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熟悉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以及急慢性咽喉疾病等耳鼻喉科常见病。在头颈肿瘤,特别是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熟悉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以及急慢性咽喉疾病等耳鼻喉科常见病。在头颈肿瘤,特别是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喉咙有痰咳不出咽不下去怎么办

    喉咙有痰咳不出咽不下去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适量饮水、根据痰液部位采取体位引流及教导正确咳嗽方法等非药物干预;若经非药物干预长时间仍无改善需考虑慢性咽炎等疾病因素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儿童排痰能力弱避免用成人止咳药优先非药物干预且持续不缓解要就医,老年人有基础病更需注重非药物干预并密切关注痰液情况异常即就医以防呼吸道堵塞。喉咙有痰咳不出咽不下去可通过保持空气湿润、适量饮水、依痰液部位采取体位引流及教导正确咳嗽方法等非药物干预;若非药物干预久无改善需考虑疾病因素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儿童排痰弱避免用成人止咳药优先非药物干预且不缓解要就医,老年人有基础病更重非药物干预并密切关注痰液情况异常即就医防呼吸道堵塞。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可减轻咽喉部黏膜受干燥空气刺激,降低痰液黏稠度,利于痰液排出。例如,在干燥季节或空调房内,定期使用加湿器调节湿度。 2.适量饮水:多饮用温水,每日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使痰液稀释,更易咳出或咽下。一般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分多次饮用。 3.体位引流:根据痰液部位采取合适体位,借助重力促进痰液引流。如痰液集中于肺部下叶,可采取头低脚高且患侧向下的体位;若为上叶痰液,可采取坐位或站立位,轻拍背部辅助排痰。 4.咳嗽排痰训练:教导正确咳嗽方法,先深吸气后屏气3秒,再用力咳嗽,通过胸腔压力变化将痰液咳出。儿童排痰能力弱,家长可适当轻拍其背部协助排痰,但力度需适中。 二、医疗相关情况考量 若经非药物干预长时间仍无法改善喉咙有痰咳不出咽不下去的状况,需考虑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如慢性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此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医生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胸部影像学等)明确病因,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医疗处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排痰能力较弱,避免使用成人止咳药,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通过保湿、拍背等方式协助排痰。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儿童具体情况给予合适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更需注重保持空气湿润、适量饮水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且要密切关注痰液情况,若出现痰液增多、呼吸困难加重等异常,应立即就医,以防痰液堵塞呼吸道引发严重后果。

    2025-10-16 12:40:36
  • 冬天经常流鼻血该怎么缓解

    冬季防流鼻血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与头部姿势、用按压止血法、局部冷敷、改善室内湿度、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若鼻出血频繁、量大或伴不适要及时就医。 一、保持正确的坐姿与头部姿势 当出现流鼻血情况时,身体应稍微前倾,头部不能后仰。因为后仰可能会使血液倒流至咽喉部,甚至被误吸入气管,前倾姿势可让血液尽量从鼻腔流出,避免逆流带来的潜在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协助其保持正确姿势,防止因孩子乱动导致血液回流问题加重。 二、按压止血法 操作方法: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一般来说,大部分鼻出血通过这种简单的按压方法可得到缓解。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持续保持压力。对于儿童,家长可轻柔地帮助捏住鼻翼,同时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其因紧张而加剧出血情况。 三、局部冷敷 原理及操作: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或鼻部,通过冷敷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出血。冷敷时要注意冰袋或冷毛巾与皮肤之间要有一层纱布等隔垫物,避免冻伤皮肤。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0-15分钟即可。 四、改善室内环境湿度 原因:冬天室内通常较干燥,干燥的空气会使鼻腔黏膜变得干燥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可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将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对于有暖气的房间,更要注意湿度的调节,避免因空气过度干燥引发流鼻血。 五、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冬季应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芹菜、菠菜等,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等,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弹性和正常功能。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鼻腔黏膜,加重流鼻血风险。对于儿童,家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 作息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血管调节功能,容易导致鼻腔黏膜状态不佳,增加流鼻血的可能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 六、就医情况 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鼻出血仍频繁发生或出血量较大,如一次出血量超过100ml,或出血持续15分钟以上仍不能止住,或者伴有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鼻腔局部病变,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或者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儿童反复鼻出血的情况,更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

