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剑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擅长:大血管、外周血管及淋巴管疾病的诊治,包括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外周动脉瘤,上、下肢动脉缺血、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手术及介入诊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大血管、外周血管及淋巴管疾病的诊治,包括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外周动脉瘤,上、下肢动脉缺血、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手术及介入诊疗等。展开
  • 女人静脉曲张有什么症状

    女人静脉曲张的症状主要包括腿部不适、肿胀、皮肤变化、蚓状突起等,严重可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皮肤湿疹、静脉炎等并发症。 1.腿部不适:初期,可能会感到腿部沉重、疲劳、疼痛,尤其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 2.腿部肿胀:由于静脉回流不畅,会导致腿部肿胀,尤其在下午或晚上更为明显。 3.皮肤变化:长期静脉曲张可能会导致皮肤营养不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变薄、皮肤溃疡等症状。 4.蚓状突起:腿部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呈蚯蚓状或团块状,这是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 5.其他症状:严重的静脉曲张可能会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皮肤湿疹、静脉炎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尤其是在早期,因此容易被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静脉曲张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皮肤坏死等。 对于有静脉曲张家族史、长期站立或久坐、肥胖、怀孕、口服避孕药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特别关注腿部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静脉曲张症状的女性,应采取以下措施: 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经常活动腿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穿紧身衣物和高跟鞋,选择舒适的鞋子。 2.抬高腿部:休息时,可将腿部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3.穿医用弹力袜:可以帮助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症状,预防病情进展。 4.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改善皮肤营养的药物等。 5.物理治疗:如压迫治疗、超声治疗等,可缓解症状。 6.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静脉剥脱术、静脉内激光治疗等。 总之,女人静脉曲张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加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5-10-17 10:41:18
  • 手上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手上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保守治疗有日常护理和压力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儿童手术需谨慎;激光治疗利用热效应使曲张静脉闭合,需精准操作;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射频能量使静脉壁收缩、闭合,需专业医生据情况操作且关注患者反应。 压力治疗:使用医用弹力手套或弹力绷带,通过外部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手部静脉曲张的症状。弹力手套或绷带的压力要适中,以不影响手部正常血液循环且能起到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为宜。一般建议白天佩戴,夜间可取下让手部放松。 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适用于症状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是高位结扎剥脱术等,通过手术将病变的静脉血管去除。但手术会有一定创伤,术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恢复期间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需谨慎考虑,优先选择保守治疗等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方式。 激光治疗 原理及过程: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曲张的静脉闭合。医生会将激光光纤插入曲张静脉内,通过发射激光能量破坏静脉壁,使其纤维化闭锁。激光治疗相对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对于手部静脉曲张的激光治疗,需要精准操作,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手部静脉情况进行详细评估,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要提前调整治疗方案,因为激光治疗可能会有出血风险等。 射频消融治疗 作用机制:通过射频能量使静脉壁收缩、闭合。将射频导管插入曲张静脉,释放射频能量,使静脉内膜损伤、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对于手上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也较为确切,但同样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操作。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手部的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等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的人群,要更加谨慎操作,确保治疗安全。

    2025-10-17 10:40:44
  • 静脉曲张初期的表现是什么

    静脉曲张初期症状为腿部有轻微酸胀疼痛,久站或行走后明显,休息可缓且傍晚时症状相对更明显;体征表现为腿部浅表静脉轻度扩张迂曲呈蚯蚓或条索状、皮肤温度稍高颜色基本正常且有轻度瘙痒感;长期站立工作者、孕期女性、有家族史人群相对易出现初期表现需留意。静脉曲张初期症状为腿部有轻微酸胀疼痛,久站或行走后明显,休息可缓且傍晚时症状相对更明显,体征表现为腿部浅表静脉轻度扩张迂曲呈蚯蚓或条索状、皮肤温度稍高颜色基本正常且有轻度瘙痒感,长期站立工作者、孕期女性、有家族史人群相对易出现初期表现需留意。 一、症状表现 静脉曲张初期时,患者常感腿部有轻微酸胀、疼痛,这种不适通常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较为明显,而经过休息后可有所缓解。部分人群还可能伴有腿部沉重感,尤其在傍晚时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 二、体征表现 1.浅表静脉改变:早期可见腿部浅表静脉轻度扩张、迂曲,外观上呈现出蚯蚓状或条索状的形态,这是静脉曲张初期较为典型的体征表现,静脉管径较正常状态稍有增粗。 2.皮肤温度与颜色:皮肤温度可能较周围正常皮肤略有升高,但皮肤颜色基本无明显异常改变,仍保持正常肤色,不过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皮肤瘙痒感,这与局部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轻微刺激有关。 三、特殊人群特点 1.长期站立工作者:由于腿部静脉承受的压力较大,这类人群更容易较早出现静脉曲张初期表现,需格外注意工作中的休息与腿部护理。 2.孕期女性:孕期体内激素变化以及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等因素,会增加静脉回流的阻力,使得孕期女性相对容易在初期出现静脉曲张相关症状与体征,应关注腿部状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3.有家族史人群:若家族中有静脉曲张病史,这类人群相对普通人群更易在初期出现静脉曲张相关表现,需密切留意腿部静脉情况,早期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

