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何兵副主任医师(54)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何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肌炎及心律失常诊治,儿童晕厥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肌炎及心律失常诊治,儿童晕厥诊治。展开
  • 退烧后出疹子

    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并出现皮疹,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在出疹期间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饮食清淡、避免感染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可以用温水洗澡,但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沐浴液或肥皂。 2.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摩擦皮肤。 3.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5.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对于幼儿急疹,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孩子一般会在3-5天内逐渐恢复。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预防感染。

    2025-06-13 16:51:51
  • 纯母乳宝宝几个月喝水

    纯母乳宝宝6个月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两餐奶之间适量喝水,具体情况需根据宝宝实际需求决定,家长应多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 0-6个月的纯母乳宝宝,不管是母乳前还是母乳后,都不需要额外喝水。因为母乳中80%都是水分,可以满足宝宝身体对水分的需求。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两餐奶之间适量喝水。比如,当宝宝出汗较多、出现腹泻或呕吐、发烧等情况时,身体会流失更多水分,需要通过喝水来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宝宝的情况可能不同,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如果宝宝不喜欢喝水,也不要强迫,可以通过多次尝试,让宝宝逐渐适应。 总之,纯母乳宝宝是否需要喝水,以及喝水的时间和量,都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家长可以多观察宝宝的表现,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2025-06-13 16:49:15
  • 小孩抓周什么时间好

    小孩抓周在上午、农历或小孩周岁生日进行均可,此为传统习俗,并无科学依据,家长应关注小孩的健康成长,不必过分迷信。 小孩抓周在以下时间进行较好: 1.上午:在上午进行抓周仪式,仪式结束后还可以为小孩举办一个小型的庆祝活动,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见证和祝福。 2.农历:传统上,人们喜欢选择农历的吉日进行抓周,这些日子通常被认为是吉祥的,可以给小孩带来好运。 3.小孩周岁生日:有些家庭会选择在小孩周岁生日这一天进行抓周仪式,这样可以将抓周和生日庆祝结合起来,更加有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抓周只是一种传统习俗,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它能够预测小孩的未来。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抓周仪式,但不要过分迷信,更重要的是关注小孩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025-06-13 16:47:01
  • 2个月的宝宝吃奶量标准

    2个月宝宝每次奶量约为60-150毫升,每天总奶量约为600-1000毫升,但具体食量因宝宝个体差异而异,喂奶频率可根据需求调整,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食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主要与他们的体重、生长速度、身体需求等因素有关。如果宝宝的体重增长正常,且精神状态良好,那么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此外,喂奶的频率也需要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来说,2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喂奶6-8次左右。如果宝宝表现出饥饿的迹象,例如哭闹、舔嘴唇等,就可以考虑喂奶。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吃奶情况,以确保他们得到足够的营养。如果宝宝出现吃奶量减少、哭闹不止、呕吐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便确定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2025-06-13 16:44:56
  • 宝宝拉肚子可以喝淡盐水吗

    宝宝拉肚子时可以喝淡盐水,但需注意适量和浓度。 宝宝拉肚子时可以喝淡盐水,但需注意适量。 宝宝拉肚子可能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喝淡盐水可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但需要注意的是,淡盐水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一般来说,淡盐水的浓度为0.9%,即100毫升水中含有0.9克盐。 此外,如果宝宝拉肚子的情况比较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宝宝拉肚子期间,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总之,宝宝拉肚子时可以喝淡盐水,但需注意适量和浓度。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卫生和就医治疗。

    2025-06-13 16:43: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