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北京医院

擅长:耳科疾病尤其是眩晕和耳聋、耳鸣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耳疾病的诊治、鼾症及咽喉疾病的处理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顽固性眩晕的诊断、手术及处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宋海涛,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1997-1998年在美国加洲圣地亚哥大学耳鼻咽喉科做访问学者; 2000-2002年分别到美国辛西那提大学和加洲戴维斯大学进修临床和研究工作。有30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耳鼻咽喉各类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及处理。主要研究领域是眩晕和耳聋、耳鸣,迄今已诊断治疗眩晕、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几万患者,开展了咽鼓管给药等治疗新技术,并对几百例顽固性眩晕患者进行内耳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熟练掌握窥镜下鼻科及喉科的手术治疗,完成耳鼻喉复杂手术。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对眩晕的研究分别获北京医院新技术奖和成果奖,参与课题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目前主持和已完成部级课题三项,任中华耳科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耳科疾病尤其是眩晕和耳聋、耳鸣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耳疾病的诊治、鼾症及咽喉疾病的处理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顽固性眩晕的诊断、手术及处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展开
  • 喉咙咳出白色粒状很臭怎么办

    喉咙咳出白色粒状很臭的物质多为扁桃体结石,较小结石可尝试清水漱口或轻柔用棉签等清理,自行清理困难或结石大则就医,医生会在局麻下用器械取出,反复出现者符合指征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患者需谨慎处理,家长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 一、可能原因 喉咙咳出白色粒状很臭的物质,通常考虑是扁桃体结石。扁桃体结石是由于扁桃体隐窝内的debris(碎屑)、细菌、死细胞、黏液等物质沉积、钙化形成的。扁桃体隐窝是扁桃体表面的小凹陷,容易积聚上述物质,当这些物质钙化后就可能形成白色粒状的结石,且因细菌分解会产生臭味。 二、处理方法 1.自行清理 较小结石:可以尝试用清水漱口,通过水流的冲击可能将较小的扁桃体结石冲出。对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的人群,可以用棉签等较软的工具轻轻尝试取出,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扁桃体。 注意事项:自行清理时要避免过度用力,尤其是儿童,因为儿童扁桃体相对娇嫩,过度用力可能导致扁桃体损伤、出血等情况。 2.就医处理 医生操作:如果自行清理困难或结石较大,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用专门的器械将扁桃体结石取出,例如用钳子等工具直接夹出结石。对于反复出现扁桃体结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证的话。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患者,若出现喉咙咳出白色粒状很臭的情况,由于儿童的扁桃体生理特点,更需要谨慎处理。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如结石大小、症状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尽量以温和、安全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对儿童的扁桃体造成过度损伤。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是否有发热、咽痛加重等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 总之,当出现喉咙咳出白色粒状很臭的情况时,可先尝试自行轻柔处理,若无法解决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如儿童、成人等)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合适措施。

    2025-10-13 09:59:50
  • 咽鼓管炎会耳鸣吗

    咽鼓管炎有可能引起耳鸣,其机制与炎症致咽鼓管管腔狭窄等影响中耳内耳功能有关,不同人群咽鼓管炎伴耳鸣有不同特点,还常伴耳痛、听力减退等表现,出现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据病因检查治疗,患者要注意保持鼻腔通畅等。 一、咽鼓管炎引发耳鸣的机制 咽鼓管炎导致耳鸣的具体机制较为复杂。从解剖结构来看,咽鼓管与中耳、内耳关系密切。当咽鼓管炎发生时,炎症刺激可能影响到内耳的微循环等。有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障碍会使中耳内压力失衡,这种压力变化可能通过蜗窗或前庭窗等结构影响内耳,进而导致耳蜗毛细胞等受到影响,引发异常的神经冲动,表现为耳鸣。 二、不同人群咽鼓管炎伴耳鸣的特点 儿童: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直,更容易发生咽鼓管炎。儿童患咽鼓管炎出现耳鸣时,可能还会伴有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耳部相关表现,如是否频繁抓耳、对声音反应异常等。儿童咽鼓管炎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咽鼓管黏膜炎症蔓延至咽鼓管。 成人:成人咽鼓管炎引发耳鸣时,耳鸣的表现可能相对多样。一些成人可能会感觉到持续或间歇性的耳鸣,其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病情,比如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可能会加重耳鸣症状。成人咽鼓管炎的病因可能有过敏因素、鼻腔鼻窦疾病等,如过敏性鼻炎可能导致咽鼓管黏膜水肿,引发咽鼓管炎及耳鸣。 三、咽鼓管炎伴耳鸣的其他相关表现及应对 除了耳鸣,咽鼓管炎还可能伴有耳痛、听力减退等表现。如果出现咽鼓管炎伴耳鸣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耳部检查、听力测试等相关检查来明确病情。对于咽鼓管炎的治疗,会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感染性咽鼓管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嘱。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等不良行为,这有助于改善咽鼓管的通气状况,对于缓解耳鸣等症状可能有一定帮助。