    2025-10-16 12:39:07
  • 小孩子耳朵疼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耳朵疼可能由感染、外伤、过敏、耵聍栓塞等原因引起,可采取保持耳部清洁、缓解疼痛、及时就医等措施,医生会进行耳部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治疗建议。 1.感染:中耳炎是最常见的原因,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其他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乳突炎等,也可能导致耳朵疼痛。 2.外伤:耳部受伤或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导致耳朵疼痛。 3.过敏:过敏反应可能引起耳部肿胀和疼痛。 4.耵聍栓塞:耵聍(耳屎)过多可能堵塞耳道,导致耳朵疼痛。 5.其他原因:耳部疾病如外耳道湿疹、耳部肿瘤等,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发热、流感等也可能引起耳朵疼痛。 对于小孩子耳朵疼,家长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观察症状:注意观察孩子的耳朵是否有红肿、分泌物、听力下降等症状。同时,注意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等全身情况。 2.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让孩子挖耳朵,以免加重损伤。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洁外耳道,但不要插入棉签或其他物品。 3.缓解疼痛: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来缓解孩子的疼痛。但请务必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4.就医:如果孩子的耳朵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症状加重、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或者孩子的听力受到影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在就医时,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检查和诊断: 1.耳镜检查:通过耳镜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炎症、感染或其他异常。 2.听力测试:评估孩子的听力是否正常。 3.培养和药敏试验:如果怀疑有感染,医生可能会进行耳部分泌物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消炎药、止痛药等药物。 2.耳部滴药:如果是中耳炎等耳部感染,医生可能会使用耳部滴液进行治疗。 3.其他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如耵聍栓塞,医生可能会使用器械取出耵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孩子耳朵疼,家长应该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孩子用药,并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孩子有任何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此外,预防耳部感染也很重要,如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游泳时呛水、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

    2025-10-16 12:38:09
  • 睡觉时打呼噜是何原因

    打呼噜相关因素包括鼻腔及鼻咽部异常如鼻中隔偏曲致气流受阻、鼻息肉占空间、儿童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及鼻咽部,口咽部狭窄如扁桃体肥大使口咽腔变小、软腭松弛过长睡眠时阻塞气道,气道肌肉因素为睡眠时气道周围肌肉张力下降,肥胖人群颈部脂肪堆积加重气道狭窄,全身性因素有内分泌紊乱如甲减致气道狭窄、女性更年期激素变化增加风险,年龄上儿童部分腺样体等可自行缓解、老人因生理变化易发生,性别成年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与解剖结构及雄激素等有关,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刺激黏膜、过量饮酒加重肌肉松弛、长期仰卧位睡眠易致舌根后坠引发打呼噜。 一、解剖结构相关因素 1.鼻腔及鼻咽部异常:鼻中隔偏曲会改变鼻腔气流通道,使气流受阻;鼻息肉可直接占据鼻腔空间,导致通气不畅;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及鼻咽部,造成鼻咽部气道狭窄,睡眠时气流通过受阻引发打呼噜,此类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与儿童腺样体生理性发育相关。 2.口咽部狭窄:扁桃体肥大可使口咽腔空间明显变小,呼吸时气流通过狭窄部位产生振动;软腭松弛过长会在睡眠时下垂,阻塞气道,进而引起打呼噜,这类情况在青少年及成年人中均可能出现。 二、气道肌肉因素 1.肌肉张力下降:睡眠状态下气道周围肌肉张力降低,尤其是咽部肌肉,正常时肌肉维持气道开放,张力下降时气道易塌陷,气流通过受阻产生振动而打呼噜;肥胖人群颈部脂肪堆积,增加了气道的外在压力,且睡眠中肌肉松弛更明显,进一步加重气道狭窄程度,使得打呼噜发生率升高。 三、全身性因素 1.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出现黏液性水肿,可能累及气道,导致气道狭窄引发打呼噜;女性在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上气道功能改变,增加打呼噜风险。 2.年龄因素:儿童期腺样体、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是常见诱因,随年龄增长部分可自行缓解;老年人因肌肉松弛、软组织松弛等生理变化,上气道弹性减退,更容易发生打呼噜; 3.性别差异:成年男性一般打呼噜发生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上气道解剖结构(如喉咽部相对狭窄等)及雄激素等因素有关; 4.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会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过量饮酒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加重肌肉松弛,两者均会加重气道狭窄从而导致打呼噜;长期仰卧位睡眠时舌根易后坠,阻塞气道,增加打呼噜的发生概率。

    2025-10-16 12:36:31
  • 疱疹性咽炎传染吗

    疱疹性咽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具传染性,可通过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易感染且集体环境易聚集流行,成人也可感染,儿童需多休息等,成人有基础病需更关注;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环境清洁消毒、饮食安全,了解传播途径、人群特点及做好预防很重要。 粪-口途径:肠道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经口传播。例如,儿童在公共泳池中接触到被污染的水,就有可能感染肠道病毒引发疱疹性咽炎。 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肠道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比如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通过飞沫传播导致疱疹性咽炎在儿童群体中聚集流行。 不同人群感染疱疹性咽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感染疱疹性咽炎。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一旦有儿童患病,很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儿童感染后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家长需要注意让儿童多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避免儿童搔抓疱疹部位以防继发感染。同时,要尽量减少儿童与患病儿童的密切接触,家长在接触患病儿童后要注意洗手,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 成年人: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较强,但也有可能感染肠道病毒引发疱疹性咽炎。成年人感染后症状相对儿童可能稍轻一些,但也需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果成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感染疱疹性咽炎后可能会对病情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炎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方面: 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 环境方面: 对于家庭环境,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儿童经常接触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可以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商场等,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病毒的浓度。 饮食方面: 要确保食物的安全卫生,不吃生冷食物,水果要洗净去皮后再食用,喝开水,不喝生水。 总之,疱疹性咽炎具有传染性,了解其传播途径、不同人群的特点以及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控制疱疹性咽炎的传播和保障健康非常重要。

    2025-10-16 12:35: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