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各种黄斑病变、眼底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妊娠期视网膜疾病等。擅长手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胬肉手术、眼科激光、PDT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 。临床专业方向:各种疑难黄斑疾病(黄斑变性、 黄斑水肿、 黄斑前膜、 黄斑裂孔等),视网膜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PCV等),眼科影像学诊断技术(眼底造影、OCT等)。擅长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手术(曾多次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健康快车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眼科激光治疗,PDT(光动力治疗)。抗VEGF的治疗黄斑变性、黄斑水肿有丰富的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 、译文多篇,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大医院优秀教师及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参与基础科研项目4项,临床试验研究4项,编写、翻译专业书籍5册。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黄斑病变、眼底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妊娠期视网膜疾病等。擅长手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胬肉手术、眼科激光、PDT治疗。展开
  • 如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手术治疗,药物有抗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激光可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手术有玻璃体切割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分别注意控制基础病、谨慎处理、权衡胎儿母体情况。 一、药物治疗 1.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雷珠单抗等抗VEGF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和黄斑水肿情况,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有效降低黄斑水肿发生率,提高视力。 2.糖皮质激素:可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能在眼内缓慢释放药物,减轻视网膜的炎症水肿,但长期使用可能有眼压升高等副作用需监测。 二、激光治疗 1.视网膜激光光凝:对于有视网膜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形成风险的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是常用方法,通过激光破坏无灌注的视网膜组织,减少VEGF等血管生成因子的释放,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实践证明能降低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失明风险。 三、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割术:当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严重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积血并处理增殖膜,恢复视网膜的正常解剖结构,手术成功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手术时机有关,早期手术预后相对较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时需同时控制基础病,药物选择要考虑对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激光治疗时要注意眼部耐受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 儿童:儿童视网膜静脉阻塞极为罕见,若发生多与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极其谨慎,优先考虑保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对药物和手术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任何治疗都需在充分评估风险收益比后进行。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时,治疗要权衡胎儿和母体的情况,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激光治疗一般可在妊娠期适当时间进行,手术治疗需严格评估必要性和安全性,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025-09-29 10:44:05
  • 眼角膜出血会造成失明吗

    眼角膜出血是否致失明分情况,轻度者若及时除诱因多不致失明,年轻人和基础病不重的老年人恢复可能大;重度者由严重眼疾等引起易影响视力,儿童及有基础病者更易失明,取决于出血程度、原因及是否及时有效治疗,发现应及时就医治以降失明风险。 一、轻度眼角膜出血 1.成因与影响:一些轻度的眼角膜出血,可能是由于眼部轻微外伤、用眼过度等原因引起。例如长时间熬夜、过度用眼后出现的短暂眼角膜少量出血,这种情况下,如果及时去除诱因,如合理休息、避免过度用眼等,一般不会造成失明。因为轻度的出血通常会在较短时间内被眼部自身的修复机制吸收,眼部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恢复正常,视力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2.不同人群表现:对于年轻人,由于身体代谢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轻度眼角膜出血恢复的可能性较大;而对于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轻度的动脉硬化等,但眼角膜出血程度较轻,在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并处理出血情况后,也较少会发展为失明。 二、重度眼角膜出血 1.成因与影响:如果眼角膜出血是由严重的眼部疾病引起,如眼内炎、严重的眼外伤导致大量眼角膜出血等。这种重度的出血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阻碍视网膜接收正常的光信号,进而严重影响视力。例如眼内炎引起的眼角膜出血,炎症和出血会破坏眼角膜及眼内的正常结构,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失明。因为眼内的炎症会持续进展,出血会逐渐加重,破坏眼内的组织,使得视力无法恢复。 2.不同人群表现:儿童如果发生重度眼角膜出血,由于儿童眼部还在发育中,一旦出现严重的眼角膜出血,如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若不及时就医处理,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发育,甚至导致失明。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出现眼角膜出血,由于糖尿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等,若眼角膜出血较重,更容易导致眼部组织的损伤加重,增加失明的风险。 总之,眼角膜出血是否会造成失明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原因以及是否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一旦发现眼角膜出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失明的风险。

