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北京医院

擅长:耳科疾病尤其是眩晕和耳聋、耳鸣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耳疾病的诊治、鼾症及咽喉疾病的处理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顽固性眩晕的诊断、手术及处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宋海涛,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1997-1998年在美国加洲圣地亚哥大学耳鼻咽喉科做访问学者; 2000-2002年分别到美国辛西那提大学和加洲戴维斯大学进修临床和研究工作。有30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耳鼻咽喉各类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及处理。主要研究领域是眩晕和耳聋、耳鸣,迄今已诊断治疗眩晕、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几万患者,开展了咽鼓管给药等治疗新技术,并对几百例顽固性眩晕患者进行内耳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熟练掌握窥镜下鼻科及喉科的手术治疗,完成耳鼻喉复杂手术。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对眩晕的研究分别获北京医院新技术奖和成果奖,参与课题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目前主持和已完成部级课题三项,任中华耳科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耳科疾病尤其是眩晕和耳聋、耳鸣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耳疾病的诊治、鼾症及咽喉疾病的处理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顽固性眩晕的诊断、手术及处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展开
  • 喉咙咽口水疼怎么回事

    咽口水喉咙疼的原因多样,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性的普通感冒、流感病毒感染,细菌性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非感染性因素如环境的干燥、空气污染,用嗓过度,咽喉部异物卡顿,过敏因素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等均可导致。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性感染 1.普通感冒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患。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受凉等可能诱发。主要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病毒感染后会导致咽喉部黏膜炎症反应,咽口水时刺激炎症部位就会产生疼痛。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多数1-2周可恢复,但儿童免疫力相对低,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流感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也会出现喉咙咽口水疼的情况,流感具有季节性,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重。流感病毒侵犯咽喉部黏膜,引发炎症,导致疼痛,同时常伴有高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2.细菌性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常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过度用嗓、疲劳等可能诱发。细菌感染扁桃体,导致扁桃体充血、肿胀,咽口水时刺激扁桃体局部,引起疼痛,严重时扁桃体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 急性咽炎: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季节变化时易发病,比如秋冬季节。炎症累及咽喉部黏膜,使其充血、水肿,咽口水时摩擦炎症部位产生疼痛。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干燥环境 年龄方面:儿童在空调房间时间过长等情况易受影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呼吸道黏膜保湿能力下降也较易出现。生活方式上,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干燥的暖气环境中,会使咽喉部黏膜水分丢失过多,黏膜干燥,咽口水时就会有疼痛感。 2.空气污染 各类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长期处于雾霾天气、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引发疼痛。 (二)用嗓过度 1.职业用嗓人群 教师、歌手等职业用嗓人群较为常见。长时间、高强度用嗓,会使咽喉部声带及黏膜疲劳、受损,进而累及咽喉部其他部位,导致咽口水疼。儿童若长时间大声哭闹等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因为儿童喉部组织相对娇嫩,过度用嗓易受损。 (三)咽喉部异物 1.有异物卡顿史人群 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好奇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如小珠子、小玩具等,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下降,进食时可能有未嚼碎的骨头、鱼刺等卡顿在咽喉部。异物卡顿会直接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疼痛,咽口水时疼痛可能加重。 (四)过敏因素 1.过敏体质人群 如本身是过敏体质的儿童、成年人等。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会引起咽喉部黏膜过敏反应,出现黏膜水肿、充血等,导致咽口水疼,常伴有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 (五)其他疾病相关 1.胃食管反流病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部黏膜,长期可导致咽喉部黏膜炎症,出现咽口水疼的症状,还可能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

