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脑、脊髓的血管性疾病,包括烟雾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和各类脊髓血管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脑、脊髓的血管性疾病,包括烟雾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和各类脊髓血管病。展开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高多少是肿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参考值通常小于16.3ng/mL,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SE往往明显升高,儿童小细胞肺癌、长期吸烟人群、有既往肿瘤病史者NSE升高需不同考量,神经母细胞瘤患儿NSE也常明显升高,其他肿瘤如内分泌肿瘤等也可能出现NSE升高,仅通过NSE升高具体数值判断肿瘤不绝对,需结合多种临床信息综合分析来排查肿瘤及判断相关情况。 一、小细胞肺癌相关情况 一般情况: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SE往往会明显升高。通常当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数倍甚至更高时,需高度警惕小细胞肺癌。例如,有研究显示,约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正常,且其升高程度与肿瘤的分期、病情进展等相关,一般肿瘤负荷越大,NSE升高越明显,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定量对应关系,因为还存在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的临床意义与成人相似,但儿童本身的生理特点可能导致其基础值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评估时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年龄阶段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综合判断,因为儿童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等情况与成人不同,可能对NSE的产生和代谢有一定影响。 性别因素影响:性别一般不是影响NSE判断肿瘤特异性的主要因素,但在临床评估时,若男性和女性患者NSE均出现异常升高,都需要进一步排查肿瘤相关情况,不过需要结合其他性别相关的肿瘤好发差异等综合分析。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NSE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是因为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组织的功能,从而干扰NSE的水平。所以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当发现NSE升高时,要考虑到吸烟因素的干扰,需要进一步排除肿瘤等情况。 病史影响:有既往肿瘤病史的患者,若出现NSE升高,需要警惕肿瘤复发等情况,但也不能仅仅依据NSE升高就判定复发,还需要结合影像学等其他检查手段。而对于没有肿瘤病史的人群,NSE升高则需要更加全面地排查可能存在的肿瘤病灶。 二、其他肿瘤相关情况 神经母细胞瘤: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NSE往往明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等相关。例如,病情越严重、肿瘤增殖越活跃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NSE水平通常越高。对于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监测NSE时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肿瘤相关的其他表现,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其他肿瘤:如内分泌肿瘤等也可能出现NSE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相对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等要低一些。不过总体来说,当NSE异常升高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相关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等,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肿瘤以及肿瘤的部位等情况,不能单纯依据NSE升高的具体数值来确诊肿瘤,还需要结合多种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025-09-29 12:28:48
  • 脑脓肿分类

    脑脓肿可按感染途径分为耳源性、血源性、鼻源性、外伤性脑脓肿;按病原菌分为细菌性、真菌性脑脓肿;按脓肿部位分为大脑半球、小脑、后颅窝脑脓肿以及多房性及多发性脑脓肿,不同分类的脑脓肿在病因、表现等方面各有特点。 耳源性脑脓肿:多因中耳炎、乳突炎等耳部感染病灶蔓延所致,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宽、短而直,耳部感染更易通过此途径波及颅内;而青少年可能因不良耳部卫生习惯等增加感染风险。中耳的炎症可经鼓室盖、乳突小房等部位的骨质破坏处侵入颅内,引起颞叶或小脑等部位的脑脓肿。 血源性脑脓肿: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颅内形成脓肿。常见的原发感染灶有胸部感染(如肺炎、脓胸等)、皮肤感染(如疖、痈等)等。细菌随血流进入颅内,在脑组织内定植繁殖形成脓肿,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取决于原发感染灶的情况。 鼻源性脑脓肿:由鼻腔及鼻窦感染引起,如鼻窦炎等。鼻窦与颅内相邻,感染可通过鼻窦的骨壁缺损处侵入颅内,多发生于筛窦和额窦相关部位的脑脓肿,常见于有鼻窦炎病史的人群。 外伤性脑脓肿:因头部外伤,细菌经伤口进入颅内所致。开放性颅脑损伤更易发生,受伤时带入的细菌在脑组织内生长繁殖形成脓肿,不同年龄因外伤发生概率不同,儿童可能因头部外伤防护不足等因素有一定风险,成年人则可能因职业等因素导致头部外伤后感染风险增加。 按病原菌分类 细菌性脑脓肿:最常见,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脓肿在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肿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而链球菌感染相对较隐匿等。 真菌性脑脓肿: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常见的病原菌有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性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更为复杂,因为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和治疗疗程等与细菌性脑脓肿不同。 按脓肿部位分类 大脑半球脑脓肿:可发生于额叶、颞叶、顶叶等部位。额叶脑脓肿可能影响患者的精神、认知等功能,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颞叶脑脓肿可能导致癫痫发作、语言障碍等;顶叶脑脓肿可能引起感觉障碍等。 小脑脑脓肿:由于小脑的解剖位置和功能特点,小脑脑脓肿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共济失调、平衡障碍等,表现为行走不稳、持物不稳等,严重时可因压迫第四脑室等引起急性脑积水,危及生命。 后颅窝脑脓肿:除小脑脑脓肿外,还包括脑桥、延髓等部位的脓肿,后颅窝空间相对狭窄,脓肿容易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等,病情较为危急。 多房性及多发性脑脓肿:多房性脑脓肿是指一个脓肿腔被分隔成多个小腔的脑脓肿,多发性脑脓肿是指颅内有多个独立的脓肿病灶。这种类型的脑脓肿往往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可能与感染源的扩散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2025-09-29 12:26:36
  • 脑前交通动脉瘤严重吗

