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华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展开
  • 甲亢喝酒会有事吗

    甲亢患者喝酒会加重病情相关症状(影响心血管、消化系统,干扰营养吸收)、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老年、青少年、备孕或孕期的女性甲亢患者饮酒影响更严重,需严格戒酒以控病情保健康。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甲亢本身就会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而酒精会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率进一步增快,可能引发心悸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有研究表明,酒精摄入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相关的代谢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平衡调节,从而不利于甲亢病情的控制,可能使甲亢患者原本就存在的心慌、心动过速等症状加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甲亢患者的消化功能通常比较亢进,而酒精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甲亢患者需要充足且合理的营养供给来维持身体代谢,饮酒可能会干扰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和吸收,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甲亢患者一般需要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酒精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例如,酒精可能会影响肝脏中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抗甲状腺药物的代谢速度,使得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能维持在有效的治疗水平,从而影响药物对甲亢的治疗效果,导致甲亢病情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老年甲亢患者 老年甲亢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包括肝脏的代谢功能和心脏功能等。饮酒对老年甲亢患者的上述影响可能更为显著,更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以及干扰药物代谢,进而对老年甲亢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产生更不利的影响。因此,老年甲亢患者应严格避免饮酒,以保障病情的稳定控制和身体的健康状态。 青少年甲亢患者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饮酒对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各系统的影响更为严重。酒精会干扰青少年正常的代谢和内分泌平衡,可能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同时也会影响抗甲状腺药物的正常代谢,不利于青少年甲亢患者病情的治疗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青少年甲亢患者绝对不能饮酒。 女性甲亢患者(尤其是备孕或孕期) 女性甲亢患者如果在备孕或孕期饮酒,不仅会影响自身甲亢病情的控制,还可能通过胎盘等途径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酒精对胎儿的神经系统等发育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干扰抗甲状腺药物在孕妇体内的代谢,进而影响药物对胎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所以备孕或孕期的女性甲亢患者必须严格戒酒,以确保自身病情稳定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2025-10-28 13:21:02
  • 糖尿病的饮食都有哪些

    糖尿病饮食需优先选低升糖指数全谷物等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不饱和脂肪酸类脂肪,充分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采取少食多餐模式,孕妇糖尿病患者需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物易消化并补维矿防脱水,儿童糖尿病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控零食符合生长与血糖管理要求。 一、碳水化合物的合理选择 应优先选用低升糖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此类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能有效延缓血糖上升速度。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谷物摄入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例如每100克燕麦的GI值约为55,明显低于精制谷物。 二、蛋白质的科学摄入 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胸肉、瘦牛肉)、鱼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且对血糖影响较小,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能改善机体氮平衡,利于糖尿病患者健康。例如每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约20克,是理想的蛋白质来源。 三、脂肪的正确选择 需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摄入。饱和脂肪酸过多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明确要求控制脂肪摄入类型,如每100克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利于血糖管理。 四、膳食纤维的充分摄入 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蓝莓等)、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幅度。研究证实,膳食纤维摄入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改善相关,如每100克蓝莓含膳食纤维约2.4克,适量食用有助于血糖稳定。 五、合理的餐次安排 建议采取少食多餐模式,将每日食物分为5-6餐,如早餐、上午加餐、午餐、下午加餐、晚餐、睡前加餐,以此维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糖尿病患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既要保证热量满足胎儿生长需求,又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防止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食物应易于消化,同时需补充足够维生素与矿物质,避免高渗食物导致脱水,注重饮食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儿童糖尿病患者:需保证营养均衡以支持生长发育,选择合适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来源,严格控制零食摄入,防止血糖异常波动,确保饮食符合儿童生长需求与血糖管理要求。

    2025-10-28 13:19:19
  • 硒对糖尿病有哪些益处

    硒可调节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以维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来降低活性氧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存活维持其正常分泌功能、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补充硒需谨慎监测硒水平,肝肾功能不全者补充前应咨询医生,儿童不建议常规补充应通过均衡饮食摄取,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个性化评估硒补充的必要性与安全性。 一、调节氧化应激水平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关键组成成分,GPx可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过氧化物反应,清除体内过多的活性氧(ROS)。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存在氧化应激增强现象,过量的ROS会损伤胰岛β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补充硒能维持GPx活性,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轻ROS对胰岛细胞的损伤,为胰岛β细胞功能维持提供有利环境。例如,相关动物实验证实,给糖尿病模型动物补充硒后,其体内GPx活性提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得到改善。 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细胞。硒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与存活的作用,能维持其正常的分泌功能。研究发现,硒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胰岛β细胞的保护,如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通路等。在糖尿病模型中补充硒,可观察到胰岛β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有所改善,胰岛素分泌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有助于维持机体血糖的稳定调控。 三、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影响胰岛素正常发挥降血糖作用。硒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来改善胰岛素抵抗。例如,参与调节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等蛋白的磷酸化过程,使得胰岛素信号传导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从而帮助机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多项研究表明,补充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对血糖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考虑补充硒时,需谨慎监测体内硒水平,避免过量摄入。对于本身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补充硒前应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因为硒的代谢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过量硒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儿童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常规补充硒,应优先通过均衡饮食获取硒元素,如从海鲜、肉类、谷物等食物中自然摄取,确保在安全合理范围内满足机体需求。同时,需综合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个性化评估硒补充的必要性与安全性。

