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克宝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糖尿病,甲亢,甲减,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糖尿病,甲亢,甲减,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展开
  • 尿酸偏高是什么引起的

    尿酸高成因包括嘌呤代谢紊乱(遗传或后天高嘌呤食物摄入)、疾病及化疗致核酸分解增多,排泄减少因肾脏功能异常或药物干扰,特殊人群中肥胖者存胰岛素抵抗等、老年人肾功减退、女性绝经后尿酸风险增加。 一、尿酸生成过多 1.嘌呤代谢紊乱:遗传因素可导致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等,这些酶的异常会影响嘌呤的正常代谢,使得尿酸生成增多。此外,后天因素也可能引发嘌呤代谢紊乱,例如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海鲜(虾、贝类等)、红肉(牛肉、羊肉等),这些食物中的嘌呤经代谢后会产生大量尿酸。 2.疾病及其他状态影响: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由于细胞增殖分化活跃,核酸分解增加,会使尿酸生成显著增多;恶性肿瘤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大量破坏,核酸分解,也会导致尿酸生成骤增。 二、尿酸排泄减少 1.肾脏功能异常:慢性肾脏疾病是导致尿酸排泄减少的常见原因。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慢性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得尿酸滤过减少;同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尿酸在体内潴留。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逐渐受损。此外,一些内分泌因素也会影响尿酸排泄,如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比如噻嗪类利尿剂,其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排出减少,长期服用这类利尿剂的人群尿酸偏高的风险增加。 三、特殊人群特点 1.肥胖人群: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同时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也会影响嘌呤代谢,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从而更容易出现尿酸偏高的情况。 2.老年人群:老年人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对尿酸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使得尿酸在体内蓄积的风险增加。 3.女性: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尿酸水平通常低于男性;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酸代谢的调控机制发生变化,尿酸水平逐渐接近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尿酸偏高的风险相应增加。

    2025-10-28 12:57:27
  • 血糖高可以吃金杏干吗

    血糖高人群能否食用金杏干需综合考量其糖分及升糖特性,食用时要把控食用量、选择合适食用时间,个体差异会影响食用情况,糖尿病儿童应绝对避免食用,老年血糖高人群食用更要谨慎且要留意相关注意事项,总之血糖高人群可食用金杏干但需谨慎把控多方面因素及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金杏干的糖分及升糖特性 金杏干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其升糖指数(GI)相对较高。一般来说,金杏干在人体消化吸收后会较快地使血糖升高。有研究表明,进食金杏干后,血糖会出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对于血糖高的人群而言,需要谨慎对待。 食用金杏干的注意事项 食用量的把控:血糖高的人群如果要食用金杏干,建议严格控制食用量。例如,每次食用量不宜超过10-15克。因为即使是少量的金杏干,其中的糖分也可能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 食用时间的选择:尽量避免在血糖较高的时候食用金杏干。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食用,此时血糖相对平稳,食用后血糖上升幅度可能相对较小。同时,食用金杏干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后续的饮食和治疗方案。 个体差异影响:不同血糖高的人群个体差异较大,例如有的患者血糖控制相对稳定,而有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对于血糖控制不太稳定的人群,应更加严格限制金杏干等含糖食物的摄入;而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人群,在遵循上述食用量和时间等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少量食用金杏干,但仍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特殊人群的特别提示 糖尿病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高对其健康影响较大。由于儿童的饮食偏好等因素,应绝对避免食用金杏干等高糖食物,以防对血糖控制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老年血糖高人群: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有所衰退,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老年血糖高人群食用金杏干时更要谨慎,除了严格控制食用量和注意食用时间外,还应在食用前后监测血糖,并且在饮食上要与家属沟通好,确保饮食的合理性,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之,血糖高的人群可以食用金杏干,但需要非常谨慎地把控食用量、食用时间等因素,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个体差异来决定是否食用以及食用的方式,特殊人群更要特别留意相关注意事项。

