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脑、脊髓的血管性疾病,包括烟雾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和各类脊髓血管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脑、脊髓的血管性疾病,包括烟雾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和各类脊髓血管病。展开
  • 脑瘤前期症状

    脑瘤前期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间歇性、早晚明显、部位扩散、儿童表现不典型)、呕吐(喷射性、与进食无关、儿童易被误认肠胃病)、视力障碍(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癫痫发作(局部或全身,儿童形式不典型);有全身症状,如精神症状(萎靡、淡漠等,大脑功能受影响所致)、内分泌紊乱症状(不同部位肿瘤致不同内分泌异常,如垂体瘤、颅咽管瘤的表现);还有其他症状,如感觉异常(面部、肢体麻木等),且这些症状非脑瘤特有,出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是脑瘤前期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间歇性发作,以早晨或晚间较为明显,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开始,逐渐向眼眶、耳部等部位扩散。疼痛性质可为胀痛、钝痛或搏动性痛等。儿童患者由于颅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可能会使颅缝分离,头痛症状相对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也会有哭闹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肿瘤的生长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引起头痛。 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在头痛剧烈时发生,与进食关系不大。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所致。对于儿童脑瘤患者,呕吐可能是较为突出的早期表现,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肠胃疾病而忽视。 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肿瘤增大可能会压迫视神经,或者引起颅内压增高影响视神经的血液供应等,从而导致视力方面的改变。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看东西模糊不清,或者视野中某一区域有缺失等情况。在儿童中,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出现视物不清,也需要警惕脑瘤的可能。 癫痫发作:部分脑瘤患者前期可能会出现癫痫症状,可为局部性发作,也可为全身性发作。这是因为肿瘤的生长刺激了大脑皮层,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癫痫。不同年龄的人群癫痫发作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癫痫发作可能表现为失神发作等不典型形式,需要引起重视。 二、全身症状 精神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淡漠、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表现。这是由于脑瘤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尤其是额叶等与精神活动相关区域受到累及,从而导致精神方面的异常。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精神状态可能会随年龄有一定变化,但如果出现异常的、进行性加重的精神改变,也要考虑脑瘤的可能。 内分泌紊乱症状:不同部位的脑瘤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内分泌紊乱表现。例如,垂体瘤前期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女性)、性功能减退(男性)、肢端肥大等症状;颅咽管瘤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等的分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是因为肿瘤压迫或破坏了内分泌相关的腺体或组织,影响了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 三、其他症状 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麻木、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情况。这是由于肿瘤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比如,患者可能会感觉面部皮肤有麻木感,或者肢体有针刺样、蚁走样等异常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前期症状并不是脑瘤所特有的,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会引起类似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症状进行性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脑瘤等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5-09-29 13:03:34
  • 脑子里长脂肪瘤严重

