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各种黄斑病变、眼底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妊娠期视网膜疾病等。擅长手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胬肉手术、眼科激光、PDT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 。临床专业方向:各种疑难黄斑疾病(黄斑变性、 黄斑水肿、 黄斑前膜、 黄斑裂孔等),视网膜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PCV等),眼科影像学诊断技术(眼底造影、OCT等)。擅长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手术(曾多次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健康快车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眼科激光治疗,PDT(光动力治疗)。抗VEGF的治疗黄斑变性、黄斑水肿有丰富的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 、译文多篇,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大医院优秀教师及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参与基础科研项目4项,临床试验研究4项,编写、翻译专业书籍5册。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黄斑病变、眼底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妊娠期视网膜疾病等。擅长手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胬肉手术、眼科激光、PDT治疗。展开
  •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什么

    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儿童、老年人、经常揉眼及有红眼病病史的人群易被传染,需注意避免接触相关污染物、勤洗手、避免频繁揉眼等防护措施。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更容易因接触传播而感染红眼病,家长需特别注意让儿童避免接触红眼病患者的物品,并教导儿童勤洗手。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若接触到红眼病患者的相关污染物,也较易被传染,应尽量避免与红眼病患者有密切物品接触。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用手揉眼的人群,增加了接触传播的风险,应尽量避免频繁揉眼。有红眼病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相关传染源时感染几率更高,需格外做好防护措施。

    2025-09-29 09:30:40
  • 婴儿眼睛红血丝眼屎多

    婴儿眼睛出现红血丝和眼屎多的情况,可能由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引发结膜炎、泪囊炎)、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护理产品)、环境因素(干燥、炎热等)、鼻泪管堵塞导致;症状表现为眼球有红血丝,眼屎性状和颜色因病因不同有差异;诊断方法包括眼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有一般治疗(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等)和药物治疗(根据病因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抗过敏药物);针对婴儿这一特殊人群,家长清洁眼部要轻柔,用药遵循医嘱,密切观察症状,若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有过敏史或基础疾病要告知医生。 一、可能原因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或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结膜炎、泪囊炎等眼部炎症。如新生儿泪囊炎多由鼻泪管下端开口处的胚胎残膜在发育过程中不退缩,或因开口处为上皮碎屑所堵塞,致使鼻泪管不通畅,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中,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结膜炎则可能因婴儿用手揉眼,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感染病原体引发。 2.过敏反应:婴儿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能引发眼部过敏反应,出现红血丝和眼屎增多的症状。此外,婴儿使用的一些护理产品,如洗发水、沐浴露等,若含有刺激性成分,也可能导致眼部过敏。 3.环境因素:环境干燥、炎热、风沙大等,会使婴儿眼睛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眼部不适,出现红血丝和眼屎。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空气不流通,也容易引起眼部问题。 4.鼻泪管堵塞:婴儿鼻泪管发育不全,可能导致鼻泪管堵塞,泪液无法正常排出,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眼部炎症,出现红血丝和眼屎多的情况。 二、症状表现 1.眼睛红血丝:可表现为眼球表面出现粗细不等、颜色鲜红的血管,轻者可能仅在眼白周边出现少量血丝,重者整个眼球可能布满红血丝。 2.眼屎增多:眼屎的性状和颜色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细菌感染引起的眼屎通常为黄色或黄绿色,质地较浓稠;病毒感染时眼屎可能呈水样或浆液性;过敏导致的眼屎多为白色丝状。 三、诊断方法 1.眼部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婴儿眼睛的外观,包括红血丝的分布、眼屎的性状等,初步判断病情。同时,还会检查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是否有异常。 2.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有感染的婴儿,可能需要进行眼屎涂片或培养检查,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保持眼部清洁,可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眼睛,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拭,清除眼屎。避免婴儿用手揉眼,注意室内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2.药物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眼部炎症,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病毒感染则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过敏引起的可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具体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婴儿这一特殊人群,在出现眼睛红血丝眼屎多的情况时,家长需格外注意。由于婴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眼部组织较为娇嫩,在进行眼部清洁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组织。在使用药物时,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症状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发热、眼痛加剧、视力模糊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另外,若婴儿本身有过敏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28 13:24:42
  • 眼白有黄斑怎么办

