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脑、脊髓的血管性疾病,包括烟雾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和各类脊髓血管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脑、脊髓的血管性疾病,包括烟雾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和各类脊髓血管病。展开
  • 脑瘤头疼与普通头疼的区别

    脑瘤头疼与普通头疼在疼痛特点、伴随症状、发病相关因素上有区别。脑瘤头疼逐渐加重,清晨明显,伴恶心呕吐、视力等障碍,与肿瘤生长等相关,有遗传、辐射等高危因素;普通头疼程度多样不进行性加重,伴随症状少,由精神紧张等明确诱因引发。 普通头疼:疼痛程度多样,有轻有重,但一般不会呈进行性加重。比如紧张性头疼,多是双侧头部紧箍样疼痛,程度相对较轻,通过休息、放松等方式有可能缓解;偏头痛则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可能伴有恶心、畏光、畏声等症状,但头痛程度和发作频率相对较为稳定,不会像脑瘤头疼那样逐渐加剧。 伴随症状 脑瘤头疼:除了头痛逐渐加重、恶心呕吐外,还可能出现视力障碍,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这是由于肿瘤压迫视神经等结构所致;还可能有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若肿瘤影响运动或感觉中枢,会导致相应肢体出现无力、麻木等情况;对于成年脑瘤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而儿童脑瘤患者可能伴有发育迟缓等表现,因为肿瘤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相关的神经功能。 普通头疼:一般伴随症状较少,紧张性头疼主要是头部紧箍感,无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等表现;偏头痛发作时可能有恶心、畏光、畏声等,但通常不会出现视力、肢体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发病相关因素 脑瘤头疼:其发生与脑部肿瘤的生长、占位效应等密切相关,没有明确的特定诱发因素能直接导致脑瘤,但有一些高危因素需要关注,如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患脑瘤的风险较高;辐射暴露,长期接受放射性物质接触的人群,患脑瘤的几率会增加。对于儿童来说,先天性的一些脑部发育异常等也可能增加脑瘤发生的风险;成年患者中,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等也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普通头疼:有明确的诱发因素,比如紧张性头疼常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不良姿势等诱发;偏头痛可能与饮食(如食用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等)、内分泌变化(女性在月经前期或经期容易发作)、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2025-09-29 10:32:37
  • 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脑积水治疗分非手术与手术,非手术适病情轻进展缓者,用利尿剂调节脑脊液平衡暂缓解症状多为术前措施;手术是主要手段,包括最常用需防堵塞感染的脑室腹腔分流术、针对梗阻性无需分流管减并发症风险的第三脑室造瘘术、因术后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少用的脑室心房分流术;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原则,手术精细术后监测分流管及生长影响,成人需综合评估病史基础病选术式,有基础病用脑室心房分流术需谨慎并定期复查。 一、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情较轻、进展缓慢的患者,主要通过药物调节脑脊液平衡来暂时缓解症状。常用方法为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减少脑脊液分泌或增加机体水分排出降低颅内压,但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因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及个体差异。此方法多作为术前暂时缓解症状的措施,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 二、手术治疗 为脑积水的主要治疗手段,具体包括: 1.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植入分流管将脑室中多余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由腹腔腹膜吸收以降低颅内压。适用于各类脑积水,但术后需警惕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第三脑室造瘘术:针对梗阻性脑积水,通过创建第三脑室底部与蛛网膜下腔的通道,使脑脊液直接引流至蛛网膜下腔被吸收,该术式无需放置分流管,可减少分流相关并发症风险。 3.脑室心房分流术:曾用于治疗脑积水,但因术后易引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等),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量非手术治疗的适用性。对于需手术的患儿,手术操作需精细,术后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及分流管情况,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分流管可能需随生长调整,需特别关注分流管相关并发症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 2.成人患者:需综合评估病史、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如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者,选择脑室心房分流术时需谨慎权衡风险,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脑脊液循环及身体状况,保障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5-09-29 10:31:30
  • 小孩出现脑积水应该如何处理

