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各种黄斑病变、眼底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妊娠期视网膜疾病等。擅长手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胬肉手术、眼科激光、PDT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3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 。临床专业方向:各种疑难黄斑疾病(黄斑变性、 黄斑水肿、 黄斑前膜、 黄斑裂孔等),视网膜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PCV等),眼科影像学诊断技术(眼底造影、OCT等)。擅长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手术(曾多次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健康快车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眼科激光治疗,PDT(光动力治疗)。抗VEGF的治疗黄斑变性、黄斑水肿有丰富的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 、译文多篇,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大医院优秀教师及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参与基础科研项目4项,临床试验研究4项,编写、翻译专业书籍5册。展开
个人擅长
各种黄斑病变、眼底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妊娠期视网膜疾病等。擅长手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胬肉手术、眼科激光、PDT治疗。展开
  • 儿童近视200度严重吗

    儿童近视200度属轻度但需重视,会影响视觉功能,如远视力下降、引发视疲劳,且受生长发育、个体差异影响有发展趋势,应通过改善用眼环境、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定期检查视力等来控制度数发展保障视力健康。 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远视力下降:200度近视会使儿童看远处的物体清晰度降低,比如在课堂上看黑板上的字迹可能不如正常视力儿童清晰,这会影响学习效率,因为很多教学内容是通过黑板呈现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还会因为看不清而影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进而可能影响其空间认知等发育。 可能引发视疲劳:为了看清物体,眼睛会更加努力调节,容易导致视疲劳。儿童可能会出现眼睛酸胀、干涩、头痛等症状,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如看书、写作业、使用电子设备等情况下,视疲劳的表现会更明显。 发展趋势相关 随着生长发育的变化: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眼轴也会不断增长。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等,近视度数有可能进一步加深。例如,一些儿童如果长期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不正确、缺乏户外活动等,近视度数可能会在几年内逐渐增加。据相关研究统计,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每年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00度的近视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在几年内发展为更高度数的近视。 个体差异影响:不同儿童的近视发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儿童可能近视度数增长相对较慢,而有些则可能增长较快。这与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儿童有近视家族史,那么其近视度数发展可能相对更易加快。 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改善用眼环境:保证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例如,书桌上方的台灯应选择无频闪、色温合适的,读写时光线应从左前方照射,避免阴影影响视力。 培养良好用眼习惯:控制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一般建议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休息10-15分钟,可以看看远处、做眼保健操等。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约33厘米、胸离书桌约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的眼睛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睛的调节功能,对预防和控制近视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降低儿童近视的发生风险和减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定期检查视力:定期带儿童到眼科进行视力检查,一般3-6个月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视力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果发现近视度数有加深趋势,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采取如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等矫正措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要更加关注其视力情况,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视力变化。 总之,儿童近视200度虽然目前属于轻度,但需要家长重视,通过改善用眼环境、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来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定期检查视力,以保障儿童的视力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025-09-29 12:32:24
  • 1千度近视会怎么样

    1000度近视属高度近视,会致视力严重下降,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风险,使眼轴变长、外观眼球突出、眼部结构改变,还影响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及老年高度近视患者情况更特殊,运动、职业选择受限,儿童青少年需关注防控,老年需定期检查并注意用眼安全。 并发症风险增加 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周边部常存在变性区,视网膜变得脆弱,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这是因为眼轴延长使视网膜承受的拉力不均匀,一旦视网膜出现裂孔,液化的玻璃体就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引发视网膜脱离。据相关研究统计,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视力人群。 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出血、黄斑劈裂等。高度近视可引起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黄斑出血,影响中心视力,使患者看东西时出现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长期的高度近视还会使黄斑区视网膜组织发生萎缩等病变。 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增加。这是由于高度近视导致眼球内部的房水引流系统出现异常,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进而损害视神经。 白内障: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发生白内障的时间比正常人提前。因为眼轴延长等因素影响了晶状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晶状体混浊的几率增加。 眼部结构改变 眼轴会明显变长,外观上可能出现眼球突出的表现,从侧面看眼球向前突出,影响面部美观。而且,眼部的脉络膜会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也会发生变化,这些结构改变进一步影响眼部的正常功能。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运动受限:一些剧烈运动,如打篮球、跳水等,对于1000度近视患者来说风险较高,因为这些运动可能导致眼部受到撞击,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所以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需要格外谨慎,应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职业选择受限:部分对视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如飞行员、精密仪器检测等,高度近视患者可能无法从事。因为这些职业需要良好的远视力来确保工作的安全和准确性,而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无法满足要求。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发展为1000度近视,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学习生活。由于视力差,孩子在学校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影响学业。而且,眼轴持续延长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近视程度,需要密切关注眼部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如佩戴合适的角膜塑形镜等,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用眼卫生,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 老年高度近视患者:老年高度近视患者在年龄增长过程中,眼部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几率更高。例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在老年高度近视人群中的发生率比普通老年人群高很多。所以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避免眼部受到外伤,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2025-09-29 12:30:30
  • 斜视自我矫正训练如何做

