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熟悉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以及急慢性咽喉疾病等耳鼻喉科常见病。在头颈肿瘤,特别是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熟悉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以及急慢性咽喉疾病等耳鼻喉科常见病。在头颈肿瘤,特别是鼻咽癌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展开
  • 打呼噜是不是一种病

    打呼噜本身不一定是病,但频繁且伴有其他异常表现的打呼噜可能是疾病表现。生理性打呼噜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有关,病理性打呼噜与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疾病相关因素有关,打呼噜伴夜间反复呼吸暂停等情况或特定人群出现相关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生理性打呼噜情况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在睡眠中偶尔打呼噜可能是因为腺样体、扁桃体生理性肥大等情况,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改善;部分肥胖的男性在过度劳累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偶尔打呼噜,这属于相对生理性情况,但也需关注后续变化。比如一些身材较胖的青壮年,在连续熬夜加班后出现打呼噜,若调整作息、减轻体重后打呼噜情况改善,多为生理性因素导致。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酒、吸烟的人,酒精和烟雾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可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水肿等,导致偶尔打呼噜。当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一段时间后,打呼噜情况可能缓解。 病理性打呼噜情况 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 年龄因素:儿童常见腺样体肥大,这是儿童期病理性打呼噜的常见原因。腺样体在儿童6-7岁时增生最明显,10岁以后逐渐萎缩。如果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就会导致鼻塞、打呼噜、耳闷等症状。 成人方面: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咽部肿瘤等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可引起打呼噜。例如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进而引发打呼噜;扁桃体肥大的患者,咽腔狭窄,睡眠时气流通过受阻容易打呼噜。 疾病相关因素: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中打呼噜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因为高血压导致上气道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上气道狭窄而出现打呼噜;心力衰竭患者也可能出现打呼噜,这与心脏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淤血等情况影响呼吸有关。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肿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上气道黏膜水肿,导致打呼噜。这类患者除了打呼噜外,还常伴有乏力、畏寒、水肿等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患者,可能会影响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导致呼吸节律异常,出现打呼噜。 当打呼噜伴有以下情况时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疾病需要就医评估:夜间反复呼吸暂停、白天过度嗜睡、晨起头痛、血压难以控制等。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出现长期打呼噜且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老年人出现打呼噜并伴有认知功能下降等,都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2025-10-16 12:33:34
  • 扁桃体术后能吃酸奶吗

    扁桃体术后不同阶段对酸奶的食用有不同情况,术后1-2天一般不建议吃酸奶,3-5天可适量食用但要注意温度;酸奶有富含营养成分等优势,但要注意量的控制,对牛奶过敏者可能不能食用酸奶。 一、术后早期阶段 1.术后1-2天 扁桃体术后早期(一般术后1-2天),患者吞咽可能较为疼痛,且口腔内有创面。此时不建议立即吃酸奶。因为酸奶可能会对创面产生刺激,引起疼痛加剧或者影响创面愈合。术后早期通常建议进食冷的、流质或半流质的无渣食物,如冷的牛奶等,以帮助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吞咽功能和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更需要特别注意。儿童在术后早期进食不当可能会导致进食困难、哭闹等情况,进而影响术后恢复。 2.术后3-5天 随着创面逐渐恢复,疼痛有所减轻,此时可以考虑适量食用酸奶。酸奶相对较软,对创面的刺激相对较小。但是要注意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以接近室温为宜。因为过冷的酸奶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而过热的酸奶则可能会再次刺激创面。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患者,食用酸奶时更要谨慎。要观察食用后胃肠道的反应,如果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 二、酸奶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1.酸奶的优势 酸奶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蛋白质是身体恢复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有助于创面的修复等身体恢复过程。例如,研究表明,适当补充蛋白质有利于术后患者的组织修复。同时,酸奶中的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益,对于术后患者可能因进食减少、活动量降低等原因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酸奶都有其营养方面的价值。对于成人患者,适量饮用酸奶可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儿童患者,在合适的阶段食用酸奶可以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而且酸奶的口感相对较好,有助于提高儿童患者的食欲。 2.注意事项 食用酸奶时要注意量的控制,不宜一次性食用过多。过量食用酸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引起腹胀等不适。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控制食用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术后恢复情况合理安排酸奶的摄入量。 如果患者对牛奶过敏,那么酸奶也可能不能食用,因为酸奶是由牛奶发酵而来的,仍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替代营养食品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2025-10-16 12:32:34
  • 喉炎是什么引起的

