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中医消化肝胆、心脑、甲减及情绪相关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科研工作:1、医院种子基金: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病证的治疗规律,第一责任人。2、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中医文化遏制北京市城乡居民慢性病过程过快增长对策研究,为第一责任人。同时还参与张仲景经方、王凤仪思想中医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基金及世界卫生组织等的多项研究课题。学术兼职: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报(人民日报旗下)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 特约研究员。展开
个人擅长
中医消化肝胆、心脑、甲减及情绪相关病。展开
  •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

    可通过艾灸腹部的神阙穴、天枢穴,背部的大肠俞穴、脾俞穴,下肢的足三里穴、支沟穴来改善便秘,不同年龄、性别及有特殊病史人群艾灸各穴位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腹部相关穴位 (一)神阙穴 1.位置:位于脐中央。 2.作用原理:神阙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穴位,艾灸神阙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神阙穴能影响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改善便秘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便秘,艾灸神阙穴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成年人艾灸神阙穴相对操作较易掌握温度,但也需谨慎。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艾灸神阙穴前应咨询医生,确保安全。 (二)天枢穴 1.位置: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 2.作用原理: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艾灸天枢穴对肠道的气机调畅有良好作用,能调节大肠的传导功能。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人群容易出现便秘,艾灸天枢穴可以辅助改善因久坐导致的肠道蠕动减慢问题。对于女性,经期等特殊时期艾灸天枢穴需注意保暖等情况;男性艾灸天枢穴也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操作。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艾灸天枢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背部相关穴位 (一)大肠俞穴 1.位置: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作用原理:大肠俞穴是大肠之气在背部输注的穴位,艾灸大肠俞穴可调节大肠的功能,增强大肠的传导排泄能力。不同年龄的人群,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衰退容易便秘,艾灸大肠俞穴对其有一定帮助,但操作时要注意艾灸的强度和时间;对于青少年,若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便秘,艾灸大肠俞穴也可作为辅助手段。有腰椎疾病病史的人群,艾灸大肠俞穴时要避免加重腰椎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脾俞穴 1.位置: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作用原理:脾主运化,艾灸脾俞穴可以健脾和胃,促进运化功能,从而间接改善便秘情况。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可能因体质等因素更易出现脾虚导致的便秘,艾灸脾俞穴有一定调节作用;男性若存在脾虚问题也可通过艾灸脾俞穴来改善。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人群容易脾虚,艾灸脾俞穴可辅助调理。有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艾灸脾俞穴前需咨询医生。 三、下肢相关穴位 (一)足三里穴 1.位置:位于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2.作用原理:足三里穴是强壮要穴,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气血生化,对于肠道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儿童便秘时,若需艾灸足三里穴,要注意穴位的准确和艾灸的温和;成年人艾灸足三里穴可以作为日常保健改善便秘的方法之一。对于有下肢血管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艾灸足三里穴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等情况,避免因艾灸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问题。 (二)支沟穴 1.位置: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2.作用原理: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有通调三焦气机的作用,对于调理肠道气机不畅引起的便秘有较好效果。不同年龄人群,如孕期女性便秘,艾灸支沟穴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老年便秘患者也可通过艾灸支沟穴来辅助缓解便秘状况。有上肢神经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艾灸支沟穴时要考虑对上肢神经等的影响,咨询医生后再操作。