    斜视自我矫正可通过单眼遮盖训练、视觉训练仪器训练(包括红闪训练、融合训练)、眼球运动训练(左右、上下转动及环转训练)进行,儿童患者需家长耐心引导并定期复查,成人要坚持且注意不适情况,不同类型斜视训练效果或有差异,训练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单眼遮盖训练 1.原理:通过遮盖健康眼睛,强迫斜视眼注视,锻炼斜视眼的固视能力和双眼视功能。 2.方法:选择合适的眼罩,将健康眼睛遮盖,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训练,开始时可从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以上,可在阅读、写字、玩玩具等日常活动中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选择舒适、不易脱落的眼罩,避免引起儿童的抵触情绪,同时要家长监督训练过程,确保遮盖效果。 二、视觉训练仪器训练 1.红闪训练 原理:利用红色滤光片和闪烁光刺激,促进视锥细胞功能发育,改善斜视。 方法:使用专门的视觉训练仪器,将红色滤光片放在一只眼睛前,通过闪烁的光线刺激,每天训练1-2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配合程度调整光线强度和训练时间,确保安全和有效。 2.融合训练 原理:通过特定的图像或视标,训练双眼的融合功能,增强双眼的协调能力。 方法:使用具有融合训练功能的视觉训练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训练,一般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天1-2次。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训练难度。 三、眼球运动训练 1.左右转动训练 方法:坐在椅子上,头部保持不动,双眼尽力向左看,然后向右看,重复进行,每次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训练,比如想象看远处的物体从左到右移动。 2.上下转动训练 方法:双眼尽力向上看,然后向下看,重复进行,每次10-15次,每天3-4组。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缓慢、平稳,避免因快速转动引起头晕等不适。 3.环转训练 方法:双眼按顺时针方向做环形转动,再按逆时针方向做环形转动,每次转动10-15圈,每天3-4组。这种训练可以全方位锻炼眼球的运动能力,对于斜视患者恢复双眼协调有帮助。 四、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家长要给予耐心引导,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辅助训练,同时要定期带儿童到医院复查,根据斜视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儿童在训练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导致眼睛疲劳。 2.成人患者:成人要坚持长期训练,训练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方法,避免因姿势不当影响训练效果。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眼睛疼痛、头痛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3.不同斜视类型:不同类型的斜视自我矫正训练效果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的训练方法和重点可能不同,在进行自我矫正训练前,最好能明确斜视的类型,必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针对性训练。