    喉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病毒如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用声过度、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温度湿度异常)、过敏因素(接触花粉等过敏原)以及其他因素(全身性疾病影响、外伤)。 细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导致喉炎。比如,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口腔、咽部等部位的细菌可能会趁机侵入喉部引发感染。一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有效控制的患者,就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进而出现喉炎症状。 用声过度 长时间高声说话、大声喊叫、剧烈咳嗽等用声过度的情况,会使喉部黏膜受到损伤,引发喉部炎症。例如,教师、歌手等长时间用嗓的职业人群,由于日常用声频繁且强度较大,如果不注意正确用嗓和适当休息,就容易出现喉炎问题。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粉尘等污染物会刺激喉部黏膜,导致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在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或者长期处于雾霾天气中的人群,喉部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大,患喉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温度、湿度异常:寒冷干燥的空气会使喉部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喉炎;而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的环境也不利于喉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样可能增加喉炎的发生几率。比如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们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喉部黏膜受到温度变化的刺激,就可能诱发喉炎。 过敏因素 接触过敏原后,喉部黏膜发生过敏反应也会引发喉炎。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做出过度反应,导致喉部黏膜水肿、充血等,出现喉炎的相关症状,如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等。例如,在花粉传播的季节,过敏体质的人如果外出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接触到花粉就可能引发喉炎。 其他因素 全身性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喉部引发喉炎,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喉部的感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影响喉部的正常状态,增加喉炎的发生风险。 外伤:喉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也可能导致喉部黏膜损伤,引发炎症。比如在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情况下,喉部受到意外撞击,就可能出现喉炎相关表现。

    2025-10-16 12:30:25
  • 声带小结是什么

    声带小结是特殊类型慢性喉炎属喉部良性病变多因长期用声过度或不当致常发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呈对称性结节状隆起病因有声过度或不当、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声嘶哑早期间断性进展后持续性还有喉部异物感少见诊断靠喉镜见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光滑小结状隆起颜色灰白或淡红质地硬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即声带休息和嗓音训练及手术治疗对保守无效者,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防过度用声引导正确用声,妊娠期女性慎选治疗优先非手术,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选安全方案且监测身体状况。 一、定义 声带小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喉炎,属于喉部良性病变,多因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所致,常发生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表现为对称性结节状隆起,又称歌唱者小结或教师小结。 二、病因 1.用声过度或不当:职业用声者(如歌手、教师等)长期高频用声,或用声方式不正确,可使声带黏膜反复受到机械性创伤,引发局部组织增生形成小结。 2.上呼吸道感染:咽喉部的炎症可累及声带,影响声带正常运动及修复,增加声带小结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早期多为间断性声嘶,用声过多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病情进展后可变为持续性声嘶,严重影响发声功能。 2.其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喉部异物感等不适,但相对少见。 四、诊断 主要通过喉镜检查确诊,可见声带前中1/3交界处有对称性、表面光滑的小结状隆起,颜色多呈灰白色或淡红色,质地较硬。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首要措施是声带休息,避免过度用声,可进行嗓音训练,学习正确用声方法以改善发声状态。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声带小结,可考虑在支撑喉镜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小结,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声带小结时,家长需格外关注,避免儿童长时间大声哭闹或过度用声,引导其养成正确用声习惯,必要时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嗓音康复训练。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声带小结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小的非手术干预措施,如严格声带休息等,若需手术应充分评估妊娠阶段及手术风险。 3.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声带小结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选择相对安全、创伤小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2025-10-16 12:28:41
  • 老公经常流鼻血吃啥好

    改善老公流鼻血情况可从饮食、生活习惯及特殊人群情况入手,饮食上要摄入富含维生素(如柑橘类水果、绿色蔬菜)和胶原蛋白(如猪蹄、鱼皮)的食物;生活中保持鼻腔湿润(用加湿器、多饮水)、避免用力擤鼻、挖鼻及戒烟;若老公是中老年人需关注高血压,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要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 一、饮食调整方面 (一)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维生素K等对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33毫克,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绿色蔬菜如菠菜,每100克菠菜中维生素K含量约145.9微克,维生素K参与凝血过程的相关代谢,适当摄入这类食物可能对改善流鼻血情况有帮助,一般建议每天保证摄入200-300克蔬菜和100-200克水果。 (二)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 猪蹄、鱼皮等食物富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成分之一。每100克猪蹄中胶原蛋白含量相对较高,适当食用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一般可每周安排1-2次含有这类食物的餐食。 二、生活习惯相关 (一)保持鼻腔湿润 空气干燥容易导致鼻腔黏膜干裂出血,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一般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同时,可教导老公适量多饮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尤其是在干燥季节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时,更要注意补充水分,维持鼻腔黏膜的湿润状态。 (二)避免不良习惯 要告诫老公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用力擤鼻会使鼻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容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频繁挖鼻则可能直接损伤鼻腔黏膜,引发出血。如果老公有吸烟习惯,应建议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刺激鼻腔黏膜,加重鼻腔黏膜的炎症和干燥程度,增加流鼻血的风险。 三、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如果老公是中老年人,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容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这时候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外,需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必要时建议其就医进行血压的监测和管理。如果老公本身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流鼻血可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这时候单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只是辅助措施,必须及时就医,进行相关血液方面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6 12:26: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