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胃肠肿瘤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肠肿瘤外科治疗。展开
  • 直肠癌造瘘肛门怎么办

    直肠癌造瘘后需从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造口袋使用、心理调适、康复锻炼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综合管理,关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特点进行个性化应对以提高生活质量,包括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正确使用造口袋、给予心理支持、适当康复锻炼及调整饮食等保证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 直肠癌患者进行造瘘手术通常是因为肿瘤位置等因素导致正常肛门功能受影响,通过人工造瘘来帮助排泄粪便。造瘘后肛门的情况需要从多个方面关注。 造瘘后的护理要点 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要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用温水清洗,然后涂抹皮肤保护剂等。因为造瘘后粪便直接从造口排出,若皮肤护理不当容易出现皮疹、破溃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皮肤特点不同,比如儿童皮肤更娇嫩,需要更轻柔的护理操作;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更要注意避免刺激。 造口袋的使用:正确选择和使用造口袋很重要,要根据造口的大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口袋。不同生活方式下,如运动、洗澡等情况下造口袋的固定和使用有不同注意事项,例如运动时要确保造口袋牢固固定,防止脱落。 心理调适方面 直肠癌造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无论是哪个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出现焦虑、自卑等情绪。需要家人、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造瘘后的生活状态,这对于患者整体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非常关键。 康复锻炼及生活方式调整 康复锻炼: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比如散步等轻度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造口部位不适。不同年龄患者锻炼强度不同,儿童要选择适合其体能的活动,老年人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 生活方式调整: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调整,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易引起腹泻或便秘的食物,因为腹泻或便秘可能会影响造口周围情况和患者自身舒适感。不同年龄患者饮食需求不同,儿童要保证营养全面满足生长发育,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易消化等。 总之,直肠癌造瘘后对于肛门相关的护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个体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应对和调整。

    2025-09-25 10:29:43
  • 肝癌早期出现什么症状

    肝癌早期可出现肝区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胀痛因肿瘤生长牵拉肝包膜所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因影响肝脏功能及肿瘤消耗,有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因肿瘤消耗机体能量及夺取营养且食欲减退加重,部分有黄疸因癌肿侵犯或转移压迫胆管致胆汁排泄受阻,肝脏有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结节,有基础肝病者短期内肝明显肿大质地改变需警惕,老年人肿大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一、肝区疼痛 肝癌早期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胀痛,这是由于肿瘤生长牵拉肝包膜所致。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耐受,易被忽视,若肿瘤生长迅速侵犯肝包膜外组织,疼痛可能加剧且持续。 二、消化道症状 早期可能出现消化道相关表现,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这是因为肝癌影响肝脏功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加之肿瘤消耗等因素,患者进食量减少,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上述消化道不适症状,此类症状易被误认为是胃肠疾病而被忽略。 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有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乏力是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患者体质下降;消瘦则是因为肿瘤细胞代谢活跃,夺取机体营养,同时食欲减退进一步加重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重逐渐减轻。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低热,一般为37.5℃~38℃左右,这与肿瘤坏死物吸收等因素有关。 四、黄疸表现 早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多是由于癌肿侵犯胆管或肿瘤转移至肝脏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但黄疸在肝癌早期并非普遍存在,相对而言出现概率较中晚期低。 五、肝肿大特征 肝脏可能出现进行性肿大,触诊时可发现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对于有基础肝病(如乙肝、丙肝等)的人群,若发现肝脏短期内明显肿大且质地改变,需高度警惕肝癌可能,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等因素,肝脏肿大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025-09-25 10:27:05
  • 出现胃癌不治疗会怎么样

    胃癌不治疗会带来多方面严重后果,包括局部肿瘤发展致病情加重、营养状况下降、发生远处转移及全身衰竭,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受影响更甚,病情会更快恶化并引发更多并发症,最终危及生命。 营养状况下降:肿瘤的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因胃部病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摄入营养减少,会导致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水肿等,免疫力也会大幅降低,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转移与全身症状 远处转移:胃癌容易通过淋巴道、血行等途径发生远处转移。淋巴道转移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等;血行转移常见转移至肝脏、肺、骨骼等部位。转移到肝脏时,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肝区疼痛等;转移到肺部可导致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转移到骨骼会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全身衰竭: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全身状况急剧恶化,出现恶病质状态,表现为极度消瘦、精神萎靡、卧床不起,各脏器功能逐渐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胃癌患者身体各脏器功能本身就处于衰退状态,不治疗时病情进展往往更快,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营养状况恶化、多器官功能受累等情况,而且耐受能力更差,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如更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预后通常更差。 儿童患者:儿童胃癌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不治疗的话,病情进展可能比成人更快,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快,肿瘤增殖可能更为迅速,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同时会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胃癌患者,不治疗导致的全身状况恶化会进一步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如心力衰竭等;对于有糖尿病的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不佳、感染等风险会使血糖更难控制,进而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2025-09-25 10:25:04
  • 早期膀胱癌能治愈吗

    早期膀胱癌有可能治愈,非肌层浸润性早期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等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70%-90%左右,肌层浸润性早期膀胱癌经综合治疗也有部分可临床治愈;影响治愈的因素有肿瘤病理类型、患者身体状况、治疗是否规范;老年患者治疗需谨慎评估耐受性选择合适方案,年轻患者治疗要兼顾生育等生活质量且密切随访。 影响早期膀胱癌治愈的因素 肿瘤的病理类型:如果是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等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病理类型,治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等恶性程度较高的病理类型,治愈的难度会增加。 患者的身体状况:年轻、身体一般状况良好、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能更好地耐受治疗,更有利于实现治愈;而年老体弱、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影响治愈的效果。 治疗是否规范:是否及时接受了规范的手术治疗以及后续辅助治疗是否到位等都会影响治愈情况。比如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否按时、规范进行等,都会对复发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治愈效果。 特殊人群的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早期膀胱癌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手术和放化疗的耐受性。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局部放疗等相对创伤较小的综合治疗方式,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的可能性并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年轻患者:年轻早期膀胱癌患者未来的生存时间较长,在治疗时除了关注当下的治愈,还需要考虑治疗对生育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比如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可能会更多地倾向于保留膀胱功能的手术方式,但需要在确保肿瘤根治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术后的随访也需要更加密切,因为年轻患者复发后再次治疗的难度可能相对较大,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复发并规范治疗,仍有机会实现治愈。

    2025-09-25 10:22:39
  • 怎样防治胃癌

    胃癌防控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级预防包括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定期体检;二级预防要重视症状、胃镜筛查;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需谨慎,有基础病史者要严格复查治疗,儿童长期不适也应检查。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增加,且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胃黏膜,长期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过量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长期饮酒增加患胃癌几率,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癌的重要因素,若家庭成员中有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应实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定期体检: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般建议每年1次胃镜检查,同时可结合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抗体等检测辅助筛查。 二级预防:早诊早治 重视症状: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但也可能由其他胃部疾病引起,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胃镜筛查:40岁以上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将胃镜检查作为胃癌筛查的重要手段,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对可疑病变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能明确诊断是否为胃癌及病变的性质、程度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胃癌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等,容易被忽视,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胃镜等检查,且老年人耐受性较差,在治疗等方面需更加谨慎评估。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胃黏膜已有病变,更易发生癌变,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胃镜,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进展。 儿童:儿童胃癌极为罕见,但如有长期消化不良、反复腹痛等情况,也应及时就医检查,儿童胃癌多与遗传等特殊因素相关,需进行详细检查排查。

    2025-09-25 10:21:5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