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中医消化肝胆、心脑、甲减及情绪相关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科研工作:1、医院种子基金: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病证的治疗规律,第一责任人。2、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中医文化遏制北京市城乡居民慢性病过程过快增长对策研究,为第一责任人。同时还参与张仲景经方、王凤仪思想中医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基金及世界卫生组织等的多项研究课题。学术兼职: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报(人民日报旗下)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 特约研究员。展开
个人擅长
中医消化肝胆、心脑、甲减及情绪相关病。展开
  • 肝郁气滞怎么调理

    通过生活方式、饮食、情志调节及中医传统疗法等多方面调理肝郁气滞,生活方式上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饮食要选疏肝理气、健脾食物,忌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情志上要管理情绪、用中医情志疗法;中医传统疗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各方面需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合理实施。 一、生活方式调理 (一)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至关重要。成年人一般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熬夜会影响肝脏的气血调节,加重肝郁气滞的情况。对于儿童,要保证充足的午睡和夜间睡眠,学龄前儿童每天需睡眠11-13小时,学龄儿童9-12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气机的调畅。 (二)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心状态。例如,太极拳中的缓慢轻柔的动作,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机,舒缓肝郁。对于女性,运动可根据自身生理周期调整强度,在经期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儿童则应选择趣味性强、适合其身体发育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但要注意运动安全,避免受伤。 二、饮食调理 (一)食物选择 1.疏肝理气食物:可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以芹菜为例,每100克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性凉、味甘辛,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不适。 2.健脾食物: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肝郁气滞常伴有脾胃功能的失调,所以可适当补充健脾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对于肝郁气滞伴有脾胃虚弱的人群较为适宜。 (二)饮食禁忌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辛辣食物容易动火耗气,加重肝郁;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气机的运行。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多食用膨化食品、高糖饮料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脾胃功能和情志状态。 三、情志调节 (一)情绪管理 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他人倾诉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例如,每天安排15-20分钟进行冥想,有助于平静内心,调节气机。对于女性,要关注自身的情绪变化,在经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情绪的调节,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释放情绪;儿童则需要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绪表达,及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情绪。 (二)中医情志疗法 可尝试五志相胜法等中医情志调节方法。例如,悲胜怒,当出现愤怒情绪时,可通过回忆一些令人悲伤的事情来调节,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悲伤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中医传统疗法调理 (一)针灸推拿 1.针灸:可选择太冲穴、期门穴、膻中穴等穴位进行针灸。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按摩或针灸太冲穴能够疏肝理气、调和气血。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对于肝郁气滞相关病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膻中穴属任脉,有宽胸理气的功效。针灸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 2.推拿:自我推拿可按摩胁肋部,从腋下开始,沿着胁肋部向下推揉,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能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对于儿童,推拿时要注意力度轻柔,由专业的儿科推拿医生进行操作更为安全合适。 (二)中药调理 在专业中医医生的辨证论治下,可使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等。但中药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辨证原则,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配,儿童使用中药更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2025-10-10 12:50:57
  • 脾虚火旺的症状

