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胃肠良恶性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殿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普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目前担任胃肠及胰腺病区疾病的诊疗工作,专业方向为胃肠及胰腺疾病微创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2013年第二届中华外科青年学者奖。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作者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译著作1部《实用大肠肛门病学》(2009年)。展开
个人擅长
胃肠良恶性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展开
  • 疝气微创手术的危害

    疝气微创手术存在多方面危害,包括麻醉相关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不同且个体差异可致过敏等;手术相关局部风险,有术后出血、感染、疝气复发等;远期潜在风险,对男性患者生育功能有潜在影响,还可能对身体外观及心理产生影响。 一、麻醉相关风险 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和机体发育尚未成熟,麻醉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可能存在麻醉诱导或维持过程中呼吸抑制、心率波动等风险。而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麻醉药物可能进一步影响其心肺功能,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几率。 个体差异导致的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过敏,这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可引发过敏性休克等危急重症,危及生命。 二、手术相关局部风险 术后出血:虽然疝气微创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仍存在局部血管损伤导致出血的可能。如果是小儿患者,其血管较细,止血相对困难;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可能较差,术后出血的风险相对更高。出血可能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 感染:手术部位存在感染的潜在可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其自身抵抗力下降,术后感染的风险会增加。感染可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若感染扩散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疝气复发:尽管微创手术有其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疝气复发几率。这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疝气的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复发性疝气患者再次手术时,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可能因previous手术而发生改变,复发风险相对更高。 三、远期潜在风险 对生育功能的影响(针对男性患者):如果是腹股沟疝气微创手术,对于年轻男性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精索等结构,存在一定概率影响生育功能,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罕见,与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以及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老年男性患者本身生育功能已处于衰退阶段,相对影响较小,但仍需关注手术对生殖相关结构的影响。 对身体外观及心理的影响:对于小儿患者,手术部位的微小瘢痕可能会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处于爱美的年龄段时,可能会导致患儿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而对于成年患者,虽然外观影响相对小儿患者较小,但仍可能因手术瘢痕等情况产生心理负担。

    2025-10-22 11:22:12
  • 手划破了要打破伤风吗

    手划破了是否需打破伤风分情况判断,依伤口清洁与否、深浅及污染情况,还有破伤风疫苗接种史、不同人群特殊情况而定,清洁表浅伤口感染风险低可能不需打,污染、深伤口等情况或未全程免疫者等需打,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有各自需谨慎考量之处。 清洁伤口:如果手划破的伤口比较清洁,比如是被干净的刀具等划破,且伤口较表浅,这种情况下感染破伤风杆菌的风险较低,可能不需要打破伤风。因为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喜欢在深而脏的伤口环境中生存繁殖,表浅清洁的伤口不利于其生长。 污染伤口:若伤口被泥土、铁锈、粪便等污染,或者伤口较深、伤口窄而深(如被生锈的钉子扎伤等),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打破伤风。因为污染的环境以及深的伤口为破伤风杆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感染破伤风的风险较高。 破伤风疫苗接种史考量 全程免疫者:如果之前按照规范完成了破伤风疫苗的全程免疫(通常是3针基础免疫加1针加强免疫),一般在受伤后如果是属于需要打破伤风的情况,通常加强1针破伤风类毒素即可。 未全程免疫或不详者:对于未完成全程破伤风疫苗接种的人,尤其是伤口属于污染或深伤口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TIG)。例如,全程免疫指的是儿童时期接种百白破疫苗等基础免疫,之后在合适时间进行加强免疫。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于手划破的情况更要谨慎判断。如果是儿童手划破,首先要评估伤口情况,如果是污染或深伤口,即使既往接种过疫苗,也需要按照免疫程序来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接种破伤风疫苗。因为儿童感染破伤风后的后果相对更严重,所以更要严格遵循破伤风的预防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对于手划破的情况,同样要关注伤口是否污染、深浅等情况。如果是可能感染破伤风的伤口情况,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因为老年人感染破伤风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较高。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手划破后,无论伤口情况如何,都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是否需要打破伤风。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也增加了感染破伤风等病菌的风险,所以这类患者更要严格按照伤口情况和自身疫苗接种史来决定是否进行破伤风的预防处理。