    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脑积水,治疗分手术(常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第三脑室造瘘术)和非手术(药物辅助),婴儿期脑积水确诊后尽早评估手术时机并注意头部护理,术后需观察感染等情况,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需定期随访评估脑室及发育状况。 一、诊断评估 通过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脑积水的脑室扩张程度、脑脊液循环受阻部位等情况,同时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如是否存在头围异常增大(正常婴儿3个月头围约增长6cm,6个月约8cm,1岁时头围约46cm,超出正常范围需警惕)、呕吐、嗜睡、烦躁不安、发育迟缓等症状。 二、治疗方式 (一)手术治疗 1.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临床治疗脑积水最常用手术方式,通过建立脑脊液从脑室引流至腹腔的分流通道,引流过多脑脊液以缓解颅内高压,适用于多数脑积水患儿,但需注意术后可能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 2.第三脑室造瘘术: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通过在第三脑室底造瘘使脑脊液直接流入基底池或蛛网膜下腔,可避免分流管相关并发症,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二)非手术治疗 药物辅助方面可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暂时降低颅内压,但小儿使用需严格评估,因其可能影响水电解质平衡,且长期效果有限,一般作为手术前过渡或不能手术患儿的辅助手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期脑积水:婴儿脑发育迅速,脑积水会严重影响脑发育,确诊后应尽早评估手术时机。护理时需特别注意头部护理,避免碰撞,定期监测头围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头围增长情况。 2.术后护理:接受分流术的患儿需观察手术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保持头部清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分流管移位。 四、预后及随访 脑积水患儿预后差异较大,与脑积水类型、治疗时机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相关。治疗后需定期随访,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评估脑室恢复情况,以及患儿神经发育、运动、智力等方面发育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29 10:29:34
  • 脑血管瘤危险吗

    脑血管瘤即脑动脉瘤,危险性主要在于可能破裂出血,破裂后有高死亡率、再出血风险及引发并发症等不良后果,其危险性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脑动脉瘤更危险且预后差,妊娠期女性脑动脉瘤需多学科团队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 影响脑动脉瘤危险性的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可能使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相对较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年轻人的脑动脉瘤如果较大或处于特殊位置,也可能有较高的破裂风险。 性别因素:在某些研究中发现,女性脑动脉瘤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但破裂出血的危险性与性别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主要还是取决于脑动脉瘤本身的特征,如大小、形态等。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为高血压会持续对血管壁产生较大压力,可能导致脑动脉瘤破裂。吸烟也会对血管造成损害,使血管弹性降低,进而影响脑动脉瘤的稳定性,增加破裂的可能性。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等,会进一步增加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另外,有脑动脉瘤家族史的人群,其自身患脑动脉瘤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若已患病,破裂的危险性也需要重点关注。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脑动脉瘤:儿童脑动脉瘤相对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其危险性可能更高。儿童的脑血管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脑动脉瘤破裂后可能迅速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昏迷等,且预后相对较差。对于有相关家族史或其他可疑情况的儿童,需要密切监测,一旦发现应尽早评估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妊娠期女性脑动脉瘤: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脑动脉瘤的稳定性。妊娠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需要谨慎评估,因为治疗脑动脉瘤的一些措施在妊娠期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而不治疗又面临脑动脉瘤破裂的高风险。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外科、产科等)共同评估,权衡利弊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2025-09-29 10:26:48
  • 第四脑室肿瘤怎么诊断

    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询问一般信息、症状表现;体格检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和MRI;实验室检查,行脑脊液检查;病理检查,通过手术病理明确肿瘤性质,以综合判断肿瘤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 症状表现:关注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症状。头痛多为颅内压增高引起,呕吐常为喷射性,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提示肿瘤可能影响了小脑等结构。还要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等。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观察有无病理反射。例如,检查下肢肌力时可让患者抬腿,评估其力量情况;检查腱反射时叩击膝腱、跟腱等部位,了解反射是否正常。同时检查患者的平衡能力、共济运动等,如让患者闭目站立,观察有无倾倒。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可发现第四脑室区域的占位性病变,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伴有脑积水等情况。能清晰看到肿瘤的密度等特征,帮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头颅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是诊断第四脑室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不同序列的成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是否侵犯脑干、小脑等结构,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区分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等。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对于怀疑第四脑室肿瘤伴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进行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的压力、细胞数、蛋白含量、糖和氯化物水平等。如果肿瘤发生破溃或出血等情况,脑脊液中可能会有异常的细胞成分或生化指标改变。但要注意腰椎穿刺有一定的禁忌证,如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可能诱发脑疝等,需谨慎操作。 病理检查 手术病理:如果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肿瘤性质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确定肿瘤是良性的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等,还是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等,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025-09-29 10:24: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