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展开
  • 怎么放松大脑

    有多种放松大脑的方法,包括冥想放松,定期进行可降低皮质醇水平;运动放松,有氧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改善情绪;呼吸放松,深呼吸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音乐放松,听舒缓音乐能让大脑从紧张状态脱离;合理休息放松,保证充足睡眠及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让大脑放松。 一、冥想放松 冥想是一种有效的放松大脑的方法。研究表明,定期进行冥想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皮质醇是一种与压力相关的激素。冥想时,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坐或躺下来,专注于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排除杂念。例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冥想,长期坚持有助于让大脑平静下来,缓解焦虑和压力,提升专注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以在家长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冥想游戏,如专注于观察一朵花的颜色、形状等;老年人则可以在安静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冥想,帮助放松神经,改善睡眠质量。 二、运动放松 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可以改善情绪,放松大脑。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以快走为例,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供应,有助于清除大脑中的代谢废物,让大脑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对于女性来说,运动可以缓解经期前后的情绪波动;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三、呼吸放松 深呼吸是简单易行的放松大脑方法。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缓慢地呼气,重复几次。这种呼吸方式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例如,当感到大脑紧张时,停下来进行几次深呼吸,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连续做5-10次。儿童在紧张时也可以通过深呼吸来放松,比如在考试前或面对陌生环境时;孕妇在孕期也可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焦虑情绪,让大脑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胎儿的健康。 四、音乐放松 听音乐能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选择舒缓、轻柔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慢板乐章、自然音效音乐等。研究发现,听音乐可以降低大脑的α波频率,促进放松状态。例如,在工作间隙听10分钟左右的舒缓音乐,能够让大脑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脱离出来,恢复放松。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音乐类型,如喜欢流行音乐的人可以选择节奏较慢的流行歌曲;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可以选择专门的助眠音乐来帮助大脑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五、合理休息放松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放松的重要保障。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过程中大脑会进行自我修复和整理。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对于学生群体,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来让大脑放松和恢复;老年人由于睡眠周期的变化,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质量,让大脑在夜间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修复。同时,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每工作1-2小时可以进行5-10分钟的休息,活动一下身体,让大脑放松片刻,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大脑过度疲劳。

    2025-10-10 11:58:19
  • 失眠掉头发是抑郁症吗

    失眠掉头发可能是抑郁症表现但非绝对,其有抑郁症中相关表现机制,也有其他可能原因,如单纯睡眠问题、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等,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人出现失眠掉头发时需注意不同情况,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是何种原因导致。 一、抑郁症中失眠掉头发的表现机制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等失眠情况。这是因为抑郁症会影响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紊乱会干扰睡眠调节机制。而掉头发方面,抑郁症导致的身体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可能影响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例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会使毛囊处于休止期,从而出现掉头发增多的现象。 二、其他可能导致失眠掉头发的原因 1.单纯睡眠问题:长期作息不规律、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过强等)引起的单纯失眠,若未及时调整,也可能出现掉头发情况。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毛囊的营养供应等,进而导致头发健康受到影响,但这种情况一般没有抑郁症的其他典型症状,如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 2.内分泌疾病: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身体的代谢速度和毛发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可能伴随睡眠紊乱,但通过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可明确鉴别。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或失眠、头发干枯易断等表现,但与抑郁症的精神心理方面的核心症状不同。 3.营养不良: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时,也会出现失眠和掉头发情况。比如长期节食减肥的人群,营养摄入不均衡,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的睡眠调节和头发的生长,不过这类人群一般有明确的营养不良相关的饮食等生活方式史,与抑郁症的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机制不同。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出现失眠掉头发情况时,要考虑学习压力等因素,但也需警惕是否有情绪问题相关倾向。如果是长期学习压力大导致的,要关注其情绪变化,若同时伴有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缺乏兴趣等情况,需及时排查是否有抑郁情绪相关问题。要注意引导其合理释放压力,保证充足营养和规律作息。 2.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变化较大,更容易出现睡眠和头发方面的问题。比如孕期由于激素波动可能出现失眠,产后也可能因激素急剧变化等出现掉头发,这时候需要综合考虑激素因素和可能伴随的情绪变化。如果在这些时期出现失眠掉头发且伴有情绪持续不佳等情况,要区分是单纯激素相关还是抑郁等精神问题导致。 3.老年人:老年人睡眠本身可能有自然的变化,出现失眠情况较常见,同时老年人若有慢性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头发健康。但老年人出现失眠掉头发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抑郁等精神障碍。因为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社交减少等因素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又会加重睡眠和头发问题,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评估。

