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垂体及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高血脂症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垂体及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高血脂症等。展开
  • 妊娠期糖尿病生产之后会消失吗

    妊娠期糖尿病生产后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约50%-70%,但约30%-50%会在产后若干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有该病史女性产后需长期监测血糖和干预生活方式,产后6-12周复查OGTT,之后定期检测,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肥胖者积极控体重。 血糖恢复正常情况:约50%-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这是因为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激素等导致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分娩后胎盘娩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胰岛素抵抗消失,血糖可回归正常。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产后6-12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约半数患者OGTT恢复正常。 发展为糖尿病情况:约30%-5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若干年(一般5-10年)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这与患者的遗传易感性、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其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很多。比如有研究追踪发现,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10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无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产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血糖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产后6-12周应进行OGTT复查,之后也应定期(如每年)进行血糖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适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降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对于肥胖的女性,更要积极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导致产后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025-09-16 14:51:32
  • 身体缺钾吃什么可以补充

    缺钾可通过饮食(如蔬菜、水果、豆类、肉类、坚果等)或药物(如氯化钾、枸橼酸钾等)补充,严重缺钾需静脉输注钾溶液,特殊人群补钾需遵医嘱。 1.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苋菜、莴笋等,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钾。 2.新鲜水果:如香蕉、橘子、橙子、柚子等,这些水果中也含有丰富的钾。 3.豆类:如红豆、绿豆、黑豆等,这些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钾。 4.肉类:如鸡肉、鱼肉、牛肉等,这些肉类中也含有丰富的钾。 5.坚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这些坚果中含有丰富的钾。 此外,还可以通过口服补钾药物来补充钾,如氯化钾、枸橼酸钾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补钾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缺钾的患者,饮食补充可能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需要静脉输注钾溶液。此外,在补钾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避免出现高钾血症。 特殊人群在补钾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婴幼儿:不建议通过口服补钾药物来补充钾,因为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无法有效排泄钾,容易导致高钾血症。 孕妇:在补钾之前,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因为有些补钾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哺乳期妇女:在补钾期间,需要暂停哺乳,以免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补钾之前,需要评估肾功能,因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有效排泄钾,容易导致高钾血症。 服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的患者:这类药物会抑制肾脏分泌钾,导致血钾升高,因此在补钾之前,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09-16 14:37:11
  • 低钙抽搐的症状有哪些

    低钙抽搐可致肌肉痉挛与抽搐,多见于四肢末端,婴儿可表现为惊厥,儿童可影响日常活动;有感觉异常,如口唇、鼻尖、手足部麻木刺痛;严重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情绪改变、头痛、癫痫发作等;还可影响心血管系统,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感觉异常 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口唇、鼻尖、手足部的麻木感、刺痛感。这是因为血钙降低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神经末梢的感觉功能异常。在婴幼儿中,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口唇周围有麻木感,或者孩子会频繁诉说手足部位有异样的感觉。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能够较为清晰地描述这种麻木和刺痛的感受。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的低钙抽搐可能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改变,还可能有头痛、癫痫发作等表现。癫痫发作时可表现为全身抽搐、意识丧失等,这是由于血钙降低导致神经细胞的稳定性下降,异常放电增加所致。在儿童患者中,癫痫发作可能会对其大脑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处理低钙情况来缓解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心血管系统症状 低钙抽搐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表现为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血钙异常影响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同时,严重的低钙血症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低钙抽搐引起的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密切关注心血管指标的变化。例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在发生低钙抽搐时,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等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2025-09-16 14:24:51
  • 糖尿病能吃麦芽糖吗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麦芽糖,因其会使血糖波动大不利控糖,其饮食应遵低糖等原则,儿童、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麦芽糖影响更甚需严格控制摄入。 麦芽糖的升糖特性 麦芽糖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在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消化系统分解为葡萄糖。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血糖调节能力受限,食用麦芽糖后,血糖会快速上升,可能超过正常范围,长期如此会加重病情,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低糖、高纤维、适量蛋白的原则。在选择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时,应优先选择升糖指数(GI)低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同时,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可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来稳定血糖水平。例如,将一天的主食量分为多次摄入,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骤升。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较高,但食用麦芽糖会严重影响血糖控制,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儿童糖尿病患者应绝对避免食用麦芽糖,其饮食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确保既能满足生长需求,又能稳定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食用麦芽糖导致血糖波动,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麦芽糖的摄入,在饮食安排上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025-09-16 14:15:59
  • 指尖血糖5.6相当静脉血糖多少

    指尖血糖与静脉血糖有相关性但有差异,指尖血糖5.6mmol/L时静脉血浆血糖约5.3-5.9mmol/L,受采血部位、个体差异、标本处理等因素影响,特殊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需关注两者情况,差异过大要查因调整方案。 影响两者差异的因素 采血部位:指尖采血属于毛细血管血,而静脉血糖是静脉全血或血浆血糖,毛细血管血中的葡萄糖浓度略低于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一般全血血糖比血浆血糖低10%-15%,所以会造成两者有一定数值差异。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血液循环、组织代谢等情况不同,也可能导致两者在相同血糖水平时有一定波动。比如一些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其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的对应关系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总体趋势是相近的。 标本处理:静脉血糖检测时标本的处理流程等也可能对结果有轻微影响,而指尖血糖检测相对更简便快速,但准确性会受到采血操作是否规范等因素影响。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孕期血糖监测很重要,指尖血糖5.6mmol/L时也需关注静脉血糖情况,因为孕期身体代谢等变化可能会使血糖相关指标有不同表现,要确保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保障母婴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静脉血糖能更准确评估整体血糖控制情况,而指尖血糖可用于日常自我监测,但当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差异过大时,需及时查找原因,如是否采血操作不当等,以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等。

    2025-09-16 14:09: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