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擅长:中医消化肝胆、心脑、甲减及情绪相关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科研工作:1、医院种子基金: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病证的治疗规律,第一责任人。2、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中医文化遏制北京市城乡居民慢性病过程过快增长对策研究,为第一责任人。同时还参与张仲景经方、王凤仪思想中医临床应用研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基金及世界卫生组织等的多项研究课题。学术兼职: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报(人民日报旗下)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 特约研究员。展开
个人擅长
中医消化肝胆、心脑、甲减及情绪相关病。展开
  • 夜里睡着后出一身都是汗是怎么回事

    夜里睡着后大量出汗先排查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睡前剧烈运动、进食辛辣或饮咖啡浓茶等生理性因素,若调整后仍频繁发作需就医,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血糖监测等辅助检查明确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肿瘤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炎等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一、生理性因素 1.环境因素:睡眠环境温度过高(如室温>28℃)、穿着过厚或盖被过厚,会使机体通过出汗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温度耐受不同,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易受影响,调整睡眠环境(如将室温调至22~24℃、减少衣物被褥)后多可缓解。 2.饮食因素:睡前剧烈运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或饮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可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引发盗汗,长期有睡前剧烈运动习惯者更易受饮食影响。 二、病理性因素 1.感染性疾病: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是常见原因,除盗汗外常伴低热、咳嗽、乏力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因免疫力低感染结核后盗汗表现可能有差异;细菌感染致脓毒症等也可伴随盗汗。 2.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致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多汗、盗汗,伴心慌、手抖、消瘦等,女性发病率相对更高。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尤其是低血糖反应后可能盗汗,老年人患糖尿病伴自主神经病变时,盗汗发生风险增加。 3.肿瘤性疾病:某些肿瘤(如淋巴瘤)致机体代谢紊乱,可引发盗汗,常伴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各年龄段肿瘤患者均可出现,不同肿瘤类型在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不同。 4.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影响汗腺分泌调节致盗汗,如中风后遗症患者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盗汗,既往有中风病史者风险较高。 5.其他慢性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时血液循环不畅,可致夜间盗汗,老年人心功能相对较弱,患病时需重视。 慢性肾炎: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盗汗表现。 当频繁出现夜里睡着后大量出汗时,先排查生理性因素,若调整后仍频繁发作,需及时就医,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甲状腺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血糖监测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10-16 12:25:07
  • 晚上睡觉时身体出汗是怎么回事

    夜间出汗可因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睡前食辛辣或饮咖啡浓茶等生理性因素引发,也可由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神经系统疾病、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导致,儿童需排查包裹过严及结核等并防生长发育迟缓,孕妇要排病理因素,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与健康状态。 一、生理性因素 1.环境因素影响:睡眠环境温度过高(如夏季室温过高或冬季室内保暖过度)、穿着过厚或盖被过厚时,人体通过出汗散热以维持体温平衡,调整环境温度、减少穿着盖被后出汗可改善。例如夏季夜间空调温度设置过高易引发此类出汗。 2.饮食因素影响:睡前食用辛辣食物、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其中的刺激性成分刺激交感神经,可导致睡眠中出汗。如大量饮用浓茶后,因茶中咖啡因作用,可能出现夜间出汗,调整饮食结构后多可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1.感染性疾病相关: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等,患者常出现夜间盗汗,多伴低热、咳嗽、乏力等,系结核杆菌感染致人体免疫反应引发夜间体温调节紊乱而出汗,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 2.内分泌疾病相关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多汗包括夜间出汗,常伴心慌、手抖、消瘦、食欲亢进等,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明确诊断。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夜间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伴心慌、手抖、饥饿感等,通过血糖监测等判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致汗腺分泌异常出现夜间出汗,需结合血糖及神经功能相关检查评估。 3.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影响汗腺正常调节致夜间出汗异常,患者常伴其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如血压波动、消化功能紊乱等,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辅助评估。 4.肿瘤性疾病相关:某些肿瘤如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夜间出汗,与肿瘤细胞释放物质影响体温调节有关,需结合肿瘤相关检查明确。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排查生理性包裹过严等情况,警惕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若伴生长发育迟缓等应及时就医。 孕妇:孕期代谢增加可能致夜间出汗,也需排除病理性因素,出汗过多影响休息时应咨询医生。 老年人:与内分泌功能变化、基础疾病等相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出现出汗异常,需关注基础疾病控制及整体健康状态。