    脑子里长脂肪瘤较罕见起源多为蛛网膜下腔脂肪组织异位沉积属良性肿瘤,严重程度受位置(长在重要功能区等会致相关症状影响大)、大小(大的易压迫致严重症状)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中体积小也可能有影响,女性孕期激素变化可致脂肪瘤变化,有基础病史者病情更复杂,靠头颅MRI诊断,无症状小且未压迫重要结构的可随访,有症状或大且压迫的需手术干预且优先非药物有效方式避免低龄儿童过度医疗。 一、脑子里长脂肪瘤的基本特性 脑子里长脂肪瘤相对较为罕见,其起源多为蛛网膜下腔的脂肪组织异位沉积,属于良性肿瘤范畴。多数情况下,脂肪瘤生长缓慢,但因其所处颅内位置不同,对机体的影响存在差异。 二、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一)位置因素 若脂肪瘤位于脑内非重要功能区域,即便体积较小,通常对机体影响有限,严重程度较低;然而,若脂肪瘤生长于重要神经传导通路、脑实质内关键功能区(如运动、感觉、语言中枢所在区域)或压迫脑室系统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时,可能引发头痛、癫痫发作、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此时病情相对严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二)大小因素 一般来说,较小的脑子里脂肪瘤(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若无明显占位效应及相关症状,严重程度较低;而较大的脂肪瘤(直径超过2厘米)往往更容易对周围脑组织、血管、神经造成明显压迫,进而引发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需要重点关注并积极评估处理。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考量 (一)儿童群体 儿童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脑子里的脂肪瘤即使体积较小,也可能因压迫正在发育的脑组织而对神经功能发育产生潜在影响,如导致运动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等,因此需更为谨慎地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必要时尽早干预。 (二)女性群体 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脂肪瘤的生长状态,若原有脑子里脂肪瘤因激素波动出现体积增大、压迫症状加重等情况,会增加病情的复杂性与严重性,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变化。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脑子里的脂肪瘤可能成为诱发原有病情加重的因素,例如脂肪瘤压迫相关结构可引发癫痫发作频率增加,或影响脑血管血流导致原有脑血管疾病症状恶化,此类患者病情相对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四、诊断与评估手段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其中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脑子里脂肪瘤的重要手段,通过MRI能够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等情况,从而准确评估其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 五、治疗原则 对于无症状且体积较小、未压迫重要结构的脑子里脂肪瘤,可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动态监测脂肪瘤的变化情况;而对于有明显症状或体积较大、已产生压迫效应的脂肪瘤,多需要考虑通过手术等干预措施来解除压迫、缓解症状,遵循以保障患者神经功能及舒适度为首要标准的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的有效干预方式,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必要的过度医疗干预。

    2025-09-29 12:59:09
  •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怎么办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以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为特征,有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等典型三联征及其他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脑脊液压力测定等诊断,常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有效率较高,术后需康复训练,预后及康复需综合考量。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以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吸收障碍等有关,具体病理生理过程涉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可能影响脑室周围脑组织的代谢和功能。 二、临床表现 1.典型三联征:主要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步态障碍通常是最早出现且较突出的症状,患者行走缓慢、步距变小、起步困难,有共济失调表现;认知障碍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尿失禁多为紧迫性或溢出性尿失禁。 2.其他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情感障碍、癫痫发作等,但相对少见。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见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沟相对正常或变浅,脑室与脑沟的比例失调,有助于初步判断脑室扩大情况。 头颅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室系统、脑实质及脑脊液循环情况,可排除其他导致脑室扩大的病变,如颅内肿瘤、脑萎缩等。 脑脊液压力测定:腰椎穿刺测压显示脑脊液压力正常(通常在70-200mmHO),这是与其他类型脑积水相鉴别的重要依据。 2.临床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脑脊液压力测定等综合判断,有时还会进行脑室-腹腔分流试验性治疗来辅助诊断,若试验性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则支持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 四、治疗方式 1.脑室-腹腔分流术 原理:通过分流装置将脑室中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从而缓解脑室扩大和改善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是目前治疗老年人正常压力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适用情况: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如典型三联征明显且影像学支持的患者,若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可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2.其他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可考虑脑室-心房分流术等其他分流方式,但相对较少用,且并发症相对较多。另外,也有报道称对于一些特定情况可尝试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但该方法的适应证相对较窄,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 五、预后及康复 1.预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有效率较高,约60%-90%的患者在术后症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步态障碍和尿失禁的改善相对更明显,认知障碍的改善则相对复杂,部分患者可有所好转,但也有部分患者改善不显著。 2.康复: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针对步态障碍进行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针对认知障碍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对于尿失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且需要长期坚持,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如有无分流管相关并发症等,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老年人来说,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家人要给予更多的照护和支持。