    2025-09-29 10:42:34
  • 下眼皮长了一个小白点是怎么回事

    下眼皮长小白点可能是麦粒肿、脂肪粒或结膜结石,麦粒肿由细菌感染引起,有红肿疼痛等表现;脂肪粒与眼部皮肤受损或护肤品使用不当有关,无明显炎症表现;结膜结石多发生在有慢性结膜炎的患者身上,可致眼部异物感,发现下眼皮长小白点应注意眼部清洁,不适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要注意不同人群眼部卫生及护肤习惯。 一、麦粒肿 1.成因:麦粒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是因为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睛等导致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发炎症。比如儿童如果经常用脏手揉眼,就容易患上麦粒肿。 2.表现:下眼皮会出现小白点,同时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红肿区域可摸到硬结,随着病情发展,小白点可能会破溃,排出脓液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因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发病率可能相对高一些。 二、脂肪粒 1.成因:可能与眼部皮肤受损有关,比如过度去角质、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导致皮肤微小伤口在修复过程中形成小囊肿。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期使用过于油腻的眼霜等护肤品也可能引发脂肪粒。 2.表现:下眼皮出现白色小颗粒,像小白点一样,一般没有明显的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颗粒通常较小,质地较硬。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尤其多见于成年女性,可能与她们使用护肤品的习惯相关。 三、结膜结石 1.成因:结膜结石是结膜上皮细胞和黏液浓缩压入的变性产物,多发生在有慢性结膜炎的患者身上。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结膜出现钙化点。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慢性结膜炎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 2.表现:下眼皮可见小白点,一般是单个或多个散在的黄白色小点,当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时,可能会引起眼部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如果发现下眼皮长了小白点,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如果伴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处理。对于儿童,家长要尤其注意其眼部卫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对于成年人,要注意合理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避免眼部皮肤受损。

    2025-09-29 10:38:52
  • 小角膜怎么诊断

    诊断小角膜需进行病史采集,询问家族史、出生史及母亲孕期情况等;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外观、眼压、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角膜地形图和眼部B超检查,综合以上手段诊断,不同患者检查需考虑其特点,全面评估眼部情况。 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等工具检查患者的视力,小角膜患者往往伴有视力下降,不同程度的小角膜视力下降程度有所不同,轻度小角膜可能视力影响相对较小,重度小角膜视力下降可能较为明显。 眼部外观检查:观察角膜的大小,正常角膜横径约11-12mm,小角膜患者角膜横径通常小于10mm。同时观察角膜的形状,小角膜患者角膜可能呈椭圆形等异常形状。另外,检查眼睑、结膜等周边眼部结构,了解是否存在其他伴随的眼部异常。 眼压测量:使用眼压计测量眼压,小角膜患者可能合并眼压异常,如眼压升高或降低,眼压异常可能会对眼部健康产生进一步影响,需要关注。 裂隙灯检查:在裂隙灯下详细观察角膜的厚度、透明度等情况,小角膜患者角膜可能较薄,透明度也可能存在异常,还可以观察前房深度等结构,小角膜常伴有前房浅等情况。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小角膜可能合并眼底的异常,如视网膜、视神经等的异常改变,这对于全面评估小角膜患者的眼部整体情况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查 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更精确地了解角膜的曲率等情况,小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会显示出与正常角膜不同的特征,有助于明确小角膜的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眼部B超检查:对于儿童患者等不配合其他检查的情况,眼部B超可以辅助观察眼内结构,了解是否存在由于小角膜导致的眼内结构异常,如玻璃体、视网膜等的情况。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来诊断小角膜。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要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检查操作,例如儿童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更加耐心和温和,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眼部健康的潜在影响,以便更全面地进行小角膜的诊断。

    2025-09-29 10:37:17
  • 下眼皮内长疙瘩像小水泡是结膜炎吗

    下眼皮内长疙瘩像小水泡不一定是结膜炎,可能是结膜滤泡、睑板腺囊肿、结膜淋巴管扩张等多种眼部情况,结膜炎有其典型表现但该症状只是其可能表现之一,需结合其他情况综合判断,不同人群处理有差异,还应注意眼部卫生。 一、可能的眼部情况 结膜滤泡:结膜滤泡是结膜上皮下的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的隆起,外观类似小水泡。多种原因可引起,如病毒性结膜炎(如腺病毒引起的结膜炎),除了下眼皮内有滤泡样改变,还常伴有眼睛充血、异物感、流泪等症状;衣原体感染也可导致结膜滤泡形成,如沙眼。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一般无疼痛,对应的睑结膜面可呈局限性充血隆起,外观也可能类似小水泡。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 结膜淋巴管扩张:结膜淋巴管回流受阻可导致淋巴管扩张,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小泡样改变,可发生在下眼皮内,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但有时可能因摩擦引起异物感。 二、与结膜炎的关系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的炎症,其典型表现除了可能有滤泡形成外,还包括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的性质因结膜炎类型不同而异,如细菌性结膜炎多为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多为水样分泌物等)、眼睛瘙痒等。而下眼皮内长疙瘩像小水泡只是结膜炎可能出现的表现之一,不能仅根据这一表现就判定是结膜炎,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例如,要明确是否为感染性结膜炎,可能需要进行结膜刮片检查等,以确定是细菌、病毒还是衣原体等感染引起。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处理方式也有差异。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更加留意,因为儿童表达可能不清晰,且眼部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视力发育。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出现下眼皮内类似小水泡的情况,需要更谨慎评估,因为基础病史可能影响眼部病变的诊断和处理。同时,在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等不良习惯,这对于预防和处理眼部问题都很重要。

    2025-09-29 10:35: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