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华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展开
  • 食补吃什么增强免疫力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辣椒,但需注意适量,避免食用过多导致不适症状和血糖波动,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辣椒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对健康有益。然而,辣椒的辛辣味道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胃痛等不适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不适症状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因为消化问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维持血糖稳定。如果食用过多辣椒,可能会增加食欲,导致摄入更多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适量食用辣椒,并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辣椒的反应都不同。如果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辣椒后出现不适症状,如血糖波动、消化不良等,应适当减少辣椒的摄入量或避免食用。同时,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025-08-19 15:45:54
  • 缺钾不能吃什么喝什么

    缺钾的人应避免食用高钾水果、蔬菜、饮料和药物,以免血钾水平进一步升高,具体包括香蕉、橘子、菠菜等,以及咖啡、茶等饮料和氯化钾、枸橼酸钾等药物。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钾治疗,并定期复查血钾水平。 缺钾的人不能吃或喝高钾食物和饮料。因为这些食物和饮料会导致血钾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缺钾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避免食用高钾水果:如香蕉、橘子、橙子、柚子、柠檬、葡萄、葡萄干、芒果、哈密瓜等。 2.避免食用高钾蔬菜:如菠菜、苋菜、香菜、芹菜、番薯叶、土豆、山药、芋头、南瓜、菱角等。 3.避免饮用高钾饮料:如咖啡、茶、运动饮料、果汁等。 4.避免食用高钾药物:如氯化钾、枸橼酸钾、门冬氨酸钾镁等。 总之,缺钾的人在饮食和饮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或饮用高钾食物和饮料。同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钾治疗,并定期复查血钾水平,以确保身体健康。

    2025-08-19 15:40:42
  • 甲状腺增大的三个分度有什么标准

    甲状腺增大通常分为三度,一度、二度和三度,具体分度标准如下: 1.一度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没有超过胸锁乳突肌。 2.二度甲状腺肿大 二度肿大时,甲状腺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 3.三度甲状腺肿大 三度肿大是指甲状腺肿大很明显,腺体在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一度和二度甲状腺肿大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三度甲状腺肿大可能会出现颈部压迫感、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发现甲状腺肿大,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肿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果发现甲状腺肿大,应更加重视,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2025-08-19 15:35:50
  • 服用格列宁后血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服用后血糖下降主要因特异性抑制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改善机体紊乱代谢包括血糖代谢,还能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和干细胞因子受体等激酶活性解除白血病细胞对正常糖代谢调节机制干扰,进而解除白血病细胞对伴有基础代谢异常患者尤其是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不良影响实现血糖下降。

    2025-08-19 15:30:23
  • 那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缺乏身体活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血压、血脂异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年龄增长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超重或肥胖人群:过多的体重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缺乏身体活动的人群:缺乏身体活动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普通人更高。 血脂异常人群: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曾经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在产后余生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功能可能会下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会逐渐增加。 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某些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人群并不一定会患上糖尿病,但他们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体检等,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如果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人员。

    2025-08-08 15:01: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