    2025-10-13 12:50:07
  • 喉咙一直痛会是癌症吗

    喉咙一直痛不一定是癌症但需警惕癌症可能,非癌症因素有感染性(病毒、细菌感染)、非感染性(环境、用嗓过度、胃食管反流),癌症因素有喉癌、下咽癌,出现喉咙一直痛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治疗。 一、非癌症因素导致喉咙一直痛的常见情况 1.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 例如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可引起喉咙痛,同时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具有自限性,病程通常在1-2周左右。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到病毒感染引起喉咙痛,且儿童喉咙痛时可能还会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若体温过高需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或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退热。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突发的喉咙痛、发热,口腔咽峡部可见疱疹。 细菌感染: 链球菌性咽炎是较为常见的细菌感染导致喉咙痛的情况,患者喉咙痛较为剧烈,可能伴有高热、寒战,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成年人和儿童都可能发生,但儿童相对更易感染,且链球菌性咽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2.非感染性因素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的环境中,或者吸入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可刺激喉咙黏膜,导致喉咙一直痛。例如在一些工厂工作的人群,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就容易出现喉咙不适。 用嗓过度:教师、歌手、销售人员等用嗓较多的人群,长期过度用嗓可引起喉咙慢性炎症,出现喉咙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儿童如果长时间大声哭闹,也可能导致喉咙疲劳、疼痛。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喉咙黏膜,可引起喉咙痛,常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从而出现喉咙一直痛的情况。同时,肥胖人群腹压较高,也增加了胃食管反流导致喉咙痛的风险。 二、癌症因素导致喉咙一直痛的情况 1.喉癌 喉癌是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喉咙异物感、喉咙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部肿块等症状。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喉癌的发病风险较高。吸烟是喉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学物质可损伤喉部黏膜,长期吸烟的人患喉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10-30倍;大量饮酒也会增加喉癌的发病风险,酒精可刺激喉部黏膜,使其发生病变。 2.下咽癌 下咽癌也可导致喉咙一直痛,还可能伴有吞咽困难、颈部肿块等表现。下咽癌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饮酒、营养不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有关,同样多见于中老年人。 如果出现喉咙一直痛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等,以明确病因。如果是感染性因素,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果是非感染性因素,需去除诱因,如改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过度用嗓、治疗胃食管反流等;如果怀疑是癌症,需进一步进行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3 12:47:48
  • 喉咙好痛怎么办

    喉咙好痛时,首先观察喉咙状况,再采取一般缓解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若有明确病因则针对病因应对,如普通咽喉炎可考虑局部含片,疱疹性咽峡炎要隔离、监测体温并合理退热,细菌感染致喉咙痛则遵医嘱用抗生素,且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进行合适应对。 一、观察喉咙状况 首先要观察喉咙疼痛的具体表现,比如是否有红肿、是否有异物感、是否伴随发热等症状。不同的表现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因,例如喉咙单纯红肿可能是普通的咽喉炎,若伴随发热且喉咙有疱疹等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等。 二、一般缓解措施 (一)保持口腔清洁 年龄适宜的人群可以使用温盐水漱口,一般每次用温盐水含漱10-15秒左右,每天多次。温盐水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减轻喉咙的炎症反应。儿童的话要注意避免误吞盐水,可适当减少含漱的量和时间。 对于成年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使用具有杀菌功效的口腔含漱液,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避免过敏等情况。 (二)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温水,保持喉咙湿润,有助于缓解疼痛。每天的饮水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儿童则要根据年龄适量饮水,比如幼儿每天可能需要600-1000毫升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喉咙部位的炎性分泌物,减轻对喉咙黏膜的刺激。 (三)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喉咙黏膜,加重疼痛。也要避免食用过烫、过冷的食物,以免对喉咙造成不良刺激。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吞咽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乎的蔬菜等。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确保其安全吞咽,同时保证营养摄入。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应对(若有明确病因) (一)普通咽喉炎 如果是普通咽喉炎导致的喉咙痛,除了上述一般措施外,成年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一些局部的含片,如西瓜霜含片等,其有一定的清咽利喉、减轻疼痛的作用。但儿童使用含片要谨慎,避免误吸等风险。 (二)疱疹性咽峡炎 如果是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喉咙痛,一般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这种情况下,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发热的儿童,要密切监测体温,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情况,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三)细菌感染导致的喉咙痛(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喉咙痛,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具体用药要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对于儿童,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谨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喉咙疼痛是否缓解、体温是否恢复正常等。 总之,当喉咙好痛时,首先要通过观察症状初步判断情况,然后采取一般缓解措施,若有明确病因则针对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等)的特点进行合适的应对。

