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北京医院

擅长:耳科疾病尤其是眩晕和耳聋、耳鸣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耳疾病的诊治、鼾症及咽喉疾病的处理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顽固性眩晕的诊断、手术及处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宋海涛,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1997-1998年在美国加洲圣地亚哥大学耳鼻咽喉科做访问学者; 2000-2002年分别到美国辛西那提大学和加洲戴维斯大学进修临床和研究工作。有30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耳鼻咽喉各类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及处理。主要研究领域是眩晕和耳聋、耳鸣,迄今已诊断治疗眩晕、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几万患者,开展了咽鼓管给药等治疗新技术,并对几百例顽固性眩晕患者进行内耳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熟练掌握窥镜下鼻科及喉科的手术治疗,完成耳鼻喉复杂手术。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对眩晕的研究分别获北京医院新技术奖和成果奖,参与课题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目前主持和已完成部级课题三项,任中华耳科杂志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耳科疾病尤其是眩晕和耳聋、耳鸣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中耳疾病的诊治、鼾症及咽喉疾病的处理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顽固性眩晕的诊断、手术及处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展开
  • 鼻炎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鼻炎有一定遗传倾向,变应性鼻炎遗传倾向较明显,部分非变应性鼻炎也可能与遗传有关,有鼻炎家族史人群可通过避免接触变应原、增强体质等降低下一代患病风险,孕期及新生儿期也需注意相关事项来降低风险。 遗传因素在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具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变应性鼻炎,子女患变应性鼻炎的概率会增加;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变应性鼻炎,子女患病概率则更高。这是因为变应性鼻炎与基因有关,存在一些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会增加个体对变应原产生免疫反应的易感性。例如,有相关研究通过对大量家庭的调查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家族中,亲属患该病的几率比普通人群显著升高。 非变应性鼻炎:部分非变应性鼻炎也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联,但相对变应性鼻炎来说,遗传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弱。比如一些先天性的鼻腔结构异常导致的鼻炎,如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等,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有家族遗传倾向。不过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见。 降低遗传影响的措施 对于有鼻炎家族史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变应原(对于变应性鼻炎人群),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床单、被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增强体质,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以降低鼻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婴儿期合理添加辅食,随着年龄增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孕期及新生儿期的注意事项:如果父母有鼻炎,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的物质和环境,减少胎儿受到不良因素影响的几率。对于新生儿,要注意保持其生活环境的卫生,避免过早接触过多的变应原等。比如,新生儿的被褥要经常清洗晾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总之,鼻炎有一定遗传可能性,但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可以降低下一代患鼻炎的风险。

    2025-10-09 10:43:37
  • 正常的扁桃体是什么样

    正常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扁桃体窝内,呈扁卵圆形,表面有10-20个深浅不一隐窝;不同年龄段大小有差异,儿童时期相对较大,成人多缩小;颜色淡红、质地柔软有韧性,表面黏膜光滑、界限清晰;儿童时期扁桃体活跃,老年人渐萎缩,需了解其各方面特点以判断是否正常。 正常扁桃体的大小情况 正常情况下,儿童扁桃体在6个月已发育,1-2岁时扁桃体增大,4-10岁时发育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所以不同年龄段扁桃体大小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时期扁桃体相对较大,但未超过咽峡前柱和后柱为正常范围;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通常不超过咽峡的前后柱。如果扁桃体超过咽峡前后柱,但无明显症状等也可能属于正常生理性肥大情况,但需要结合个体具体情况判断。 正常扁桃体的颜色与质地 正常扁桃体颜色呈淡红色,质地柔软但有一定韧性。其表面黏膜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没有异常的充血、肿胀、溃疡等表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扁桃体的血液循环和淋巴组织状态维持在稳定水平,所以颜色和质地保持相对稳定的正常状态。 特殊人群正常扁桃体的特点 儿童:儿童时期扁桃体相对活跃,因为处于免疫系统发育阶段,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发挥重要作用。但此阶段要注意观察扁桃体是否有异常增大影响呼吸等情况,比如有的儿童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导致扁桃体短期内肿大,但如果是生理性肥大且不影响呼吸等功能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老年人:老年人扁桃体逐渐萎缩,体积变小,质地相对更硬,黏膜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薄等改变,但仍应保持正常的结构完整性,没有异常的病理改变,如无新生物等情况。 正常扁桃体具有上述的外观、大小、颜色质地等方面的特点,在不同人群中有其相应的生理变化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了解有助于判断扁桃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的扁桃体病变情况。