    2025-10-22 11:20:50
  • 急性阑尾炎为什么是转移性右下腹痛

    胚胎发育时阑尾起源于中肠且神经由内脏小神经传入,早期炎症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导致中上腹或脐周隐痛,随病情进展炎症扩散刺激腹膜壁层引发转移性右下腹痛,儿童表述弱需细察体征,女性妊娠等不影响机制但诊断要考虑相关因素,老年人反应迟钝致表现不典型但机制与其他人群一致。 一、胚胎发育与阑尾的神经支配 1.胚胎发育时,阑尾起源于中肠,其神经由内脏小神经传入。胚胎早期,阑尾的位置与盲肠相连于中肠的起始部,随着胚胎发育,盲肠的位置逐渐固定,而阑尾的位置开始发生变化,但神经传导的相关性持续存在。 2.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会通过内脏神经传导,由于胚胎发育时期神经传导的相关性,最初的疼痛感觉会反映在与阑尾神经传入相关的中上腹或脐周区域。 二、炎症扩散与牵涉痛机制 1.急性阑尾炎早期,阑尾出现炎症反应,此时炎症刺激局限,内脏神经传导的定位不精确,患者常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的隐痛等不适。 2.随着病情进展,炎症逐渐扩散,刺激到腹膜壁层。阑尾的位置靠近右下腹壁层腹膜,当炎症累及壁层腹膜时,躯体神经受到刺激,产生明确的定位疼痛,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这是因为壁层腹膜的神经支配是躯体神经,对疼痛的定位准确,所以患者会感觉到右下腹的固定疼痛。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体现 1.儿童: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急性阑尾炎时转移性右下腹痛的机制与成人相似。由于儿童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其体征变化,如是否有右下腹的固定压痛等,因为儿童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脐周不适,随着炎症进展才逐渐出现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 2.女性:女性的解剖结构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对于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的机制并无本质不同。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阑尾的位置,但神经传导和炎症扩散引发牵涉痛的机制仍然遵循上述的基本病理过程,只是在诊断时需要考虑妊娠等因素对阑尾位置和体征的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反应相对迟钝,急性阑尾炎时转移性右下腹痛可能不典型,有时炎症表现可能较为隐匿,但炎症发生发展导致牵涉痛的神经传导和病理机制与其他人群一致。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判断转移性右下腹痛时需要综合考虑,避免因基础疾病掩盖阑尾炎的典型表现。

    2025-10-22 11:19:29
  • 阑尾炎患者吃什么食物好

    阑尾炎患者可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如燕麦等,儿童可制成燕麦糊等,老年人合理控量;优选清淡易消化的米粥、软面条等,婴幼儿米粥要极软烂且温度适中,术后康复期老年人可在米粥加少量切碎煮烂的蔬菜末;可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儿童吃水果避免过凉可切块或制泥,老年人选易于咀嚼的品种;应严格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康复。 一、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阑尾炎患者可适当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减少便秘发生风险。以燕麦为例,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0.6克,适量食用可在保障营养的同时促进肠道健康。需注意儿童阑尾炎患者因咀嚼和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可将燕麦制作成燕麦糊等更易吞咽消化的形式;老年人则可根据自身肠胃耐受情况,合理控制摄入量,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导致肠胃不适。 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是阑尾炎患者的优选,如米粥、软面条等。米粥煮制过程中淀粉糊化充分,易于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肠胃负担。软面条同样属于温和易消化的食物,适合患者在恢复期食用。对于婴幼儿阑尾炎患者,米粥需煮至极为软烂的状态,且温度要适中,避免过烫或过凉刺激肠道;术后康复期的老年人可在米粥中适当添加少量蔬菜末等增加营养,但要确保食材充分切碎煮烂。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新鲜的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和水果(如苹果、橙子)富含维生素,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以菠菜为例,每100克菠菜含维生素C约32毫克,维生素C对伤口愈合等有一定益处。水果方面,苹果中的果胶等成分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橙子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儿童患者食用水果时需注意避免过凉,可切成小块或制成水果泥;老年人食用时要考虑牙齿咀嚼情况,选择易于咀嚼的水果品种,如香蕉等。 四、避免食用的食物类型 应严格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类食物会刺激肠道,可能加重阑尾炎患者的腹部不适症状。例如,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肠道蠕动异常,不利于病情恢复。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应杜绝此类食物的摄入,以保障肠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促进身体康复。

    2025-10-22 11:18:09
  • 破伤风发病有救吗

    破伤风可救治,治疗包括伤口处理、中和毒素、控制痉挛、抗生素治疗等,预后与年龄、伤口情况、治疗开始时间、并发症情况等有关,早期诊断治疗是改善预后关键。 一、治疗方法 1.伤口处理 首先要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清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异物等,用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冲洗,创造不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的环境。这是因为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清创可以减少局部厌氧环境。 2.中和毒素 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TIG)。破伤风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但对于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无效,所以应尽早应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效果相对更好。 3.控制痉挛 使用镇静药物来控制痉挛发作,如地西泮等。通过控制痉挛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地西泮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肌肉痉挛。 4.抗生素治疗 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杀灭破伤风梭菌。青霉素可以抑制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毒素的产生。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来说预后可能更差。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和恢复能力较弱。例如,儿童可能在痉挛控制、感染控制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的并发症。 2.伤口情况 如果伤口深、污染严重,那么破伤风梭菌感染的概率高,病情往往更重,预后相对较差。因为深而污染的伤口为破伤风梭菌提供了良好的厌氧环境,有利于其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3.治疗开始时间 发病后治疗开始时间越早,预后越好。如果延误治疗,毒素已经与神经组织结合,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患者发生严重痉挛、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4.并发症情况 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会显著影响预后。呼吸衰竭是破伤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不畅甚至停止,若不能及时有效纠正,会危及生命;肺部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总之,破伤风发病后通过及时、规范的综合治疗有救治的可能,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预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025-10-22 11:15: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