    2025-10-10 12:11:09
  • 有哪些治阳虚的方法

    为改善阳虚状况,可从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理、中医调理三方面入手。生活方式上要保暖防寒、适度运动;饮食要食用温热性食物、避免生冷寒凉食物;中医调理可艾灸关元等穴位、遵医嘱用温阳中药。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儿童运动需有趣安全、食用温热食物要安全易消化,艾灸要防烫伤,用中药需遵医嘱等。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保暖防寒:阳虚者多畏寒怕冷,应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增减衣物,尤其要重视腰腹部、足部等部位的保暖。冬季外出时佩戴围巾、帽子、手套等,避免受寒邪侵袭。因为寒邪易伤阳气,保暖可减少阳气的耗散,对于维持机体阳气的正常状态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保暖需求有差异,儿童新陈代谢快但体温调节能力弱,需注意穿着合适厚度的衣物;老年人阳气渐衰,更要加强保暖。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振奋阳气。可选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方式。散步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慢跑可提高心肺功能,激发阳气;太极拳和八段锦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配合,能调理身体气机,提升阳气。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不同年龄,儿童运动应注重趣味性和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损伤;老年人运动要缓慢,避免关节损伤等。有病史者运动需遵循医生建议,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要控制强度和时间。 二、饮食调理 1.食用温热性食物:可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来温补阳气,如羊肉、牛肉、韭菜、桂圆、核桃等。羊肉性温,能温中补虚、补肾壮阳,是阳虚者较好的食补食材;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作用;韭菜具有温肾助阳的功效;桂圆能补益心脾、温补阳气;核桃可补肾温肺。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有不同特点,儿童食用需注意食材的安全性和易消化性,如羊肉可做成软烂的汤品;老年人食用要注意适量,避免消化不良。 2.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阳虚者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之品,如冷饮、生鱼片、苦瓜、西瓜等。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进而影响阳气的生成和输布。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冷饮会使脾胃受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阳气的正常功能。 三、中医调理方法 1.艾灸: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刺激来温通经络、温补阳气。可选择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关元穴是人体元气所存之处,艾灸关元能培补元气;气海穴有调理气机、补肾固精的作用;命门穴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艾灸命门可温补肾阳;肾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的部位,艾灸肾俞能补益肾气。艾灸时要注意温度和距离,避免烫伤皮肤。不同年龄人群艾灸需注意,儿童皮肤娇嫩,艾灸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距离;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也需注意防止烫伤。 2.中药调理:可在医生辨证论治下使用一些温阳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例如金匮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右归丸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但中药的使用需严格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用药,不同年龄、性别、病史的人用药有严格禁忌和注意事项,如儿童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温阳中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用药;有肝肾疾病等病史者使用中药更需谨慎评估。

    2025-10-10 12:10:45
  • 宫寒刮痧刮哪个部位

    腹部的神阙穴、关元穴,背部的命门穴、肾俞穴,下肢的三阴交穴对宫寒有调理作用,但不同人群操作需注意,如孕妇禁刮痧神阙穴,儿童慎对部分穴位刮痧等。 一、腹部相关部位 1.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脐中部,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中医认为宫寒与人体阳气不足、寒邪凝滞胞宫有关,神阙穴有温补元气、调理脏腑的作用。通过刮痧刺激神阙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腹部阳气的运行,缓解宫寒引起的腹痛、怕冷等症状。一般采用温和的刮痧手法,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对于女性而言,特别是有宫寒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的人群,刺激神阙穴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止刮痧神阙穴,因为孕妇的腹部皮肤敏感度高,且刮痧可能会对子宫产生刺激,有引发流产的风险。 2.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从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推测,刮痧关元穴对于宫寒有调理作用。它能够补益肾气、温阳散寒。对于因宫寒出现腰膝酸软、月经量少色暗等症状的女性,刮痧关元穴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操作时,要注意刮痧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皮肤损伤。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成年女性若有宫寒问题可以考虑适当刮痧关元穴,但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建议轻易对关元穴进行刮痧操作,以免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二、背部相关部位 1.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穴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与肾脏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宫寒多与肾阳不足有关,刮痧命门穴可以温补肾阳,进而改善宫寒状况。对于有宫寒且伴有腰部冷痛、精神萎靡等症状的人群,刮痧命门穴有一定帮助。在刮痧时,要注意找准穴位位置,采用合适的刮痧工具和手法。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肾阳不足导致的宫寒都可以考虑通过刮痧命门穴来调理,但老年人由于皮肤较为松弛、脆弱,刮痧时要特别轻柔,避免刮伤皮肤。 2.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是肾脏的背俞穴,刮拭肾俞穴可以起到补肾益精、温阳散寒的作用。从中医角度看,宫寒往往与肾脏功能失调有关,通过刮痧肾俞穴能够调节肾脏功能,从而缓解宫寒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畏寒、不孕等。对于患有宫寒的女性,特别是有肾虚表现的,刮痧肾俞穴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价值。在操作时,要注意左右两侧肾俞穴刮痧力度尽量一致。对于儿童,由于其肾脏等器官还未完全成熟,不建议进行肾俞穴的刮痧操作,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下肢相关部位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中医认为,通过刮痧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对于宫寒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它可以改善女性因宫寒导致的月经不调、下肢寒冷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如果存在宫寒问题且有三阴交穴相关的调理需求,可以考虑适当刮痧三阴交穴。但对于儿童,由于其经络穴位与成人有差异,轻易刮痧可能会影响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所以不建议儿童刮痧三阴交穴。在刮痧三阴交穴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2025-10-10 12:10:07
  • 小儿推拿脾胃虚弱手法