    2025-10-13 12:46:33
  • 怎么判断是不是神经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表现为无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或颅内有异常声响,不同年龄段表现略有差异,需排查听力相关情况、全身系统疾病及头部外伤史,医学检查包括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耳鸣相关检查(耳声发射检查、听性脑干反应)、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综合多方面结果判断是否为神经性耳鸣,怀疑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诊断。 一、症状表现方面 神经性耳鸣主要表现为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或颅内产生持续或间歇性的异常声响,声音的性质多样,可为蝉鸣声、嗡嗡声、咔嗒声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可能都有发生,但具体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比如儿童可能更难准确描述耳鸣症状,但会表现出抓耳、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老年人出现神经性耳鸣时,可能同时伴有听力下降等情况,且往往受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 二、伴随症状及相关病史排查 1.听力相关情况:神经性耳鸣常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需要排查既往是否有耳部感染史,比如儿童时期有过严重的中耳炎病史,就可能增加日后发生神经性耳鸣的风险;成年人有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史,也可能导致听力受损进而引发耳鸣。 2.全身系统疾病:一些全身系统疾病也可能与神经性耳鸣相关,像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耳鸣;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累及内耳神经,导致神经性耳鸣的出现。另外,有无头部外伤史也需要考虑,头部外伤可能损伤耳部相关神经结构,引发神经性耳鸣。 三、医学检查方面 1.听力学检查 纯音听阈测试:通过该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神经性耳鸣患者可能存在不同频率的听力下降,比如在某些高频区域出现明显的听阈提高。儿童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时需要采用合适的行为观察法等辅助手段来准确评估听力;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和配合度问题,也需要耐心引导进行测试。 声导抗测试:能反映中耳的功能状态,神经性耳鸣患者中耳功能一般多无明显异常,但可以排除中耳病变导致的耳鸣情况。 2.耳鸣相关检查 耳声发射检查:主要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神经性耳鸣患者耳声发射可能存在异常,比如诱发性耳声发射幅值降低等情况。 听性脑干反应(ABR):可以客观评估听神经及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对于判断神经性耳鸣是否与听神经通路病变相关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ABR检查时,测试条件和对结果的解读需要考虑其生理发育或退变特点,比如儿童的ABR波形与成人有差异,需要专业人员准确分析。 3.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排查颅内是否存在病变,如听神经瘤等占位性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压迫听神经引发神经性耳鸣。对于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要做好镇静等准备工作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老年人若有幽闭恐惧症等情况,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安抚和相应准备。 通过综合症状表现、伴随症状及相关病史询问,结合听力学检查、耳鸣相关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来判断是否为神经性耳鸣。如果怀疑有神经性耳鸣,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2025-10-13 12:45:15
  • 颈椎病引起的耳鸣怎么治疗

    颈椎病引起耳鸣的机制是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致其功能紊乱,进而干扰耳部神经传导通路;非药物治疗有颈椎牵引、物理治疗(热敷、按摩推拿、针灸治疗);药物可辅助治疗,如神经营养药物;严重时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有风险需评估,治疗需综合多因素采取个体化方案,优先非药物治疗,必要时药物或手术。 一、病因机制 颈椎病引起耳鸣的机制主要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颈椎的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可能影响到颈部的神经、血管结构,进而干扰了与耳部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使得耳部出现耳鸣等症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史等生活方式及病史因素可能增加颈椎病发生风险,从而间接影响耳鸣的产生。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椎长期处于前屈姿势,容易导致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病变,增加颈椎病引发耳鸣的可能性。 二、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颈椎牵引 通过牵引装置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等结构的压迫。对于合适的患者(无严重颈椎失稳等禁忌证),可改善颈部神经根、血管等受压迫状况,从而缓解耳鸣。一般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牵引重量、角度和时间等,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适当调整参数,但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进行。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等进行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维持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有皮肤感觉减退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避免烫伤。 2.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放松颈部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但需由经验丰富的推拿师操作,避免暴力推拿。对于老年患者或有严重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需评估后谨慎进行,防止造成颈椎损伤等不良后果。 3.针灸治疗:通过针刺颈部及相关穴位,调节经络气血。针刺不同穴位对颈部气血运行及神经功能有调节作用,从而可能改善耳鸣症状。但针灸操作需由专业针灸医师进行,遵循无菌操作等规范。 三、药物辅助治疗 虽然药物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某些药物可辅助缓解症状。例如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可营养受压受损的神经,对于因神经受压导致耳鸣的患者可能有一定帮助。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权衡利弊,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四、手术治疗 当颈椎病病变严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减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例如,对于颈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导致耳鸣等症状持续不缓解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但老年患者身体基础状况较差时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风险。 总之,颈椎病引起的耳鸣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再考虑药物辅助或手术治疗。

    2025-10-13 12:43: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