    2025-09-29 12:29:09
  • 开灯对婴儿视力有害吗

    正常情况下开灯本身不会直接对婴儿视力造成有害影响,营造适宜光线环境很重要,白天可让婴儿接触自然光线,夜间用柔和不刺眼且不直射眼睛的灯;要定期带婴儿做眼部检查,还要避免婴儿不良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多方面措施保障婴儿视力健康发育。 一、开灯对婴儿视力的影响机制 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正常情况下开灯会直接对婴儿视力造成有害影响。婴儿视力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与眼球的解剖结构发育、视觉神经的传导以及后天的视觉刺激等因素相关。正常的室内照明环境下,适当的光线可以为婴儿提供视觉刺激,有助于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光线过强或过弱可能会对婴儿产生一定影响。例如过强的光线可能会刺激婴儿的眼睛,引起不适,但这并非是因为开灯本身绝对有害,而是光线强度不当导致。 二、不同光线情况对婴儿的影响 (一)光线过强情况 如果夜间开灯时光线过于明亮,比如使用强光直射婴儿眼睛,可能会对婴儿的视网膜等造成短暂的刺激。但这种情况并非是开灯本身必然导致视力损害,而是光线强度超出了婴儿眼睛所能承受的范围。一般来说,夜间可以选择柔和的夜灯,将光线调至较暗的程度,既可以满足室内基本的照明需求,又能避免过强光线对婴儿眼睛的刺激。 (二)光线过弱情况 室内光线过弱时,婴儿在观察周围环境时需要更努力地调节眼睛,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等情况。但这也不是开灯的问题,而是光线不足的环境影响,适当开灯提供一定强度的光线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有利于婴儿进行视觉探索,促进视觉发育。 三、婴儿视力保护的综合建议 (一)光线环境方面 营造适宜的光线环境对婴儿视力发育很重要。白天可以让婴儿适当接触自然光线,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让眼睛接受自然光线的刺激。夜间如果需要开灯,应选择光线柔和、不刺眼的灯具,并且避免灯光直射婴儿眼睛。可以选择带有灯罩的夜灯,将光线散射,降低光线的强度。 (二)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带婴儿进行眼部检查也是保障视力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的眼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婴儿眼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屈光不正等情况,并在早期进行干预处理。一般建议在婴儿出生后的一定阶段,如满月、3个月、6个月等定期到眼科进行检查。 (三)避免不良用眼习惯 在婴儿成长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视力的不良习惯。例如不要让婴儿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强光或过于鲜艳但闪烁的物体等。同时,要保证婴儿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对眼睛的休息和发育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正常发育。 对于婴儿视力保护,营造适宜光线环境是基础,结合定期眼部检查和避免不良用眼习惯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婴儿视力健康发育,而正常合理的开灯(注意光线强度和方式)并不会对婴儿视力造成有害影响,关键是要把控好光线的相关因素。

    2025-09-29 12:24:14
  • 小儿近视眼怎么治疗

    小儿近视可通过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药物治疗(睫状肌麻痹剂)、非药物干预(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用眼习惯)及定期眼部检查来防控,手术治疗一般不适用于小儿,需根据小儿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密切关注。 一、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最常用的矫正方法,验配合适的框架眼镜能帮助小儿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需根据小儿的屈光度数等进行精确验光来确定合适的度数。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屈光发育特点不同,婴幼儿期可能存在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向正视化发展,验光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等。RGP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可能有一定作用,其矫正视力的效果较好,且相对框架眼镜能减少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延缓眼轴增长。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且要定期复查,根据小儿眼部情况调整佩戴方式等,尤其要关注小儿的手部卫生情况,因为小儿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卫生问题导致眼部感染。 二、药物治疗 睫状肌麻痹剂: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有研究表明低浓度阿托品可以延缓近视的进展。但其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密切观察小儿使用后的反应,如瞳孔变化、眼压变化等,因为不同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尤其要关注幼儿及低龄儿童使用后的安全性。 三、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近视稳定的情况) 准分子激光手术:一般不用于小儿,因为小儿的眼部还在发育中,手术效果不稳定,且可能存在较多风险。 ICL晶体植入术:同样不适合小儿,原因也是小儿眼部尚未发育成熟,不满足手术的条件。 四、非药物干预 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如2小时以上,有研究显示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抑制眼轴的延长。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对眼部健康非常重要,家长要鼓励小儿多参与户外活动,根据天气等情况合理安排。 改善用眼习惯:培养小儿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子游戏等,一般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要休息10-15分钟;保证良好的照明条件,读写时光线要充足、均匀等。小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引导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五、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带小儿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轴测量、屈光状态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和眼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眼部检查频率有所不同,一般3-6岁小儿可半年检查一次,6岁以上小儿可每年检查一次,但如果小儿有近视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检查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2025-09-29 12:22: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