    小儿推拿有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捏脊等操作,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摩腹可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运化,捏脊能调节阴阳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且各操作有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如补脾经操作轻柔避擦伤等,揉中脘力度适中避腹部外伤炎症等,摩腹避过凉刺激及禁用于腹部肿瘤急腹症等,捏脊适3岁以上小儿避脊柱问题及过饥过饱时操作。 一、补脾经 1.操作方法:术者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患儿拇指桡侧缘,约推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脾经为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从中医理论角度,脾主运化,通过旋推拇指桡侧缘这一操作,能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小儿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有改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其可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等功能来发挥对脾胃的调理作用。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年龄段脾胃虚弱的小儿,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以患儿皮肤不发红为度,避免擦伤患儿皮肤。对于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的小儿应谨慎操作。 二、揉中脘 1.操作方法:术者用手掌根或中指端揉患儿腹部中脘穴,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揉1-3分钟。 2.作用及原理: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通过揉按该穴位,可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它能调节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胃肠的消化环境,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年龄段小儿,操作时力度要适中,根据小儿的体质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对于腹部有外伤、炎症等情况的小儿不宜进行该操作。 三、摩腹 1.操作方法:术者用手掌掌面或四指摩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动,摩动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摩5-10分钟。 2.作用及原理:摩腹可起到调理脾胃气机、促进运化的作用。顺时针摩腹符合胃肠道的蠕动方向,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缓解腹胀,同时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大便不调等有改善作用。从中医角度是通过调节脏腑的气血运行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可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年龄段小儿,操作时手掌要温暖,避免过凉刺激小儿腹部。对于有腹部肿瘤、急腹症等情况的小儿禁止进行摩腹操作。 四、捏脊 1.操作方法:术者用双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自患儿长强穴起,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拿皮肤,交替捻动向前,一直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捏拿3-5遍。 2.作用及原理:捏脊能调节阴阳、调理脾胃、促进气血运行。通过对脊柱两侧膀胱经的刺激,可调整脏腑的功能,尤其是对脾胃的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改善脾胃虚弱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原理与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脏腑的气血供应等有关。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3岁以上能配合的小儿,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均匀,避免暴力。对于脊柱有皮肤破损、感染、脊柱畸形等情况的小儿不宜进行捏脊操作。小儿在过饥、过饱时也不宜立即进行捏脊。

    2025-10-10 12:09:42
  • 上火根尖周炎多久消肿

    上火根尖周炎消肿时间受炎症程度、治疗措施、患者自身因素影响,炎症轻、及时有效治疗、自身抵抗力强则消肿快,反之则慢,可通过开髓引流、药物辅助、增强自身抵抗力来促进消肿,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注意特殊护理要求。 炎症程度因素 轻度根尖周炎:根尖周组织破坏范围小,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此时通过开髓引流等简单治疗,炎症能较快得到控制,一般1周左右肿胀可逐渐消退。例如,一些年轻患者,根尖周组织修复能力较强,轻度根尖周炎在规范治疗后消肿较快。 重度根尖周炎:根尖周组织破坏广泛,有大量脓液积聚,炎症反应剧烈。这种情况下,消肿时间会明显延长,可能需要2-3周甚至更久。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相对缓慢,组织修复能力较弱,重度根尖周炎消肿时间可能较年轻人更长。 治疗措施因素 及时有效的治疗:一旦发现上火根尖周炎,及时进行开髓引流是关键。开髓引流能迅速缓解根尖周的压力,促进炎症消退。如果能在炎症早期就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消肿时间会大大缩短。比如,儿童患者如果能在根尖周炎早期就得到专业的开髓引流等治疗,消肿时间相对较短,因为儿童机体的修复潜能相对较大,但也需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治疗过程安全。 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如果延误治疗,炎症进一步扩散,会加重病情,导致消肿时间延长。例如,一些患者忽视根尖周炎的症状,没有及时就医,炎症持续发展,肿胀难以消退。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儿童根尖周炎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组织修复能力强,相对成人来说消肿可能更快。但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护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老年人身体各机能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功能,所以根尖周炎消肿时间可能较长,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其身体的耐受性等情况。 身体抵抗力:身体健康、抵抗力强的患者,根尖周炎消肿相对较快。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根尖周炎的消肿时间会受到影响,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炎症的控制和组织修复。比如糖尿病患者合并根尖周炎时,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根尖周炎的治疗,否则炎症难以消退。 促进上火根尖周炎消肿的措施 开髓引流:这是缓解根尖周压力、促进消肿的首要措施。通过开髓,使根尖周的脓液能够顺利引流出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操作时要注意遵循儿科或老年患者的特殊护理要求。儿童患者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哭闹导致操作困难;老年患者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防止发生意外。 药物辅助:可辅助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来控制炎症,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一般来说,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临床指征,不能滥用。 增强自身抵抗力:患者自身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炎症的消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保证其营养均衡,鼓励其适当运动(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慢走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025-10-10 12:07: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