    眼白有黄斑可能由睑裂斑(长期紫外线照射、风尘刺激致结膜变性)、翼状胬肉(环境因素、遗传致眼白黄斑样改变后增生)、黄疸(血液胆红素升高致,与肝脏、胆道疾病相关)等原因引起,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眼白有黄斑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有关需密切观察就医,老年人眼白有黄斑可能与年龄相关结膜变性、白内障术后等有关要定期检查,长期户外工作者因环境因素致相关病变发生率高需严格防护并定期检查眼部。 一、眼白有黄斑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睑裂斑 1.成因:多与长期紫外线照射、风尘刺激等有关,多见于户外工作者等人群。 紫外线会对眼表组织产生影响,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环境中,眼白部位的结膜组织会发生变性,逐渐形成黄斑样改变。 2.应对: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影响外观或有炎症反应可考虑手术切除。对于长期户外工作者,应注意佩戴太阳镜等防护措施,减少紫外线和风尘刺激。 (二)翼状胬肉 1.成因:可能与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风沙)、遗传等有关,常见于户外工作者、长期接触风尘者等。 遗传因素会使个体更容易发生翼状胬肉,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会促进其发展,翼状胬肉初期可能表现为眼白有黄斑样改变,随后逐渐增生。 2.应对: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应注意避免刺激;进行性发展或影响视力时需手术治疗。有遗传倾向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不良环境中。 (三)黄疸 1.成因:当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可导致眼白出现黄斑,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 肝脏疾病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胆道疾病会阻碍胆红素的排泄,从而使血液中胆红素积聚,出现眼白发黄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原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成年人则多与后天的肝脏或胆道病变有关。 2.应对: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治疗肝炎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抗病毒、保肝等治疗;胆道疾病则可能需要手术等干预措施。对于有肝脏或胆道病史的人群,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二、不同人群眼白有黄斑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眼白有黄斑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有关,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表现为眼白黄斑出现较早,可能还伴有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异常等。 2.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是否有精神不佳、食欲不振等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胆道超声等,以便早期明确病因并干预。 (二)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眼白有黄斑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结膜变性、白内障术后等有关。年龄相关的结膜变性是随着年龄增长,结膜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白内障术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眼白黄斑样改变。 2.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眼白黄斑的变化情况。如果是白内障术后出现的,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和复查。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就医检查时要注意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情况。 (三)长期户外工作者 1.特点:由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风尘等环境中,睑裂斑、翼状胬肉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眼白黄斑出现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2.注意事项:这类人群要严格做好眼部防护,如佩戴合适的太阳镜、防风沙眼镜等,工作间歇适当休息,眺望远方等。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并及时处理。

    2025-09-28 13:21:35
  • 眼睛周围长红点怎么回事

    眼周出现红点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血管方面有压力性紫癜(因血管压力突然增高致眼周小血管破裂出血,儿童常见,红点针尖至小米粒大小、压之不褪色且可自行消退)和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畸形,婴儿常见,表现为红色斑块或丘疹,有随年龄变化的不同情况);皮肤方面有接触性皮炎(接触过敏原致眼周过敏出现红点,伴瘙痒红肿等,去除过敏原可缓解)和湿疹(与多种因素有关,眼周可因多种因素诱发,表现为红斑、丘疹等且易反复);感染方面有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眼周成簇小红疹,可发展为水疱结痂)和细菌感染(皮肤受细菌感染出现红点、脓疱等,伴红肿疼痛);其他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眼周红点,伴身体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和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致眼周出现红点,停药后可能消退)。 一、血管方面因素 (一)压力性紫癜 1.成因:当眼部周围血管压力突然增高时,比如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排便等情况,面部尤其是眼周的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形成红点。常见于儿童,因为儿童的血管壁相对脆弱,在腹压等突然升高时更易出现。 2.特点:红点一般呈针尖至小米粒大小,压之不褪色,通常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 (二)血管瘤 1.成因: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可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异常增生所致。 2.特点:婴儿较常见,眼周的血管瘤可表现为红色斑块或丘疹,有的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或自行消退,有的则持续存在。 二、皮肤方面因素 (一)接触性皮炎 1.成因:眼部周围皮肤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化妆品、洗发水、某些材质的眼镜框等,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红点,常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若接触过敏原就可能发病。 2.特点:红点分布与接触部位相关,去除过敏原后,症状可能逐渐缓解。 (二)湿疹 1.成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免疫、环境等。眼周湿疹可因局部皮肤干燥、接触刺激物等诱发,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更易患湿疹。 2.特点:表现为眼周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瘙痒,病情易反复。 三、感染方面因素 (一)病毒感染 1.成因: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眼周出现成簇的小红疹,常伴有疼痛、灼热感。任何年龄都可能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 2.特点:小红疹可发展为水疱,破溃后结痂。 (二)细菌感染 1.成因:眼部周围皮肤受到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出现红点、脓疱等。卫生状况差、皮肤有破损时易发生。 2.特点:红点周围可能有红肿,严重时可形成脓疱,伴有疼痛等症状。 四、其他因素 (一)血液系统疾病 1.成因: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眼周易出现红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血液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2.特点:红点可呈瘀点、瘀斑状,除眼周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有出血表现,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需要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诊断。 (二)药物副作用 1.成因:某些药物可能引起眼周出现红点等不良反应,如抗生素、降压药等。不同药物引起的机制不同,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2.特点:在使用特定药物后出现眼周红点,停药后可能逐渐消退,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所用药物及个体反应判断。

