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肖新华主任医师(22)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肖新华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展开
  • 血糖多少才算高

    血糖参考范围分空腹、餐后2小时,孕妇空腹等血糖控制标准更严,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宽松且需个体化调整,儿童血糖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且糖尿病多为1型需密切监测及谨慎控制血糖。 一、空腹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值一般为3.9mmol/L~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就高度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对于一些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之间的人群,属于空腹血糖受损,需要进一步监测和评估。 二、餐后2小时血糖 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时,属于糖耐量减低。而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相关症状,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三、特殊人群血糖参考范围 (一)孕妇 孕妇空腹血糖应≤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孕妇由于身体代谢等方面的特殊变化,血糖控制标准更为严格,若血糖超出正常范围,需警惕妊娠糖尿病的可能,因为妊娠糖尿病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过大、畸形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宽松一些,但一般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即可。但也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合并症等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比如一些身体状况较差、容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能适当放宽,以避免低血糖带来的严重后果,如跌倒、心脑血管意外等。 (三)儿童 儿童血糖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空腹血糖一般在3.3mmol/L~5.5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需要更加谨慎,既要避免高血糖对身体的长期损害,又要注意防止低血糖影响生长发育和大脑功能。

    2025-10-28 12:45:31
  • 吃什么水果降血糖

    苹果富含果胶可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2个中等大小苹果较适宜;蓝莓含抗氧化物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每天食用50-100克左右;石榴含糖量高需血糖平稳时少量食用,每次100克以内;柚子含胰岛素样成分可降血糖,成年人每天吃1/4-1/2个;樱桃含花色素苷能降血糖,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0-15颗左右,不同人群食用各有注意事项。 一、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在肠道内与葡萄糖结合,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有助于调节血糖。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天吃1-2个苹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糖波动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较为适宜;儿童食用时需注意控制量,避免过多摄入影响正常饮食。 二、蓝莓 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多项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蓝莓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蓝莓的食用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一般建议每天食用50-100克左右。对于儿童,由于其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食用时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过量导致胃肠道不适。 三、石榴 石榴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提取物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不过,石榴含糖量相对较高,食用时需谨慎。糖尿病患者可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少量食用,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克以内。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食用石榴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妊娠期身体代谢变化较大,过多食用石榴可能会对血糖产生较大影响。 四、柚子 柚子含有胰岛素样成分,能降低血糖。研究显示,食用柚子后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1/4-1/2个柚子较为合适;老年人食用时要注意牙齿咀嚼等问题,可选择果肉较软的部分食用;儿童食用柚子需在家长监护下,避免误吞籽等情况。 五、樱桃 樱桃中含有花色素苷,这种物质能增加人体内部胰岛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樱桃,一般每天食用10-15颗左右。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食用樱桃前需确认无过敏情况;儿童食用樱桃时要防止呛噎,尤其是较小的儿童。

    2025-10-28 12:43:32
  • 2024版血糖的新标准是什么

    成年人常规血糖中空腹正常范围3.9~6.1mmol/L,≥7.0伴典型症状可诊糖尿病,6.1~7.0提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正常≤7.8mmol/L,7.8~11.1属糖耐量异常需警惕;特殊人群里老年人控制目标宽松防低血糖,孕妇空腹≤5.3、餐后1小时≤7.8、餐后2小时≤6.7,因孕期高血糖有风险需严格监测,血糖标准基于循证医学兼顾个体差异以降并发症风险。 成年人常规血糖中空腹正常范围3.9~6.1mmol/L,≥7.0伴典型症状可诊糖尿病,6.1~7.0提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正常≤7.8mmol/L,7.8~11.1属糖耐量异常需警惕;特殊人群里老年人控制目标宽松防低血糖,孕妇空腹≤5.3、餐后1小时≤7.8、餐后2小时≤6.7,因孕期高血糖有风险需严格监测,血糖标准基于循证医学兼顾个体差异以降并发症风险。 一、成年人常规血糖标准 1.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9~6.1mmol/L。若空腹血糖≥7.0mmol/L且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提示空腹血糖受损。 2.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7.8mmol/L。若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异常,需警惕向糖尿病发展。 二、特殊人群血糖标准 1.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相对宽松,一般空腹血糖可控制在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可控制在10.0~12.0mmol/L左右,需避免过度严格控制血糖引发低血糖风险,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较差,低血糖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 2.孕妇:空腹血糖应≤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孕期高血糖会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早产等风险,需严格监测并控制血糖。 血糖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大规模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不同人群因生理特点不同有相应调整,目的是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兼顾个体差异,通过合理控制血糖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2025-10-28 12:42:54
  • 糖尿病前期怎么治疗可以恢复正常

    糖尿病前期可通过饮食调整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并增膳食纤维,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超重肥胖者减轻体重,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效果个体差异大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必要时药物辅助部分可恢复正常血糖代谢。 饮食调整: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等,研究表明高膳食纤维饮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例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不过量,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可能需要适当调整热量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运动频率和强度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史来定,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运动前需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体重管理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减轻体重5%-10%可显著改善血糖代谢。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实现体重管理,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结合,对于儿童糖尿病前期患者,家长需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喂养和缺乏运动导致体重超标。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了解身体代谢状况的变化。例如每3-6个月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监测频率可能略有不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以预防并发症。 药物辅助(如有需要) 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使用药物辅助,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但要避免不恰当的药物使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要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 通过综合的生活方式干预、体重管理、定期监测以及必要时的药物辅助等措施,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血糖代谢,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2025-10-28 12:41:48
  • 女性甲减的危害有哪些

    女性甲减对生殖、心血管、神经、代谢、消化等系统均有影响,如生殖系统可致月经紊乱、受孕几率降、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增等;心血管系统会引发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积液等;神经系统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等;代谢系统致代谢率降低、体重增加、畏寒等;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尤其妊娠女性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甲减会使女性心血管系统功能受到影响。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使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使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上升。同时,甲减还可能引起心包积液,导致心功能减退,出现心悸、气短、水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危及生命健康。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女性甲减患者常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得迟钝。还可能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较为常见。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甲减时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从而出现上述一系列神经系统相关的异常表现。 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甲减会使女性代谢率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即使饮食量没有明显变化,体重也可能逐渐上升。同时,代谢减慢还会导致患者感到畏寒,比正常人更怕冷,皮肤可能变得干燥、粗糙等。另外,代谢异常还可能影响身体的能量供应,使患者容易感到疲劳、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女性甲减时消化系统功能也会受影响。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长期的消化功能紊乱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不佳等问题。 对于女性甲减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规范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明确病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适的治疗,以尽可能减少甲减对身体各系统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准备妊娠或已经妊娠的女性甲减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以保障自身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2025-10-28 12:41: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