    2025-10-10 11:56:26
  • 疑心病太重怎么办

    需清晰识别疑心病重具体表现并通过日常记录思维片段分析不合理猜疑逻辑来觉察调整,自我调节有限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通过访谈等评估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主动参与社交从简单场景开始建立信任,老年人因身体不适致疑心病重需先关注基础健康并家人陪伴引导社交,儿童青少年出现疑心病倾向多与家庭学校等有关,家长教师营造支持环境严重时寻儿童心理专家干预且避免不当处理。 一、自我认知与情绪觉察 首先需清晰识别疑心病重的具体表现,如过度揣测他人言行动机、无端怀疑自身健康或人际关系等。可通过日常记录思维片段,分析其中不合理的猜疑逻辑,逐步觉察自身思维模式中偏向负面猜疑的倾向,进而有意识地打断过度猜疑的思维链条,尝试以更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周遭事物。例如,当出现无端怀疑他人时,先暂停冲动反应,尝试从多角度分析可能的情况,而非直接陷入负面臆想。 二、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若自我调节效果有限,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专业人员会通过访谈、心理测评等方式评估疑心病重的程度及可能的成因,如是否与既往经历、性格特质或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相关。针对不同情况,可能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手段,帮助重塑认知模式,纠正不合理的猜疑观念,例如通过暴露与反应预防技术,逐步引导个体面对曾引发猜疑的情境并调整应对方式。 三、调整生活方式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长建议成年人7~9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降低因疲惫导致的过度敏感与猜疑;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从而减少无端猜疑的发生概率;3.合理饮食:保证均衡营养,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稳定身体内环境,间接影响情绪稳定性。 四、社交互动与信任重建 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从简单、低压力的社交场景开始,逐步建立信任关系。在社交中注重观察他人真实的互动表现,而非过度脑补负面情节。例如,先参与兴趣小组等轻松社交场合,通过与他人的正向互动积累积极体验,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同时在社交中学习健康的沟通模式,减少因误解导致的猜疑。对于有特定社交恐惧相关疑心病的人群,可在专业指导下逐步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若因身体不适(如慢性疾病)导致疑心病重,需首先关注其基础健康状况,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同时家人应给予更多陪伴与耐心沟通,避免强化其猜疑情绪,可引导老年人参与适合的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出现疑心病倾向多与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等有关,家长与教师应营造温暖、支持的环境,避免过度批评指责,通过正面引导培养其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若情况严重可寻求儿童心理专家的专业干预,且需特别注意避免对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加重心理负担的不当处理方式。

    2025-10-10 11:54:55
  • 如何消除焦虑心理

    通过运动调节、心理调适、生活方式调整和社交支持来缓解焦虑。运动可促分泌内啡肽改善情绪;心理调适包括认知重构和放松训练;生活方式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积极社交获取支持减轻焦虑,不同人群依自身情况选择相应方式。 一、运动调节 适当运动是消除焦虑心理的有效方法。例如有氧运动,像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慢跑等。研究表明,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可以改善情绪状态。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年轻人可选择高强度间歇训练等较有挑战性的运动,老年人则适合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 二、心理调适 认知重构:当出现焦虑情绪相关的负面想法时,要学会识别并进行调整。比如,当担忧“事情一定会糟糕透顶”时,尝试用理性的思维去反驳,思考“事情可能有多种发展情况,不一定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不同性别在认知重构时可能面临的思维定式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改变不合理认知。对于有特定病史的人群,如曾有焦虑症病史者,更要注重及时识别并纠正不良认知,防止焦虑情绪复发。 放松训练 深呼吸放松: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缓缓呼气,每次深呼吸持续5-1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各年龄段人群均可采用,尤其适合生活方式较紧张、压力大的人群,能快速帮助平静情绪。 渐进性肌肉松弛:从脚部开始,依次紧张和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先将脚部肌肉紧绷数秒,然后迅速放松,接着依次对腿部、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部、颈部、面部肌肉进行同样操作。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身体放松,进而缓解焦虑心理,不同病史人群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均可尝试。 三、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物钟,使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而减轻焦虑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婴儿需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来促进大脑发育;成年人规律作息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老年人规律作息可改善睡眠质量,间接缓解焦虑。有睡眠障碍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规律作息对焦虑缓解的重要性。 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镁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如全麦面包、香蕉、菠菜等。维生素B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镁有助于放松肌肉和调节情绪。不同性别在饮食偏好上可能有差异,但都应遵循合理饮食原则。例如女性可多选择富含雌激素前体的食物来辅助调节情绪,有糖尿病病史人群则要注意控制食物的升糖指数,选择低糖且富含上述营养素的食物。 四、社交支持 积极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能让个体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减轻焦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社交圈子不同,年轻人可通过参与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获取更多支持;老年人可多与亲友相聚聊天。对于有社交障碍病史的人群,可能需要逐步从简单的社交互动开始,在亲友陪伴下慢慢改善焦虑状况,亲友也应给予更多耐心和包容。

    2025-10-10 11:54:54
  •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般药物有哪些

    抗抑郁药分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可增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改善核心症状,儿童用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女性关注激素对代谢影响,有基础病史者考虑药物相互作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文拉法辛为例能增强两种递质传递改善相关症状,不同生活方式患者需关注不良反应及特殊病史者评估心血管耐受性;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如米氮平通过阻断受体增强传导,老年人用要关注中枢及认知影响,有代谢性疾病病史者留意代谢指标;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因不良反应多临床应用受限,老年或有基础疾病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通过抑制酶提高单胺类递质水平发挥作用,使用时严格遵饮食禁忌,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来发挥抗抑郁作用。例如氟西汀,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女性使用时一般无特殊禁忌,但需关注个体激素水平对药物代谢的可能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以文拉法辛为例,该类药物能同时增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抑郁症的抑郁情绪、躯体症状等有改善作用。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引起血压变化等,需根据个体生活方式特点调整用药观察;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使用前需评估心血管系统耐受性。 三、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 如米氮平,通过阻断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末梢突触前α自受体及异受体,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及5-羟色胺能神经传导来发挥抗抑郁效应。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时,需充分考量其基础健康状况,例如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可能的认知功能影响等;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需留意药物对代谢指标的潜在影响。 四、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像阿米替林虽仍有抗抑郁效果,但因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如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口干、便秘等)等,目前临床应用相对受限。选用时需综合患者整体情况权衡利弊,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评估使用该类药物的风险,因为其抗胆碱能作用可能加重相关基础疾病症状。 五、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例如吗氯贝胺,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单胺类递质的代谢,提高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饮食等相关禁忌,避免与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等)同时食用,防止发生高血压危象等严重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时更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2025-10-10 11:54: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