    2025-10-28 12:56:24
  • 血糖低的症状是什么

    血糖低会引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症状,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如儿童易哭闹不安,老年人感知不敏感易现严重情况,糖尿病患者因基础病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同,需关注血糖变化纠正低血糖。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有出汗、颤抖、心慌、饥饿感;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症状有头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 颤抖:肌肉会不自主地颤抖,这是由于血糖低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调控,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使得肌肉出现颤抖现象,通常表现为双手颤抖较为常见。 心慌:心跳会加快且感觉不平稳,因为血糖低会刺激心脏的神经调节机制,使得心脏搏动增强、频率加快,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加速,甚至可能伴有心悸感。 饥饿感:血糖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血糖低时,大脑会接收到缺乏能量的信号,从而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这是身体发出的需要补充血糖的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症状 头晕:大脑供血、供氧等受到影响,因为血糖是大脑的重要能源物质,血糖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头晕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感到头重脚轻,影响平衡感。 视物模糊:血糖低会影响眼部神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视网膜等组织的血液供应和神经调节出现异常,进而引起视物模糊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发现看东西不如平时清晰。 意识障碍:严重低血糖时,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大脑长期缺乏足够的血糖供应,神经细胞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意识状态发生改变。例如,儿童低血糖时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陷入昏迷状态;老年人低血糖时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 不同人群血糖低的症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低血糖时除了常见的症状外,可能更容易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衰退,对低血糖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有时可能症状不典型,更容易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如昏迷等,所以对于老年人的低血糖情况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本身在控制血糖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其症状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

    2025-10-28 12:55:28
  • 什么叫桥本甲亢

    桥本甲亢是桥本甲状腺炎病程中因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攻击甲状腺致细胞受损、激素释放增加出现甲亢表现的疾病,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异常产生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攻击组织致激素释放入血增多,临床特点为甲状腺多双侧对称肿大质韧无明显疼痛且甲亢症状相对较轻,实验室检查见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降低及自身抗体显著升高,人群方面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精神压力大及有家族遗传易感性者风险高,孕妇需严监测甲功保胎儿发育,儿童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影响发育。 一、定义 桥本甲亢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病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从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表现的疾病。 二、发病机制 机体免疫系统异常,产生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这些抗体攻击甲状腺组织,使甲状腺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多,引发甲亢表现。 三、临床特点 甲状腺肿大:多为双侧对称肿大,质地韧,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患者甲状腺肿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症状。 甲亢相关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多汗、手抖、消瘦、食欲亢进、易激动等甲亢常见症状,但相较于单纯甲亢,症状通常相对较轻。 四、实验室检查特征 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 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常显著升高,这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及桥本甲亢的重要依据。 五、人群相关因素影响 年龄与性别: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孕妇患病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以保障胎儿正常发育。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有桥本甲状腺炎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桥本甲亢的风险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患桥本甲亢时,需严格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因为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等;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避免不恰当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28 12:54:35
  • 尿酸高时应该吃什么

    饮食上主食优先选全谷物与薯类替代精细主食,多数蔬菜可多吃,菠菜等含嘌呤蔬菜烹饪前焯水,水果选低果糖的,饮品以白开水为首选咖啡茶可适量饮用禁含糖饮料及酒精,蛋白质选低脂乳制品鸡蛋瘦肉并控制量,老年人注重饮食均衡可增易消化粥类,糖尿病患者主食兼顾血糖尿酸选全谷物杂豆并咨询营养师,肾功能不全患者遵医嘱调整蛋白质与钾摄入。 一、主食选择 1.全谷物与薯类:优先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其升糖指数较低,有助于稳定血糖同时减少尿酸生成;薯类可选红薯、土豆等,替代部分精细主食,提供能量的同时降低嘌呤摄入风险。 二、蔬菜摄入 1.大部分蔬菜适用:多数蔬菜嘌呤含量较低,如冬瓜、黄瓜、西兰花、白菜、生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可多食用;菠菜等含嘌呤的蔬菜,烹饪前焯水可去除部分嘌呤后再食用。 三、水果选择 1.低果糖水果为主:宜选苹果、草莓、梨、柚子等低果糖水果,避免高果糖水果如荔枝、龙眼等,因高果糖水果可能促进尿酸生成;每日可适量摄入200~300克水果。 四、饮品选择 1.白开水为首选: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白开水摄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泄;咖啡、茶可适量饮用,其中咖啡含有的成分可能对尿酸代谢有一定益处,但需避免添加糖;严格禁止含糖饮料及酒精,含糖饮料可升高血尿酸,酒精会干扰尿酸排泄。 五、蛋白质来源 1.低脂乳制品与鸡蛋:低脂牛奶、酸奶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嘌呤含量低且富含钙等营养;鸡蛋也是理想选择,每日1个鸡蛋可提供必要蛋白质。 2.肉类选择:优先选瘦肉,如鸡胸肉、瘦牛肉等,烹饪时去皮去脂,控制每日肉类摄入量在50~75克左右。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需注重饮食均衡,保证主食、蔬菜、蛋白质等合理搭配,避免因消化功能减退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尿酸控制,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粥类等食物。 2.糖尿病患者:主食选择需兼顾血糖与尿酸控制,优先全谷物及杂豆类,控制每餐主食量,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3.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蛋白质与钾的摄入,避免过量蛋白质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关注钾摄入对血钾水平的影响,必要时限制部分高钾蔬菜的摄入。

    2025-10-28 12:53: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