    脑前交通动脉瘤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破裂可致高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等,未破裂也有增大破裂可能及压迫致相关症状,治疗方式有手术和观察随访,手术风险及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发现评估和合理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破裂风险及相关后果 脑前交通动脉瘤有一定的破裂风险,一旦破裂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据相关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约20%-30%的患者在就诊前就已死亡,存活者中也有相当比例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等问题。出血后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年龄较大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等破裂后预后往往更差,因为他们身体基础状况相对较差,对出血的耐受能力较弱。 二、未破裂时的潜在威胁 未破裂的脑前交通动脉瘤也并非绝对安全,它存在逐渐增大然后破裂的可能性。随着动脉瘤体积的增大,对周围脑组织、血管等结构的压迫也会逐渐加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等非特异性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长期吸烟、高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的人群,未破裂的脑前交通动脉瘤发展为破裂的风险相对更高。例如有家族中曾有脑动脉瘤破裂病史的人群,自身携带相关遗传易感性基因,其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一般人群显著升高。 三、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 手术治疗:包括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等。开颅夹闭术需要打开颅骨暴露动脉瘤进行夹闭,手术风险与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患者的一般状况等有关。对于身体状况较好、动脉瘤适合夹闭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较好,但也有患者可能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脑梗死、感染等,影响预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放入动脉瘤内使其闭塞,相对创伤较小,但也存在栓塞材料移位、动脉瘤复发等风险。年轻患者相对来说在术后恢复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其身体的修复能力较强,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术后恢复可能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更高。 观察随访:对于一些体积小、位置特殊、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未破裂脑前交通动脉瘤,可采取观察随访的方式。但在随访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如定期进行头颅CTA、MRA等检查。如果在随访期间动脉瘤出现增大等情况,则需要及时考虑进一步的治疗措施。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观察随访中的依从性也很重要,例如吸烟患者需要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因为吸烟会加重血管损害,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 总之,脑前交通动脉瘤的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动脉瘤是否破裂、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合理的治疗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2025-09-29 12:25:06
  • 脑垂体瘤症状是什么

    脑垂体瘤的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向及其分泌的激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以及垂体卒中。 脑垂体瘤的症状主要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向及其分泌的激素有关。通常情况下,脑垂体瘤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激素分泌异常: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症。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等。 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由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盛多,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分泌大量TSH,发生垂体性甲亢。 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 头痛:约见于60%的患者,以双额部疼痛为多见,其次为顶部和枕部疼痛。头痛性质呈持续性钝痛,发生部位固定。 视力视野改变: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则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3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下生长至蝶窦和鼻咽部,则可出现鼻塞、鼻出血和打鼾等症状;如果病人年龄较大,此项症状更为明显。 3.垂体卒中:系指垂体腺瘤和垂体柄遭到破坏,下丘脑神经元经无功能的垂体门脉系统至垂体前叶的激素分泌减少,甚至停止,而引起的以垂体功能减退症群、脑膜刺激征、脑脊液鼻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症状并非都同时出现,因为垂体瘤的症状有很多种,有时很难与其他疾病区分。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在中年以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排除垂体瘤的可能。 总之,脑垂体瘤的症状比较复杂,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9-29 12:22:29
  • 垂体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垂体瘤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部分垂体瘤具遗传倾向,如MEN1相关垂体瘤由MEN1基因突变致垂体细胞异常增殖)、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下丘脑激素分泌异常影响垂体细胞功能致其异常增殖,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过度分泌引发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基因突变(垂体细胞自身基因突变致生长调控机制失衡,如GSP基因激活突变促进垂体细胞增殖)、内分泌因素(妊娠时垂体生理性增大可使微小垂体瘤增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增加垂体瘤风险)、环境因素(长期接触辐射损伤垂体细胞DNA致突变,长期不良生活方式间接增加风险,且不同人群垂体瘤发生风险和表现不同)有关。 一、遗传因素 部分垂体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例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相关的垂体瘤,是由MEN1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突变可导致垂体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引发垂体瘤。家族中有此类遗传病史的人群,患垂体瘤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 下丘脑是调节垂体功能的重要结构,下丘脑分泌的多种激素会调控垂体前叶细胞的生长和分泌功能。如果下丘脑调控激素出现紊乱,比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异常,就可能影响垂体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垂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垂体瘤。例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过度分泌可促使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过度增殖,引发生长激素型垂体瘤。 三、基因突变 垂体细胞自身的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垂体瘤的发生。某些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会使垂体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失衡,细胞无限制地增殖。例如,GSP基因的激活突变在部分垂体瘤中被发现,这种基因突变会导致蛋白激酶A持续活化,进而促进垂体细胞的增殖。 四、内分泌因素 女性在妊娠期间,垂体通常会生理性增大,部分原本存在的微小垂体瘤可能会在此时增大。这提示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如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与垂体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长期的刺激可能会增加垂体瘤的发生风险。 五、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辐射,如职业性的放射性暴露,可能会增加垂体瘤的发病几率。辐射可以损伤垂体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发生突变,从而引发垂体瘤。另外,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调节系统,间接增加垂体瘤的发生风险,但目前关于环境因素与垂体瘤的具体关联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垂体瘤的发生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垂体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女性垂体瘤中泌乳素瘤较为常见;有垂体瘤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垂体相关检查;长期接触辐射职业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暴露风险。

    2025-09-29 12:20: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