    2025-10-28 13:18:14
  • 测血糖仪中的果糖胺代表什么含义

    果糖胺是血清中白蛋白等糖蛋白N末端氨基与葡萄糖非酶糖化形成的酮胺结构,反映过去较短时段平均血糖水平,与空腹、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区别,受白蛋白等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孕妇、肝肾功能异常者需结合自身状况分析其结果。 一、果糖胺的定义及本质 果糖胺是血清中白蛋白等糖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与葡萄糖非酶糖化结合形成的酮胺结构,其浓度取决于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及白蛋白的周转速度。 二、代表的血糖意义 果糖胺反映的是过去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因为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19天,所以果糖胺能体现相对较长时间段的血糖控制情况,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在这段时间内的血糖总体控制趋势,尤其适用于需了解较长周期血糖控制状况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时参考。 三、与血糖其他监测指标的区别 (一)与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的区别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反映的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易受饮食、运动、应激等因素影响;而果糖胺反映的是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更能体现较长周期内的血糖控制稳定性。 (二)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区别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半衰期更长;果糖胺反映周期短于糖化血红蛋白,二者可相互补充,共同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四、影响果糖胺检测结果的因素 (一)白蛋白相关因素 白蛋白水平异常会影响果糖胺结果,如肾病综合征患者白蛋白合成减少或丢失过多,可使果糖胺结果偏低;而肝硬化、慢性炎症等导致白蛋白分解加速的情况,可能使果糖胺结果偏高。 (二)其他糖蛋白影响 除白蛋白外,血清中其他糖蛋白(如免疫球蛋白等)也可能参与糖化反应,不过白蛋白是主要影响因素,若存在其他糖蛋白显著异常的疾病,可能对果糖胺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干扰。 五、特殊人群需注意的点 (一)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监测果糖胺有助于全面了解较长周期内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更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但需结合自身白蛋白水平等情况综合分析结果。 (二)孕妇 孕妇的白蛋白代谢可能有特殊情况,监测果糖胺可辅助评估孕期较长时间段的血糖状况,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排查血糖相关问题,同时要考虑白蛋白水平对结果的可能影响。 (三)肝肾功能异常者 肝肾功能异常者白蛋白代谢及其他糖蛋白情况可能改变,会干扰果糖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类人群在解读果糖胺结果时需结合肝肾功能等综合判断血糖控制情况。

    2025-10-28 13:17:24
  • 手淫会导致尿酸高

    尿酸高源于嘌呤代谢紊乱或排泄障碍,内源性嘌呤合成过多、外源性高嘌呤食物摄入及肾脏病变可致,手淫与尿酸高无直接科学关联,无论何种人群均需饮食调控,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低嘌呤食物和水分摄入,成年男性关注自身及肾脏基础病情况,成年女性维持合理体重,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等。 一、尿酸高的成因剖析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尿酸水平失衡主要源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从嘌呤代谢途径而言,内源性嘌呤合成以及外源性食物中嘌呤摄取是尿酸生成的两大来源,若内源性嘌呤合成过多,比如某些遗传性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疾病患者,会致使尿酸生成量异常增多;外源性方面,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像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也会使尿酸生成增加。而尿酸排泄主要依靠肾脏,当肾脏存在疾病(例如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等肾脏病变)时,会造成尿酸排泄障碍,进而引发尿酸水平升高。此过程与手淫行为并无直接关联。 二、手淫与尿酸高无直接因果联系阐释 现有科学研究并未发现手淫这一行为会对人体嘌呤代谢过程以及尿酸排泄机制产生直接影响。手淫属于正常的性生理行为,它不会改变体内嘌呤的合成、代谢以及尿酸的排泄等生理过程。所以,从医学科学角度来讲,手淫不是导致尿酸高的原因。 三、尿酸高的相关生活方式影响及应对 1.饮食方面:无论是否有手淫行为,都应注意饮食调控。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是关键,例如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贝类海鲜、浓肉汤等食物的摄取量。增加低嘌呤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的摄入,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泄。 2.特殊人群情况: 成年男性:需关注自身整体健康状况,除了注意饮食和适度规律生活外,若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等情况,更要密切监测尿酸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干预。 成年女性:同样要遵循健康饮食原则,维持正常体重对于尿酸水平的调控也有帮助,因为肥胖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所以要保持合理的体重范围。 儿童及青少年:一般而言,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手淫行为较少发生,此阶段应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均衡营养的饮食,避免过早接触可能影响健康的不良饮食等习惯,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手淫会对该阶段尿酸水平产生影响。对于存在肾脏等相关基础疾病的特殊儿童,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指导。

    2025-10-28 13:16: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