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华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展开
  • 糖尿病泡脚好吗

    糖尿病患者可泡脚但需注意事项,水温控37-40℃、时间15-20分钟,泡脚前查足部状态,后擦干护理,老年患者防摔倒等,儿童需家长全程陪同且细致护理。 一、糖尿病患者泡脚的可行性 糖尿病患者可以泡脚,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泡脚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等。然而,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可能存在异常,若不注意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 二、泡脚的注意事项 1.水温控制 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7-40℃左右。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神经可能存在病变,对温度的感知不灵敏,过高的水温容易导致烫伤,而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察觉。例如,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对温度的正常感知阈值被破坏,过高水温容易造成皮肤损伤。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对温度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且皮肤更为娇嫩,更要严格控制水温,建议由家长协助试温后再让孩子泡脚。 2.泡脚时间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即可。过长时间泡脚可能会使足部皮肤过度浸泡,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感染风险。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泡脚时间应更短,避免因长时间泡脚导致体力不支等情况。 3.足部状态检查 在泡脚前要仔细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破损、溃疡等情况。如果有任何破损,不宜泡脚,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对于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泡脚前更要严格检查足部,因为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若有破损感染不易控制。 儿童糖尿病患者泡脚前,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足部的皮肤状况,包括是否有细微的擦伤等,因为儿童活动较多,容易出现小的皮肤损伤,而糖尿病患儿足部感染后果可能更严重。 4.泡脚后护理 泡脚后要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尤其是脚趾间的水分要擦干,保持足部干燥。干燥的环境可以减少真菌等微生物滋生的机会。对于足部皮肤干燥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无刺激的润肤霜,但要避免涂抹在脚趾间。儿童糖尿病患者泡脚后,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涂抹适合儿童肤质的润肤霜,同时更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三、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1.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泡脚时要注意环境安全防止摔倒。因为泡脚时身体血液循环改变,加上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可能下降,摔倒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同时,泡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等不适要立即停止泡脚。 2.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泡脚需要家长全程陪同,确保泡脚过程安全。儿童好奇心强,可能会在泡脚时玩耍,容易发生意外。而且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需要更加细致,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足部的健康对其未来生活影响较大。

    2025-10-20 14:28:23
  • 糖尿病能吃瓜子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瓜子,但要严格控制食用量(每天10-15颗左右),选原味瓜子,1型、2型及老年糖尿病患者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如1型患者更要依血糖监测量食,2型肥胖者严控,偏瘦者平稳时可少量,老年者注意口腔及密切监测血糖,以保障血糖稳定与健康。 一、瓜子的营养成分与对糖尿病的潜在影响 瓜子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然而,其脂肪含量较高,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但大量食用时,摄入的总热量会增加。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依赖于热量的合理摄入与消耗平衡,过多热量摄入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例如,每100克葵花籽大约含有500千卡左右的热量,若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会使每日总热量超出身体所需,影响血糖水平。 二、糖尿病患者吃瓜子的正确方式 1.控制食用量:应严格限制瓜子的食用量,一般每天吃10-15颗左右较为合适。可以将其作为零食替代其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要相应减少正餐中主食等的摄入量,以保证每日总热量不超标。比如,若吃了一小把瓜子(约10颗),那么主食的量就可以减少半两左右。 2.选择合适种类:尽量选择原味瓜子,避免选择添加了大量盐、糖、香料等调料的瓜子。因为添加过多调料的瓜子可能会导致患者钠摄入过多,不利于血压等的控制,同时也可能影响血糖的稳定。 三、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吃瓜子的差异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弱。在吃瓜子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其血糖波动相对更大,少量的热量变化都可能引起较明显的血糖波动。要根据自身的血糖监测情况来调整瓜子的食用量,如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少量食用,并在食用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调节上有一定自主性,但也需要注意瓜子的摄入量。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更要严格控制瓜子的食用,因为肥胖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控制。而对于体型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时,可以适当少量食用瓜子,但同样要注意总热量的平衡。 3.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吃瓜子时除了控制量外,还要注意瓜子的硬度等对口腔的影响,因为老年人牙齿可能不太健康,过硬的瓜子可能会损伤口腔黏膜。同时,要更加密切监测血糖,因为老年人的血糖调节功能更差,血糖波动可能不易被察觉。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瓜子,但必须严格控制食用量和选择合适的种类,并根据自身的糖尿病类型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在享受瓜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血糖的稳定和身体健康。