    脾虚火旺有多种常见症状,消化系统相关表现为食欲异常、腹胀腹痛、大便异常;全身症状有潮热盗汗、疲乏无力、面色潮红;口腔及眼部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视物模糊,各年龄段及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这些症状上有不同表现。 食欲异常:部分脾虚火旺者会出现食欲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因脾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正常腐熟水谷,从而使患者进食量减少,对食物缺乏兴趣,这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出现,尤其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的人群更易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少数人可能出现食欲亢进的情况,这是因为火旺扰动脾胃,使得胃肠功能紊乱,虽然有饥饿感但进食后并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腹胀腹痛:脾虚则气机运化不畅,火旺又可能生热,导致胃肠气滞、不通则痛,出现腹胀,疼痛多为胀痛,部位不定,时轻时重。儿童若出现脾虚火旺,可能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影响正常的玩耍和进食;女性在经期前后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若本身有脾虚火旺体质,更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加重的情况,这与经期身体气血变化影响脾胃功能有关。 大便异常:大便干结是常见表现之一,由于火旺灼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导致大便排出困难,粪便干结如羊屎状。而脾虚又使得大便的排泄无力,部分人可能出现大便黏腻不爽,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与热邪相搏,导致大便黏滞,排不尽感明显。老年人由于本身脾胃功能逐渐衰退,若有脾虚火旺情况,大便异常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且恢复相对较慢。 全身症状 潮热盗汗:午后或夜间出现潮热,即体温稍有升高,似有热自内向外透发,可伴有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止。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的人易出现,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会损伤脾胃,进而导致脾虚火旺,影响阴阳平衡,出现潮热盗汗症状。女性在更年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若本身有脾虚火旺体质,潮热盗汗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疲乏无力: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全身,火旺又消耗正气,所以患者常感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儿童若脾虚火旺,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参与剧烈活动;老年人则可能在日常起居中明显感觉体力不支,上下楼梯、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感到疲惫不堪,这与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气血生成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慢性疾病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面色潮红:面部出现潮红现象,多为两颧部潮红,这是因为火旺上炎,气血上涌于面所致。年轻人长期过度饮酒、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容易损伤脾胃,进而出现脾虚火旺,导致面色潮红;女性在妊娠期若饮食不当等原因出现脾虚火旺,也可能出现面色潮红情况,这与孕期身体的特殊生理变化以及饮食起居等因素相关。 口腔及眼部症状 口腔溃疡:口腔内反复出现溃疡,疼痛明显,这是由于脾虚火旺,虚火上炎于口所致。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如果偏食、挑食,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出现口腔溃疡;老年人由于口腔黏膜本身相对脆弱,加上脾胃功能减弱,出现口腔溃疡后愈合时间可能较长。 牙龈肿痛:牙龈红肿疼痛,多因胃火循经上炎牙龈所致。青少年时期如果口腔卫生不良,再加上喜食甜食、油炸食品等,容易引发脾虚火旺,出现牙龈肿痛;中老年人群若有牙周炎等基础口腔疾病,同时存在脾虚火旺情况,牙龈肿痛会更容易反复发作且症状较重。 视物模糊:眼睛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中医认为与肝火上扰头目有关,而脾虚又会影响气血的生成,不能充分滋养眼睛,从而导致视力方面的问题。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用眼过度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更易因脾虚火旺出现视物模糊,尤其是本身有脾胃功能不佳情况的人。