    2025-09-29 12:56:53
  • 小脑蚓脂肪瘤手术步骤

    术前需行影像学评估明确小脑蚓脂肪瘤位置等并进行全身状况评估以规划手术,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合适方式儿童需考虑对发育影响,手术常用枕下后正中入路,肿瘤暴露分离时留意神经电生理儿童轻柔操作,切除遵由浅入深等原则,止血要彻底,缝合需严密硬脑膜防脑脊液漏,术后密切观察神经体征等,儿童关注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监测,老年注重基础疾病监测管理预防并发症并调整康复计划。 一、术前准备 1.影像学评估: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明确小脑蚓脂肪瘤的具体位置、大小、与周围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这是精准手术的基础,能帮助术者规划手术入路及切除策略,不同患者因肿瘤位置差异,需依据影像详细制定方案。2.全身状况评估:对患者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例如,若患者存在心肺功能不全,需在术前优化相关指标,以降低手术风险,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术前准备侧重点不同,如老年患者可能需更细致的基础疾病管理。 二、麻醉实施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多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可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肌肉松弛状态,便于手术操作,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麻醉选择需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及麻醉方式,严格遵循儿科麻醉安全原则。 三、手术入路选择 常用枕下后正中入路。具体操作:沿后正中线切开皮肤,长度根据肿瘤大小调整,依次切开皮下组织、项韧带等结构,分离枕下肌肉,显露枕骨鳞部及小脑蚓部区域。此入路能较好地暴露小脑蚓部病变,不同患者因个体解剖差异,入路操作细节可能略有不同。 四、肿瘤暴露与切除 1.肿瘤暴露:使用神经外科显微器械,小心分离肿瘤周围与小脑蚓部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粘连,在显微镜下清晰暴露肿瘤全貌,分离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神经电生理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神经损伤迹象,儿童患者在分离时要格外轻柔,避免损伤未发育完全的神经组织。2.肿瘤切除:在显微镜下逐步切除脂肪瘤组织,遵循由浅入深、由周边向中心的原则,仔细切除肿瘤,最大程度切除病变同时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切除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防止造成额外损伤。 五、止血与缝合 1.彻底止血:采用双极电凝等方式彻底止血,确保术区无活动性出血,止血不彻底可能导致术后血肿形成等并发症,需仔细操作。2.缝合:严密缝合硬脑膜以防止脑脊液漏,然后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关闭手术切口,缝合过程要保证层次对齐,促进伤口良好愈合。 六、术后观察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术后观察:将患者转运至重症监护室或普通病房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体征,定期复查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如脑水肿、出血等。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术后加强神经系统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并早期干预;老年患者需注重基础疾病的监测与管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常见并发症,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康复计划。

    2025-09-29 12:51:51
  • 脑出血手术后遗症能恢复好吗

    脑出血手术后遗症能否恢复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出血部位、出血量、患者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等。常见后遗症有运动、语言、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因后遗症类型而异。促进恢复的措施有康复训练和控制基础疾病,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总体恢复情况差异大需综合多因素积极干预促进恢复。 常见脑出血手术后遗症及恢复情况 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瘫痪、活动不利等。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一般来说,在脑出血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如在发病1-3个月内启动康复,对于运动功能恢复较为关键。例如,一些轻度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数月的康复训练,可能恢复到能独立行走或进行简单日常活动的程度,但严重的肢体瘫痪患者可能恢复效果有限。 语言功能障碍:若脑出血影响语言中枢,会出现失语等情况。语言康复训练是促进恢复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如语言表达训练、听力理解训练等,部分患者可以改善语言功能,但恢复程度差异较大。年轻患者、语言功能障碍较轻的患者恢复相对更有优势。 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等。认知康复训练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帮助,比如通过认知训练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但认知功能的恢复往往较为缓慢,而且受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明显,严重的认知障碍患者恢复难度较大。 促进脑出血手术后遗症恢复的措施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作业治疗(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像穿衣、进食等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且要长期坚持,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持续训练才能看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如140/90mmHg以下(一般情况),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再次损伤脑组织;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药物等综合手段使血糖稳定在合适水平,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良好的基础疾病控制是后遗症恢复的重要保障。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脑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手术后遗症,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潜力相对较大,但同时儿童配合康复训练的难度可能较高,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有更多的耐心,采用更适合儿童的康复训练方式,如游戏化的康复训练等,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而不良情绪会影响康复效果,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总体而言,脑出血手术后遗症能否恢复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控制基础疾病等措施来最大程度促进恢复,但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2025-09-29 12:49: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