    2025-10-16 12:23:50
  • 湿气重可以汗蒸吗

    湿气重人群可适当汗蒸,每周1-2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汗蒸前补水,过程中不适要停;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需咨询医生)、经期女性、皮肤破损或过敏者不宜汗蒸;不能仅依赖汗蒸祛湿,还可通过适量运动、调整饮食、保证睡眠等方式综合祛湿。 一、汗蒸对湿气重人群的益处 汗蒸是通过高温环境使人体出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中医角度来看,出汗有助于将体内的湿气通过汗液排出一部分。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汗蒸时人体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可促进身体的代谢废物排出,对于湿气重可能带来的身体代谢缓慢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例如有研究发现,定期进行汗蒸的人群,身体的微循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对于湿气重导致的身体沉重、困倦等不适有缓解效果。 二、需要注意的人群及情况 健康人群:一般湿气重的健康人群可以适当汗蒸,建议每周1-2次,每次汗蒸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汗蒸前适当补充水分,汗蒸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汗蒸时容易出现体温过高,导致脱水、惊厥等风险,所以儿童不建议汗蒸来应对湿气重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汗蒸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因汗蒸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如果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汗蒸前需咨询医生意见,因为高温环境可能加重心脏负担。 女性经期:女性在经期时身体较为虚弱,汗蒸可能会导致经血过多等情况,所以经期女性不适合汗蒸来处理湿气重问题。 皮肤有破损或过敏者:汗蒸时高温环境可能会刺激皮肤破损处,加重疼痛和感染风险,对于皮肤过敏者可能会使过敏症状加重,这类人群不宜汗蒸。 三、其他辅助祛湿方式 虽然汗蒸对湿气重有一定帮助,但不能完全依赖汗蒸来祛湿。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像慢跑、瑜伽等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排出湿气;在饮食上,减少食用生冷、油腻、甜食等容易加重湿气的食物,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等;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代谢调节,对于改善湿气重也有积极作用。 总之,湿气重的人群可以汗蒸,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并且结合多种方式综合祛湿。

    2025-10-16 12:23:22
  • 阿胶副作用是什么

    阿胶对胃肠功能较弱者可引发消化不良等症状因大分子难消化加重负担;对有出血倾向者过量食用会加重出血症状因干扰凝血机制;痰湿体质者食用会加重痰湿停滞致胸闷等;过敏体质者食用可引发过敏反应;孕早期有胎热或湿热内蕴的孕妇过量食用易增加流产风险,孕中晚期过量食用致胎儿过胖增加分娩难度;儿童消化系统等未成熟,过量食用易现消化不良、上火等问题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食用。 一、消化系统相关副作用 阿胶含有较多蛋白质等成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者,食用后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出现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因为阿胶中的大分子物质不易被快速消化吸收,加重胃肠道负担。例如,部分脾胃虚弱人群在过量食用阿胶后,会因胃肠蠕动减缓、消化酶分泌相对不足,导致食物在胃肠内滞留时间延长,进而出现上述不适表现。 二、出血倾向相关副作用 阿胶具有一定补血活血作用,对于本身存在出血倾向的人群,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的患者,过量食用阿胶可能加重出血症状。这是由于阿胶促进血液循环的特性可能干扰机体的凝血机制,使得原本异常的出血情况进一步加重。 三、体质适应性相关副作用 1.痰湿体质人群:阿胶较为滋腻,痰湿体质者本身体内湿气较重,食用后会加重体内痰湿停滞,出现胸闷、痰多、肢体困重等表现。因为阿胶的滋补特性阻碍了湿气的运化,导致痰湿在体内蓄积,影响机体正常的气机运行。 2.过敏体质人群:阿胶含有特定蛋白成分,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个体对阿胶中的蛋白成分产生免疫应答所致,属于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 四、特殊人群相关副作用 1.孕妇:孕早期有胎热或湿热内蕴情况的孕妇,过量食用阿胶可能影响体内阴阳平衡,增加流产风险,因阿胶的温补特性可能助长体内热势;孕中晚期过量食用阿胶,可能导致胎体过胖,增加分娩难度,这是由于阿胶的滋补作用在孕期后期过量时,会过度供给胎儿营养,导致胎儿体重超出正常范围。 2.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和代谢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阿胶中的成分较难消化代谢,且儿童体质多属“稚阴稚阳”,过量食用阿胶易出现消化不良、上火等问题,故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食用阿胶,以免加重其尚未完善的生理功能负担。

    2025-10-16 12:22:17
  • 牛黄解毒片的六个妙用是什么

    牛黄解毒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片剂,主要成分包括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等。除了治疗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外,它还有以下妙用: 1.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伴有神经痛。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适量的凡士林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 2.治疗牙龈炎:牛黄解毒片对牙龈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适量的蜂蜜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 3.治疗风火牙痛:风火牙痛是由风火邪毒侵袭人体,或脏腑虚火上炎所致。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火牙痛。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适量的蜂蜜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 4.治疗烫伤:轻度的烫伤可以用牛黄解毒片治疗。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 5.治疗冻疮: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冻疮。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适量的凡士林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 6.治疗鸡眼:鸡眼是由于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增生。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鸡眼。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适量的凡士林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牛黄解毒片虽然有很多妙用,但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牛黄解毒片含有雄黄,雄黄中含有砷,砷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孕妇服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2.过敏体质者慎用:牛黄解毒片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体质者慎用。 3.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牛黄解毒片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4.不宜长期使用:牛黄解毒片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药物依赖性。 5.注意饮食清淡:在使用牛黄解毒片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总之,牛黄解毒片虽然有很多妙用,但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025-10-16 12:21: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