    2025-10-10 12:50:41
  • 什么叫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致肺气失宣引发,秋冬多见,有发热轻或无、流清涕、咳清痰、头痛身痛等症状,由劳累后抵抗力下降、风寒之邪入侵及正气不足等致病因起,可依症状等诊断鉴别,预防要保暖、避劳累、通风等,调养可食温热食物、保证休息。 一、风寒感冒的定义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属太阳经症,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在秋冬季节较多见,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二、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表现 发热情况:一般发热较轻,甚至可能没有明显发热,但怕冷比较明显,这是风寒感冒区别于风热感冒等其他感冒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怕冷表现,儿童可能会表现为蜷卧等。 鼻部症状:流清涕,鼻涕清稀如水样,成人和儿童都会出现此症状,儿童可能因鼻塞流涕影响呼吸和进食等。 呼吸道症状:咳嗽,咯痰清稀色白,成人及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出现咳嗽,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咳嗽情况,但能观察到咳嗽表现。咽痒,成人可能会自觉咽部发痒想咳嗽,儿童可能通过频繁清嗓子等表现出来。 全身症状:头痛,全身酸痛等,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因为身体不适不太能准确诉说但会以情绪等方式体现。 三、风寒感冒的病因机制 外界因素:人体劳累后抵抗力下降,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人体若不注意保暖,风寒之邪容易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对于儿童来说,因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儿童活泼好动,若穿衣过少或在寒冷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更容易遭受风寒之邪侵袭;成人若过度劳累后又吹风受凉,也易引发风寒感冒。 人体自身因素:当人体正气相对不足时,风寒之邪更易乘虚而入。比如老年人正气渐衰,相对更容易患风寒感冒;平时缺乏锻炼的人,体质相对较弱,也较易受风寒之邪影响而发病。 四、风寒感冒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如明显怕冷、流清涕、咳清痰等,结合发病季节多在秋冬等情况综合判断。对于儿童,还需结合家长描述的发病过程等情况来诊断。 与风热感冒等鉴别:风热感冒一般发热较重,有汗出,流黄涕,咳痰黄稠等表现;而风寒感冒发热轻或无发热,流清涕,咳痰清稀等,通过症状表现的差异来进行鉴别,不同年龄人群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有一定相似性,但仔细区分症状特点可鉴别。 五、风寒感冒的预防与调养 预防方面 生活方式:秋冬季节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儿童要特别注意颈部、脚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着凉;成人避免劳累过度,保证充足睡眠,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儿童可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天气过度户外运动;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风寒之邪积聚的机会。 特殊人群:老年人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居住环境温度,可适当增添保暖设施;儿童家长要关注儿童日常活动中的保暖情况,避免儿童在玩耍时出汗后吹风;孕妇若患风寒感冒需特别注意,因为孕妇体质特殊,应尽量通过避免诱因来预防,如穿着合适、避免劳累等,若不慎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因为不当用药可能会影响胎儿。 调养方面 饮食: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生姜红糖水,生姜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红糖能补充能量,儿童可以适量饮用,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烫;葱白粥也有一定发散风寒的作用,成人和儿童均可食用,儿童食用时粥要煮得软烂些。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以免加重风寒感冒症状。 休息:患病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成人应保证每天7-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儿童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一般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要求越长,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风寒之邪,促进身体恢复。

    2025-10-10 12:49:48
  • 女人脾虚肝火旺吃什么

    女人脾虚肝火旺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来综合调理,饮食上选择健脾、清肝降火食物,生活中要作息规律、调节情绪、适度运动,育龄和中老年女性还需分别注意自身特殊情况。 一、饮食调理之食物选择 (一)健脾食物 1.山药:山药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山药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如淀粉酶等成分,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对于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女性可将山药煮粥,如山药薏米粥,取适量山药、薏米,洗净后加水煮粥,常食可健脾。 2.芡实:芡实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可以将芡实与莲子、山药等一起煲汤,如芡实莲子山药汤,有助于改善脾虚导致的身体倦怠、食欲不振等情况。 3.白扁豆: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其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腹泻、乏力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以用白扁豆熬粥,或者与粳米一起煮成白扁豆粥食用。 (二)清肝降火食物 1.菊花:菊花具有清肝泻火的功效。常见的有杭白菊、胎菊等,女性可以用菊花泡水喝,能够缓解肝火旺引起的头晕、目赤等症状。例如,取适量胎菊,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2.芹菜:芹菜有清肝热的作用。芹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对于肝火旺导致的血压升高、面红目赤等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可以清炒芹菜,或者将芹菜榨汁饮用,但脾胃虚寒者要注意适量食用,因为芹菜性凉。 3.苦瓜:苦瓜能清热降火,对于肝火旺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苦瓜中含有苦瓜甙等成分,可凉拌、清炒或煲汤。不过,苦瓜性苦、寒,脾胃虚寒的女性不宜过多食用。 二、生活方式调整 (一)作息规律 女性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脾脏的运化功能。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尽量在11点之前入睡,让身体各脏器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调节脾虚肝火旺的状态。 (二)情绪调节 肝火旺与情绪密切相关,女性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练习瑜伽、冥想、听舒缓的音乐等。例如,每天抽30分钟左右练习瑜伽,通过身体的伸展和呼吸调节,放松身心,改善因情绪因素导致的脾虚肝火旺情况。 (三)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和肝脏的气血流通。女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散步可以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以微微出汗为宜,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太极拳则能通过柔和的动作调节身心,对于调理脾虚肝火旺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在饮食调理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全面,避免因为脾虚肝火旺影响受孕或孕期、哺乳期的健康。例如,在选择健脾食物时,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同时清肝降火的食物也要适量,避免过度食用寒凉食物影响月经周期等。如果有备孕计划,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确保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和肝脏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对于健脾食物的选择,可适当增加一些质地较为软烂的食物,如山药泥等;清肝降火的食物也要根据自身脾胃情况合理食用,避免因肝火旺出现血压升高等情况,同时运动要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如慢走等,避免剧烈运动对关节等造成损伤。 总之,女人脾虚肝火旺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来进行综合调理,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注意和调整。

