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华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以糖尿病诊治为专长,长期从事糖尿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展开
  • 脂蛋白偏高怎么办

    脂蛋白偏高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控制,具体方案需因人而异。 1.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脂蛋白偏高的基础。 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运动: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帮助减轻体重,提高心血管健康。 戒烟: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戒烟。 2.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脂蛋白偏高的风险,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3.定期体检:脂蛋白偏高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信号,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脂检查、血糖检查、血压检查等,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其他健康问题。 4.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改变和控制体重无法有效降低脂蛋白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儿童的脂蛋白偏高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的心血管健康对未来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儿童被诊断为脂蛋白偏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更密切的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 总之,脂蛋白偏高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定期体检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如果需要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025-08-08 14:59:42
  • 孕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是什么病造成的

    孕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1.生理性原因: 孕期激素变化: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饮食因素: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这也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2.病理性原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与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包括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其他疾病: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需要注意的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疾病,也可能是生理性的。如果孕妇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对于孕妇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此外,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果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孕妇应随时与医生沟通,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8-08 14:59:03
  • 甲亢会不会传染

    甲亢不会传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有针对甲状腺细胞的抗体刺激其过度增生分泌激素,与遗传、年龄、性别有关,长期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可诱发,有高危因素人群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自身免疫因素与甲亢发生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的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甲亢中,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细胞的抗体,例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这些抗体可以刺激甲状腺细胞过度增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引发甲亢。这种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若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个体患自身免疫性甲亢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高,但这也不是传染导致的,而是遗传易感性在起作用。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甲亢,儿童和成年人的发病机制类似,都是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女性患甲亢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以及雌激素等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从而增加患甲亢的风险,但这也不是传染行为导致的。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以降低自身免疫紊乱引发甲亢等疾病的可能性。

    2025-08-08 14:58:43
  • 1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

    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代谢病,发病因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致胰岛素绝对不足,遗传基因变异增风险,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可触发,起病急有三多一少症状,靠血糖等检测诊断且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下降,儿童青少年高发,儿童需控血糖、遵饮食、规范用胰岛素并避感染,不同性别发病无显著差异但都要重视监测管理。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腺内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某些基因位点的变异会增加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等)可触发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胰岛β细胞。临床表现上患者多起病较急,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等)及胰岛功能检查,可见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下降、胰岛素分泌缺乏。在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相对高发;对于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血糖控制以保障生长发育,生活中要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并规范使用胰岛素治疗,同时需避免感染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不同性别在发病几率上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均需重视血糖监测与规范化管理。

    2025-08-08 14:58:31
  •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偏高是什么病造成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一、饮食不合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通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处于小于3.37mmol/L为合适范围,3.37-4.12mmol/L为边缘升高,大于等于4.14mmol/L为升高。如果患者平时过多地摄入动物脂肪、油炸食物等,就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此,建议患者做到戒烟戒酒,保持饮食清淡,减少油炸、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等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诱发因素,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关联。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运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普伐他汀钠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三、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能是由脂蛋白代谢异常、全身性系统疾病等所导致,而脂蛋白代谢异常有可能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当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时,要及时明确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2025-08-08 14:58: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