环境中。 需要注意的是,喉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如果出现喉部不适或声音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定期的喉部检查对于发现和处理喉囊肿也非常重要。

    2025-08-13 15:22:51
  • 如何治疗耳腔疖子

    耳腔疖子处理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频繁触碰挤压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遵医嘱使用低龄儿童需谨慎,耳腔疖子成熟有波动感时由专业医生无菌条件下切开引流,儿童需家长陪至正规机构处理防感染扩散,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时就医遵医嘱选择治疗方式用药谨慎确保安全。 一、一般处理 保持耳腔局部清洁,避免用手频繁触碰或挤压耳腔疖子,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及扩散,注意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助力身体恢复。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如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选择,使用时需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需谨慎,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因不当用药影响儿童健康。 三、手术治疗 当耳腔疖子成熟,出现波动感时,可由专业医生进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促进恢复,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确保操作规范以避免感染加重,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手术引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由家长陪同至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处理,避免儿童自行处理耳腔疖子,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自行挤压等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更严重部位,影响耳部及全身健康。 孕妇等特殊人群:出现耳腔疖子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用药需谨慎,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等特殊人群的影响,严格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确保母婴安全等特殊人群的健康。

    2025-08-13 15:20:26
  • 正常的耳膜应该具备什么特征

    正常耳膜呈半透明灰白色薄膜且呈倾斜状,分为松弛部与紧张部,色泽为淡灰色,儿童耳膜薄柔韧位置近水平色泽仍属淡灰色范畴,老年人耳膜可能增厚色泽稍变仍维持淡灰色基调,有耳部感染病史者耳膜可现充血等异常,正常耳膜应完整无穿孔,儿童易因外伤感染致耳膜穿孔,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弹性减退仍需保持完整,有耳部疾病史人群需定期检查耳膜完整性及时发现异常穿孔。 一、外观形态特征 正常耳膜呈半透明的灰白色薄膜,位置呈倾斜状,与外耳道底约成45°-50°角。可分为松弛部与紧张部,松弛部位于上1/3,薄而松弛;紧张部占下2/3,坚实紧张,表面光滑且有良好光泽,透过耳膜可隐约见下方粉红色鼓室黏膜。 二、色泽特征 正常耳膜色泽为淡灰色,无异常充血、潮红或苍白等改变。儿童耳膜相对成人更薄、柔韧,位置近水平,色泽表现与成人略有差异但仍属正常淡灰色范畴;老年人耳膜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增厚,色泽可稍显改变,但无病理改变时仍维持淡灰色基调;有耳部感染病史者,耳膜可能出现充血等色泽异常变化。 三、完整性特征 正常耳膜应完整无穿孔,若存在穿孔则属于异常状态。儿童由于耳部结构发育特点,在耳部受外伤或感染时相对更易出现耳膜穿孔风险,需注意避免耳部外伤等情况;老年人耳膜随年龄增长可能出现弹性减退等变化,但仍应保持完整;有耳部疾病史人群需定期检查耳膜完整性,及时发现异常穿孔等情况。

    2025-08-13 15:15:16
  • 挖鼻屎会带来危险是真的吗

    挖鼻屎可致鼻腔黏膜损伤使破损出血发生率高且影响其生理功能,还因手指带菌易通过破损黏膜引发鼻前庭炎等感染性疾病,儿童因黏膜娇嫩易频繁挖鼻影响结构发育需家长引导,老年人因黏膜脆弱出血感染风险高且恢复慢应避免挖鼻。 一、鼻腔黏膜损伤风险 正常鼻腔黏膜具有保护鼻腔内部结构及维持鼻腔生理功能的作用,挖鼻屎时,指甲或手指可能直接刮伤鼻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出血。相关耳鼻喉科研究表明,经常挖鼻的人群鼻黏膜破损出血发生率较不挖鼻者高约3倍,且黏膜破损后修复需一定时间,频繁损伤会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如阻碍鼻腔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降低鼻腔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二、感染风险增加 手指上携带大量细菌,挖鼻时细菌易通过破损的黏膜侵入鼻腔,引发鼻前庭炎、鼻窦炎等感染性疾病。临床数据显示,因挖鼻导致鼻前庭感染的病例占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病例的15%左右,细菌感染后可出现鼻腔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影响鼻腔健康。 三、特殊人群影响 儿童:儿童鼻腔黏膜更为娇嫩,挖鼻屎易造成严重黏膜损伤,且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更易频繁挖鼻,可能影响鼻腔正常结构发育,需家长加强引导避免儿童频繁挖鼻。 老年人:老年人鼻腔黏膜本身较为脆弱,挖鼻屎引发出血或感染的风险更高,且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感染后恢复时间更长,应特别注意避免挖鼻行为。

    2025-08-13 15:09:35
  • 鼻子逐渐变高的原因是什么

    青少年鼻子逐渐变高的原因包括生长发育时激素变化致鼻部随身体发育生长、鼻部曾受外伤修复时骨骼重塑、患肢端肥大症致全身骨骼过度生长且鼻部受影响以及遗传因素决定鼻部骨骼发育趋势。 一、生长发育因素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尤其是青春期,生长激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会促进全身骨骼的生长发育,鼻部骨骼也不例外,会随着身体整体的发育而逐渐生长,从而表现为鼻子逐渐变高,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在青春期结束后生长发育基本稳定,鼻部形态也趋于稳定。 二、外伤因素 若鼻部曾遭受外伤,如撞击等,在受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骨骼重塑情况。例如,鼻部骨骼在修复时可能会出现骨痂形成、骨质重塑等,这种重塑过程可能导致鼻子外观上逐渐变高,但此类情况通常有明确的鼻部外伤病史可追溯。 三、疾病因素 1.肢端肥大症:因垂体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导致全身骨骼尤其是手、足、面部骨骼过度生长。鼻部骨骼受其影响会出现过度生长的情况,进而表现为鼻子逐渐变高,同时还可能伴有手足增大、面部皮肤增厚等其他典型伴随症状。 四、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鼻部形态的发育中起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存在鼻部形态有逐渐变高倾向的遗传特征,那么后代受遗传影响,鼻部可能会出现逐渐变高的情况,这是由于遗传基因决定了鼻部骨骼的发育趋势。

    2025-08-13 15:07: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