    2025-10-10 12:49:19
  • 气虚的症状是怎么造成的

    气虚的引发因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年龄、性别致元气等储备不足)、后天失养(饮食、情志、劳逸因素影响脾胃等脏腑功能致气血生化不足)、疾病因素(不同年龄、性别及既往病史致正气耗伤出现气虚)。 一、先天禀赋不足 年龄因素:新生儿若存在先天禀赋不足的情况,可能导致元气亏虚,从而引发气虚。比如一些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不够,先天肾气、元气等储备相对不足,出生后就容易出现气虚相关表现。 性别因素:从先天角度而言,男女在先天禀赋上可能因个体差异存在气虚风险差异,但根本还是与遗传等先天因素导致的脏腑功能基础有关,若先天脏腑功能偏弱,就易出现气虚相关表现。 二、后天失养 饮食因素 年龄方面:对于婴幼儿,若喂养不当,如过早添加辅食不符合其消化能力,或长期母乳质量不佳等,会影响脾胃对营养的运化吸收,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引发气虚。儿童时期若挑食、偏食,长期摄入营养不均衡,也会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出现气虚。成年人若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同样会损伤脾胃,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使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虚。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若饮食上不注意调理,更易出现气虚情况。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偏好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导致气虚。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冷饮,会使脾胃受寒,阳气被遏,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气血,从而引发气虚。 情志因素: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志状态下,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以及脾胃的运化功能。从中医理论来讲,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会影响脾胃的升降运化;同时,忧思过度也会损伤脾胃。比如一些长期压力大、工作紧张的人群,容易出现肝郁脾虚的情况,进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引发气虚。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可能因面对的生活压力等不同,情志对气血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但总体都会通过影响脏腑功能而导致气虚。 劳逸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若过度玩耍,不知节制,消耗过多体力和精力,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气血不足而气虚。老年人若过度劳累,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操心家务等,会耗伤正气,导致气虚;而过度安逸,缺乏运动,会使脾胃功能减退,气血生成减少,也易引发气虚。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都会耗伤人体正气。体力劳动过度会损伤筋骨,消耗气血;脑力劳动过度会耗伤心神,影响脾胃运化,最终导致气虚。而长期缺乏运动,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从而出现气虚表现。 三、疾病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某些疾病后导致气虚的情况不同。儿童时期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会损伤肺气等,导致气虚;老年人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等,疾病长期消耗人体正气,容易出现气虚。 性别因素:女性在患病方面,若患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等,长期失血会导致气血亏虚,引发气虚;男性若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等,也会因疾病导致正气耗伤出现气虚。同时,不同疾病对不同性别患者正气的消耗程度可能因个体体质等差异有所不同,但根本是疾病导致人体正气受损,影响气血生成、运行等而出现气虚。 病史因素:若既往有大病、久病病史,如大病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或久病导致脏腑功能严重受损,都会使人体正气不足,出现气虚。例如,患重症肺炎后,经过治疗虽病情好转,但正气大伤,易出现气虚表现,如气短、乏力等;有长期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的生成和代谢,也容易导致气虚。

    2025-10-10 12:47: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