    2025-10-13 09:58:30
  • 喉咙里卡东西多久能掉

    喉咙里卡东西后不会自行掉落,不同卡物情况、就医处理方式及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细小异物未排出会有不适,较大或尖锐异物需立即就医,儿童和老年人卡东西更需重视,应及时采取合适措施处理,尽快就医解决问题。 一、不同卡物情况及处理时机 细小异物:若卡的是非常细小且表面光滑的异物,如少量细碎的食物残渣等,若没有及时通过咳嗽等方式排出,一般不会自行掉落,且可能会引发咽部异物感等不适,长时间不处理可能会导致局部炎症等问题,应尽快通过咳嗽尝试排出,若无法排出需及时就医。 较大或尖锐异物:如果卡的是较大的异物,比如骨头等尖锐或边缘不光滑的物体,不仅不会自行掉落,还会持续对咽喉部黏膜造成损伤,可能会引起剧烈疼痛、出血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处理,拖延时间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异物嵌入深部组织、引发感染扩散等。 二、就医处理方式 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医生会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来观察异物的位置,对于位置较浅的异物可以直接用器械取出。 电子喉镜或支撑喉镜手术:如果异物位置较深,可能需要在电子喉镜或支撑喉镜下进行手术取出异物。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喉咙卡东西时更需重视,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不能准确告知卡物情况,且儿童咽喉部相对狭窄,异物更容易造成梗阻等严重后果。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异常表现,如哭闹、流口水、呼吸困难等,一旦怀疑卡东西需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喉咙卡东西后就医不及时可能会增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老年人自身感觉可能相对迟钝,对卡东西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更要提高警惕,一旦有咽部异物感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总之,喉咙里卡东西后不会自行掉落,应根据卡物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处理,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要重视,尽快就医解决问题。

    2025-10-13 09:56:52
  • 咽喉乳状瘤会自愈吗

    咽喉乳状瘤一般不会自愈,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会逐渐增大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有复发及恶变可能,儿童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且气道狭窄风险高,成人患者有基础疾病时也需积极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干预措施。 病因与特点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咽喉乳状瘤的主要病因,病毒感染后会在喉部上皮细胞内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乳状新生物。儿童患咽喉乳状瘤可能与母体感染HPV垂直传播有关,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力较低有关。 危害与治疗必要性 咽喉乳状瘤会逐渐增大,可能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呼吸功能。由于其有复发倾向,且存在恶变的可能(虽然恶变概率较低,但一旦恶变会严重威胁健康),所以一般需要积极治疗,而不会自行消退。对于儿童患者,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咽喉乳状瘤带来的呼吸不畅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更需要及时干预。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咽喉乳状瘤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毒清除能力相对较弱,疾病进展可能更快。而且儿童的气道较狭窄,咽喉乳状瘤引起呼吸困难的风险更高,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应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等,但手术需要充分评估儿童的耐受情况等。同时,要注意加强儿童的营养等支持,以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这不能替代针对咽喉乳状瘤的专业治疗。 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如果免疫力正常,也需要积极治疗咽喉乳状瘤,因为即使成人免疫力相对较好,肿瘤持续存在也会带来上述一系列如声音嘶哑、可能恶变等问题。而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疾病的成人患者,咽喉乳状瘤的治疗更要谨慎且积极,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对肿瘤的应对能力,需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和咽喉乳状瘤的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咽喉乳状瘤通常不会自愈,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

    2025-10-13 09:55:48
  • 喉咙息肉会癌变吗

    喉咙息肉一般癌变概率低,但受息肉类型、持续刺激因素、个体差异等影响,若出现声音嘶哑加重等异常需警惕癌变,应重视喉咙息肉问题,异常及时就诊保障喉部健康。 一、喉咙息肉的性质 喉咙息肉多是由于长期用声过度、发声不当、上呼吸道感染、吸烟等因素引起,病理上主要是声带组织的良性增生,表现为声带表面或边缘的半透明新生物,通常生长缓慢。 二、癌变的相关因素 1.息肉的类型: 声带息肉中,广基型息肉相对更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总体癌变风险仍低。 如为不典型增生的息肉样病变,存在一定潜在恶变倾向,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2.持续刺激因素: 若患者持续存在用声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因素,会持续刺激喉部组织,可能增加息肉发生不良变化的风险。比如长期大量吸烟者,喉部受到烟草中有害物质的持续刺激,息肉发生异常改变的几率会比不吸烟人群高。 对于有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不愈的患者,喉部环境持续处于炎症状态,也可能影响息肉的转归,虽然不是直接导致癌变的必然因素,但会增加不确定性。 3.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的喉部组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不同,有的患者即使有息肉及相关刺激因素,息肉也长期稳定不发生癌变;而有的患者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息肉出现异常增殖变化。例如,有研究发现,某些具有特定基因易感性的个体,相对更易出现息肉的不良转归,但这种基因相关的情况在喉咙息肉癌变中所占比例较小。 三、警惕癌变的信号 如果喉咙息肉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加重、持续不缓解,喉咙疼痛明显且药物治疗无效,颈部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或者息肉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等情况,应高度警惕癌变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喉镜下活检等,以明确病变性质。 总之,喉咙息肉癌变几率较低,但不能掉以轻心,患者应重视喉咙息肉相关问题,出现异常表现及时就诊,通过规范的检查和处理来保障喉部健康。

    2025-10-13 09:54: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