    2025-10-17 10:39:56
  • 血栓形成后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静脉血栓可致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轻者有症状重者危及生命且老年人更严重)及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致患肢肿胀等且肥胖者更明显),动脉血栓能引发脑动脉血栓致脑梗死(老年人及女性需关注)和冠状动脉血栓致心肌梗死(有病史者并发症风险高预后差),其他血栓包含内脏血管血栓致肠道问题(有基础病史者更严重)及微小血管血栓致组织损伤(儿童影响长远需干预)。 一、静脉血栓相关后果 1.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静脉内血栓形成后,血栓若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会阻塞血管,影响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等,重者可引发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老年人因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肺栓塞发生后后果更严重。 2.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长期可致静脉功能不全,出现色素沉着、溃疡等,肥胖人群因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此类局部后果可能更明显。 二、动脉血栓相关后果 1.脑动脉血栓引发脑梗死: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使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可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老年人脑血管储备功能差,脑梗死后果更严重,女性若受雌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影响,也需关注血栓风险。 2.冠状动脉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使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可出现剧烈胸痛、心悸、心力衰竭等,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后并发症风险更高,预后相对更差。 三、其他血栓后果 1.内脏血管血栓:如肠系膜动脉血栓可致肠道缺血、坏死,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时需手术治疗,有消化系统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内脏血管血栓后果更严重,需密切监测。 2.微小血管血栓: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影响器官功能,儿童因器官发育未成熟,微小血管血栓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更长远影响,需及时干预。

    2025-10-17 10:39:07
  • 哪个部位的血管是动脉

    体循环中主动脉起始于左心室并分出颈部颈动脉(颈总动脉分颈内和颈外)、上肢腋动脉等(肱动脉是测血压部位)、胸部胸廓内动脉、腹部腹主动脉(分肠系膜上、下动脉)、下肢股动脉,肺循环中肺动脉起自右心室将静脉血送肺部后分支成毛细血管网,不同年龄阶段动脉解剖结构基本遵规律,儿童动脉较细弹性纤维少,女性特殊时期动脉血流动力学有轻微变化,需注意维护动脉健康如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疾病风险。 一、体循环中的动脉部位 体循环中,动脉是将血液从左心室泵出后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管。主动脉是体循环中最大的动脉,起始于左心室,然后分出各级分支: 颈部:颈动脉是重要的动脉,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主要供应脑部血液,颈外动脉分布至头部、面部等区域。 上肢:包括锁骨下动脉延续而来的腋动脉、肱动脉等,肱动脉是临床上测量血压常用的部位,其分支可供应上肢肌肉、皮肤等组织。 胸部:有胸廓内动脉等,分布于胸部肌肉、胸骨等结构。 腹部:腹主动脉是主动脉在腹部的延续,分出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分别供应肠道等腹部脏器。 下肢:股动脉是下肢的主要动脉,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其分支可供应大腿、小腿及足部等区域。 二、肺循环中的动脉部位 在肺循环中,肺动脉是动脉的一部分,肺动脉起自右心室,将含氧量低的静脉血输送至肺部。肺动脉进入肺部后逐渐分支,最终形成毛细血管网,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含氧量升高,再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不同年龄阶段,动脉的解剖结构基本遵循上述规律,但儿童的动脉相对较细,弹性纤维相对较少;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动脉血流动力学可能有轻微变化,但动脉本身的生理功能主要由其解剖结构决定,需注意不同人群动脉健康的维护,如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5-10-17 10:38: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