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胃肠肿瘤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肠肿瘤外科治疗。展开
  • 肝癌靶向治疗方法是什么

    肝癌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靶点,有针对VEGFR的瑞戈非尼、雷莫西尤单抗,针对EGFR的西妥昔单抗,老年患者靶向治疗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儿童肝癌靶向治疗应用少,有基础肝肾功能不全病史患者用靶向药要严格评估并调整方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靶点相关药物:瑞戈非尼,它可以抑制VEGFR等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从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来抑制肿瘤生长。雷莫西尤单抗也是针对VEGFR相关靶点的药物,能特异性结合VEGFR-2,阻止其与配体结合,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点相关药物:西妥昔单抗,可与EGFR特异性结合,阻断EGF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和血管生成等。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肝癌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对于儿童肝癌患者,目前靶向治疗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儿童肝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且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等需要特殊考量,一般会优先考虑其他更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化疗等,但也会根据具体病情谨慎评估靶向治疗的可行性及风险收益比。同时,有基础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时,更要严格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加强监测。

    2025-09-15 12:33:03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严不严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相对严重程度低,其病理特征是肿瘤细胞增殖缓慢,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但不同人群有差异,需依具体情况规范评估治疗并关注个体差异对预后的影响。 一、病理特征方面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肿瘤细胞增殖相对缓慢,核分裂象通常每20个高倍视野(HPF)小于2个,Ki-67增殖指数通常小于2%。这意味着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速度相对较慢,从细胞生物学行为角度提示其侵袭性较低。 二、治疗及预后方面 治疗选择:对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例如,内镜下局部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如果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通过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有较高的治愈率。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较大手术,也可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后谨慎选择内镜下治疗等相对创伤小的方式。 预后情况:总体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但不同人群预后会有差异,比如年轻患者一般身体状况较好,对手术等治疗的耐受性相对更好,预后可能相对更优;而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争取较好的预后。 总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虽然相对不严重,但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规范的评估和治疗,并且要关注不同人群的个体差异对预后的影响。

    2025-09-15 12:30:20
  • 食管白斑会是食管癌吗

    食管白斑一般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虽不等同于食管癌但与食管癌有关联,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白斑检出率相对高且部分会发展为食管癌,有食管白斑者尤其是有不良生活习惯者需纠正习惯并定期监测,无食管白斑者也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食管相关疾病风险。 食管白斑的性质 食管白斑多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从病理学角度来看,食管白斑是由于食管黏膜受到长期刺激,如吸烟、饮酒、口腔不洁、喜食过热食物等因素,导致黏膜上皮过度增生角化而形成白斑。研究发现,有食管白斑的患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有所升高,但并非所有食管白斑都会发展为食管癌。 相关研究依据 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白斑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并且通过长期随访观察,部分食管白斑患者最终发展为了食管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食管白斑就一定会转变为食管癌,只是提示需要对食管白斑给予重视,进行密切监测。例如一些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同时发现有食管白斑,相较于没有食管白斑的同类人群,其后续发生食管癌的可能性更大,但这也不是绝对会发病。 对于存在食管白斑的人群,尤其是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酗酒)的人,需要积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监测手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癌变情况。而对于没有食管白斑的人群,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患食管相关疾病包括食管癌的风险。

    2025-09-15 12:26:48
  • 子宫内膜癌症状B超可以查出来吗

    B超可以查出一部分子宫内膜癌症状,但不是所有情况都能通过B超确诊。 B超可以查出一部分子宫内膜癌症状,但不是所有情况都能通过B超确诊。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包括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有无赘生物等情况,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B超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对于一些早期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癌较小的患者,B超可能无法发现病变。此外,B超检查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子宫位置等。因此,B超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如宫腔镜检查、分段刮宫等)以及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对于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雌激素等,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B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此外,如果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B超检查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筛查方法之一,但不能单独依靠B超检查来确诊子宫内膜癌。对于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宫腔镜检查、分段刮宫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025-09-15 12:20:04
  • 食道癌怎么检查出来

    诊断食道癌的检查方法有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钳取病理活检)、食管X线钡餐检查(观察食管蠕动等)、CT检查(了解病变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转移等)、超声内镜检查(判断浸润深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不同检查有各自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较少患食道癌但有可疑症状可评估后检查,老年患者要考虑心肺、肾功能等情况。 食管X线钡餐检查 具体情况:患者口服钡剂后进行X线检查,可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黏膜形态、充盈缺损等。早期食道癌X线钡餐检查可能发现食管黏膜皱襞增粗、紊乱或有小的充盈缺损等表现。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进行该检查,一般无明显禁忌,但对于吞咽困难严重的患者可能吞咽钡剂有一定困难。 CT检查 具体情况:CT检查可以了解食道癌病变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肾功能等情况,因为部分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对于儿童一般较少首选CT检查,除非有特殊需要且权衡利弊后进行。 超声内镜检查 具体情况:超声内镜可以判断食道癌浸润食管壁的深度以及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等,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但要根据个体情况操作,比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需谨慎评估。

    2025-09-15 12:14: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