    2025-09-28 13:20:06
  • 为什么眼睛老长麦粒肿

    麦粒肿的发生与睑板腺分泌异常、细菌感染、睑缘炎相关,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因素影响,如青少年代谢旺盛易睑板腺分泌异常,儿童免疫力弱易细菌感染,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引发相关问题,有眼部疾病史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睑板腺分泌异常 1.年龄因素:青少年时期身体代谢旺盛,睑板腺分泌较为活跃,相对更容易出现睑板腺分泌异常的情况,进而增加长麦粒肿的风险;而老年人睑板腺功能可能出现退化,分泌功能相对减弱,但如果存在睑板腺导管堵塞等情况也可能发病。 2.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导致睑板腺分泌异常从而引发麦粒肿,但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比如部分青春期男性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可能影响睑板腺分泌,一定程度上影响麦粒肿的发生几率。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干扰身体的正常代谢节律,影响睑板腺的正常分泌功能,导致分泌物排出不畅,容易淤积,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增加长麦粒肿的可能性;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导致用眼过度,也可能影响眼部的生理状态,间接影响睑板腺功能。 4.病史关联:有眼部其他疾病史,如睑缘炎等,会破坏睑缘的正常生理环境,影响睑板腺的正常功能,使得睑板腺分泌物排出受阻,容易引发麦粒肿;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增加麦粒肿的发病风险。 二、细菌感染 1.年龄方面: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侵袭引发麦粒肿;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也是细菌感染导致麦粒肿的易感人群。 2.性别因素: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细菌感染易感性差异而引发麦粒肿的直接关联,但不同性别在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比如部分男性可能相对不太注重眼部清洁,增加细菌感染机会。 3.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外界的细菌容易接触到眼部,特别是眼睑部位的皮肤和睑板腺开口处,从而引发细菌感染,导致麦粒肿;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多,也容易发生感染。 4.病史情况: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眼部皮肤和组织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更容易侵入引发感染,进而导致麦粒肿;既往有麦粒肿反复发作病史的人,眼部组织处于相对敏感和容易被细菌感染的状态,再次发病的几率相对较高。 三、睑缘炎相关 1.年龄影响:儿童如果不注意眼部清洁等,容易患睑缘炎,进而引发麦粒肿;老年人睑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更易出现睑缘炎,从而增加长麦粒肿的风险。 2.性别差异:无特定因性别导致睑缘炎引发麦粒肿的差异,但不同性别在日常眼部护理习惯上可能有不同,比如女性可能更注重眼部化妆品的使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影响睑缘健康,增加睑缘炎及麦粒肿风险。 3.生活方式作用:长期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眼部护肤品等,可能刺激睑缘,破坏睑缘的正常生理环境,诱发睑缘炎,最终导致麦粒肿;长期佩戴不合适的隐形眼镜等,会影响睑缘的正常功能和卫生状况,容易引发睑缘炎及相关感染。 4.病史联系:有眼部过敏史的人,眼部组织处于敏感状态,更容易发生睑缘的炎症反应,进而引发麦粒肿;患有脂溢性皮炎等全身性皮肤疾病的人,也可能累及睑缘,导致睑缘炎,增加麦粒肿的发病可能。

    2025-09-28 13:18: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