    2025-10-09 10:42:51
  • 慢性外耳道炎传染吗

    慢性外耳道炎一般不具传染性,其由局部因素(外耳道潮湿、耵聍栓塞等异物残留、局部用药不当)和全身因素(糖尿病等致免疫力降、贫血等全身性营养不良)引起,需针对病因治疗预防来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局部因素: 外耳道局部环境的改变,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多见于游泳后未及时将外耳道擦干等情况,潮湿环境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繁殖,进而引发炎症。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游泳等行为导致外耳道潮湿,如儿童游泳后若未正确处理耳部,就易增加患病风险;成年人长时间在潮湿环境工作或生活,也可能受影响。 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栓塞、异物残留等,会破坏外耳道的正常微生态环境,为炎症发生创造条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耵聍分泌异常或不慎进入异物而患病,儿童可能因好奇将小物件塞入外耳道,成年人可能因耵聍腺分泌旺盛等原因出现耵聍栓塞。 局部用药不当,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对外耳道皮肤产生刺激,损伤皮肤屏障,引发炎症。不同用药习惯的人群都可能因用药不当患病,如部分患者自行长期使用某些滴耳液等。 全身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外耳道局部抵抗力也随之降低,容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慢性外耳道炎。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都较易出现这种情况,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真菌生长繁殖,且机体修复能力下降,使得炎症难以消退。 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全身性营养不良状况,会影响外耳道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增加患慢性外耳道炎的几率。不同营养状况的人群都可能受影响,儿童若存在挑食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成年人长期节食等也可能引发相关问题。 总之,慢性外耳道炎主要是由局部和全身多种非传染性因素引起,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需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预防,以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2025-10-09 10:40:58
  • 扁桃体发炎如何处理

    扁桃体发炎需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进清淡易吞咽食物避刺激,病毒感染对症治疗(体温高物理降温、咽痛用含片),细菌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儿童要关注体温精神、饮食软烂且谨慎用药,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且用药需多科评估,老年人兼顾基础疾病并监测相关指标。 一、一般处理 扁桃体发炎时首先需保证充足休息,让机体有能量对抗炎症。同时应多饮水,保持咽喉部湿润,促进新陈代谢以助排出毒素。饮食宜选择清淡、易吞咽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咽喉刺激。 二、感染类型评估与对应措施 1.病毒感染:多数扁桃体发炎由病毒引起(如普通感冒相关病毒等),一般采取对症治疗。若体温升高可通过物理降温(用温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缓解,若咽喉疼痛明显,可使用含服咽喉含片减轻局部症状。 2.细菌感染:若经医生判断为细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发炎,可能涉及使用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常见引发细菌性扁桃体发炎的病原体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抗生素使用可抑制细菌感染、控制炎症发展。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因儿童吞咽功能未完全成熟,应注意饮食软烂程度,避免呛咳。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治疗方式及药物。 2.孕妇:孕妇出现扁桃体发炎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口腔清洁等),若病情需用药,需由妇产科医生与耳鼻喉科医生共同评估,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扁桃体发炎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处理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用药需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变化,确保治疗扁桃体发炎时不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2025-10-09 10:40:16
  • 过敏性鼻炎会不会引起支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可能引发支气管炎,其炎症可通过鼻后滴漏等途径蔓延,儿童和成人群体表现有别,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积极控制鼻部症状,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注意生活中相关事项来预防。 炎症蔓延机制 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存在炎症反应,炎性介质等可通过鼻后滴漏等途径到达下呼吸道,引发下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例如,鼻黏膜产生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物质,可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到达支气管,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进而引发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关联 儿童群体:儿童过敏性鼻炎若未有效控制,发生支气管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患过敏性鼻炎时,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同时可伴有咳嗽、喘息等下呼吸道症状,当咳嗽持续不缓解且伴有咳痰、气促等表现时,需警惕支气管炎的发生。因为儿童呼吸道相对较为娇嫩,鼻黏膜与支气管黏膜相连,炎症更易扩散。 成人群体:成人过敏性鼻炎患者若病情反复,也可能逐渐发展为支气管炎。成人可能先有鼻部的过敏症状,如打喷嚏、鼻痒等,随后出现咳嗽,初期可能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咳痰,若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可变为脓性,同时可能伴有胸闷等支气管炎的表现。 预防与应对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积极控制鼻部症状,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等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以减少炎症向支气管蔓延的机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当孩子过敏性鼻炎出现下呼吸道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老年人本身呼吸道功能相对较弱,患过敏性鼻炎时更要重视,积极控制鼻炎症状,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及炎症蔓延的风险。

    2025-10-09 10:39: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