    2025-10-20 14:26:59
  • 糖尿病指标多少算严重

    血糖、并发症相关及其他相关指标情况如下:空腹血糖≥16.7mmol/L伴明显脱水等症状等较严重;随机血糖≥33.3mmol/L伴酮症酸中毒表现等较严重,妊娠糖尿病随机血糖过高风险大;糖化血红蛋白≥13%伴严重并发症迹象等较严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定量等情况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增殖期病变较严重;糖尿病神经病变出现严重自主或周围神经病变较严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压持续>180/110mmHg较严重;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等伴其他危险因素时较严重。 随机血糖:随机血糖≥33.3mmol/L并伴有酮症酸中毒相关表现(如呼气有烂苹果味、恶心呕吐、腹痛等)时非常严重,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严重并发症的表现。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随机血糖过高会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情况较为严重。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一般认为糖化血红蛋白≥13%且伴有严重并发症迹象时较为严重。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过高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再发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此时病情相对严重。 并发症相关指标 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定量持续>0.5g/24h且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当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m2时,病情较为严重,已处于肾衰竭阶段,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对于儿童糖尿病肾病患者,若不及时控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情况更为棘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如眼底可见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较为严重,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若视网膜病变进展快,对其未来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糖尿病神经病变:出现严重的自主神经病变,如胃轻瘫导致顽固性呕吐、腹泻或便秘交替、体位性低血压等,或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剧烈疼痛、感觉丧失,影响日常行走和生活自理时较为严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带来的生活不便和痛苦更为突出。 其他相关指标 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若血压持续>180/110mmHg,属于严重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损害,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等风险。在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中,血压控制要求更严格,若血压过高,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当总胆固醇>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mmol/L且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较为严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往往更为明显,需要重视血脂的调控。

    2025-10-20 14:26:25
  •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糖皮质激素可致代谢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水钠潴留致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及血糖升高,物质代谢紊乱包括加速蛋白质分解致肌肉萎缩等、促使脂肪重新分布及血脂升高、钙磷代谢异常致骨质疏松,免疫系统受抑制易致感染,刺激胃肠道引发消化问题,可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及生殖系统影响,还会引起眼部并发症、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儿童长期用可影响生长,孕妇使用需谨慎,老年人易并发相关病症需加强监测。 一、代谢与电解质紊乱 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水肿、高血压等,还会影响钾代谢,造成低钾血症;同时干扰糖代谢,引发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类固醇性糖尿病,尤其对于本身有糖尿病病史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影响更为显著。 二、物质代谢紊乱 1.蛋白质代谢:长期使用可加速蛋白质分解,导致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生长迟缓。 2.脂肪代谢:促使脂肪重新分布,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库欣综合征表现,同时可能升高血脂,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3.钙磷代谢: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并增加肾脏钙排泄,长期可导致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易发生骨折,尤其常见于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等骨量基础较差的人群。 三、免疫系统相关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可能表现为隐匿性感染,需特别警惕。 四、胃肠道反应 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引发消化不良、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风险更高。 五、内分泌系统异常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长期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可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突然停药易引发肾上腺危象。 2.生殖系统影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男性患者可导致性功能减退;儿童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性腺发育。 六、眼部并发症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风险,还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白内障,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七、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使用后可出现兴奋、失眠,甚至诱发精神失常,尤其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更易受影响;儿童使用时需密切关注精神状态变化。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长期使用可能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影响骨骼生长,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2.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谨慎,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腭裂、无脑儿等畸形风险,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3.老年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用药时需加强监测,如骨密度、血糖、血压等指标,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025-10-20 14:25:42
  • 糖尿病可以喝椰汁吗

    糖尿病患者能否喝椰汁需综合自身血糖控制情况、个体基本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考量,椰汁含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饮用后会致血糖升高,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生活方式不同、有其他病史的糖尿病患者饮用需分别注意,最好在专业指导下决策。 椰汁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每100毫升椰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大概在4-5克左右,同时还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以及一些矿物质(如钾等)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关键因素。 血糖反应情况 糖尿病患者饮用椰汁后,由于椰汁中的碳水化合物被人体吸收,会引起血糖升高。不过,其血糖升高的幅度会因个体差异以及饮用时的其他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如果一次性饮用较多椰汁,可能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出现较明显的上升。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可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少量饮用椰汁,例如每次饮用不超过100毫升,并且要相应扣除当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尽量使血糖波动在相对平稳的范围内。而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则不建议饮用椰汁,以免进一步加重血糖的波动,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有其特殊性。如果儿童糖尿病患者要饮用椰汁,更要严格控制饮用量,因为过多饮用椰汁导致的血糖波动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的代谢平衡。同时,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将椰汁的摄入纳入整体的饮食管理计划中。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如心血管疾病等。饮用椰汁后血糖的变化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等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饮用椰汁时更要谨慎,除了关注血糖变化外,还需要考虑对整体身体状况的影响,建议在饮用前咨询医生,根据自身的综合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饮用以及饮用的量。 生活方式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对于平时活动量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在适当运动后,可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少量饮用椰汁来补充能量;而对于活动量较少的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更加严格控制椰汁的摄入量,因为活动量少的情况下,椰汁中的碳水化合物更易转化为血糖而难以消耗,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有其他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高钾血症,由于椰汁中含有一定量的钾,此时饮用椰汁可能会加重高钾血症的病情,这类患者就绝对不建议饮用椰汁;如果合并有高血脂,椰汁中的脂肪含量虽然相对较低,但长期大量饮用也可能对血脂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谨慎对待。 总之,糖尿病患者能否喝椰汁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个体的基本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并且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决策。

    2025-10-20 14:24: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