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展开
  • 重度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会有哪些

    重度抑郁症会引发多种躯体症状,包括约70%-80%患者存在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等,影响不同人群)、50%-60%患者有的躯体疼痛(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影响不同人群)、患者常有的极度疲劳乏力(影响不同人群活动)、30%-40%患者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改变、腹胀便秘等,影响不同人群营养摄入)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慌、多汗等,影响不同人群)。 一、睡眠障碍 重度抑郁症患者常出现睡眠方面的问题,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以及早醒等。研究表明,约70%-8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例如,早醒是常见的表现,患者往往比平时早醒2-3小时,且醒后难以再次入睡,这种睡眠模式的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疲劳感和情绪低落。对于儿童患者,睡眠障碍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睡眠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时期,长期睡眠不佳可能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老年患者则可能因睡眠障碍引发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等问题。 二、躯体疼痛 许多重度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躯体疼痛症状,常见的有头痛、背痛、四肢肌肉酸痛等。有研究发现,约50%-6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躯体疼痛。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可能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但却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痛苦。在女性患者中,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躯体疼痛可能更为常见且症状相对复杂;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的骨关节退变等问题,合并抑郁症后躯体疼痛会使原有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三、疲劳乏力 重度抑郁症患者常常感觉极度疲劳,即使经过短暂的休息也难以缓解。患者会觉得全身无力,甚至连日常的简单活动如穿衣、洗漱等都感到困难。这种疲劳感是由于抑郁症导致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代谢过程异常等多种因素引起。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不愿意参加日常的玩耍活动,活动量明显减少;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疲劳乏力而减少社交活动,加速身体机能的衰退。 四、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方面,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亢进、腹胀、便秘等症状。约30%-40%的抑郁症患者有食欲改变,有的患者会完全丧失食欲,体重明显下降;而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亢进,体重增加。同时,胃肠蠕动减慢可导致腹胀、便秘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食欲减退可能影响营养摄入,阻碍正常生长;老年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本就相对较弱,合并抑郁症后消化系统症状可能进一步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 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是重度抑郁症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表现为心慌、心悸、多汗、血压波动等。例如,患者可能会无故出现心跳加快,或者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大量出汗。在女性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与月经周期等因素相互影响,加重症状;老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本身有退变,合并抑郁症后这种紊乱会更加明显,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2025-10-10 11:43:08
  • 精神病都是受刺激引起的吗

    精神病是多因素导致的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涉及生物学因素(遗传、大脑结构和神经生化异常)、心理因素(个性特点、早期心理创伤)、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压力过大、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受刺激只是可能诱因,并非唯一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大量的遗传学研究表明,遗传在精神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家庭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亲属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显著增高。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以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使得个体更容易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以双生子研究为例,同卵双生子中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另一方的患病概率远高于异卵双生子,这充分说明遗传因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大脑结构和神经生化异常:从大脑结构来看,一些精神病患者存在大脑形态学的改变,如部分脑区的体积减小、脑沟增宽等。在神经生化方面,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衡与精神病的发病相关。例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密切相关;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涉及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障碍,与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有联系。 二、心理因素 个性特点:某些特殊的个性特点可能增加患精神病的易感性。比如,内向、敏感、孤僻、情绪不稳定、完美主义等个性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进而引发精神问题。例如,一个长期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的人,当遇到生活事件时,可能会过度解读,导致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 早期心理创伤:儿童期如果经历过严重的心理创伤,如被虐待、遗弃、遭受重大意外事件等,可能会对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增加成年后患精神病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童年期遭受过情感忽视的个体,在成年后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的概率明显升高。这些早期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发展,使得其在应对成年后的生活压力时更加脆弱。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压力过大: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压力状态下,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被突破,从而引发精神问题。例如,一个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得不到有效缓解,可能会逐渐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严重时发展为精神病。 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当个体处于困境时,如果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如家人的关爱、朋友的帮助、社会机构的支持等,也容易陷入精神困境。例如,一个独居且社交圈子狭窄的老人,当遇到生活中的重大变故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来帮助其度过心理难关,就可能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 总之,精神病的发病是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刺激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诱发因素,不能将精神病简单地归结为都是受刺激引起的。

    2025-10-10 11:42:04
  • 疑心病很重的治疗

    疑心病干预包含认知行为疗法由专业心理医生引导患者识别纠正不合理猜疑思维模式并依具体情况调整节奏,支持性心理治疗构建信任关系给予情感支持缓解焦虑,药物治疗针对伴随明显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由精神科医生综合评估开具,生活方式调整需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参与健康社交互动,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需营造温暖信任环境,老年人结合身体状况干预并留意药物对其特殊影响,有精神病史患者需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调整监测。 一、心理干预 1.认知行为疗法:专业心理医生引导患者识别并纠正不合理的猜疑思维模式,依据患者具体年龄、病史等调整治疗节奏,通过逐步训练让患者学会以客观理性视角看待事物,例如针对因过度担忧健康而无端猜疑的患者,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体系。 2.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构建信任关系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尤其对有特殊生活经历或特定病史的患者,通过倾听、共情等方式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疑心病带来的困扰,像有家庭变故病史的患者,给予充分情感安抚助力情绪稳定。 二、药物治疗 若疑心病伴随明显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如相关精神科药物,但具体药物需由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病史等综合评估后开具,儿童青少年使用此类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对其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7~9小时,良好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对于有睡眠障碍病史的患者,可通过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等方式改善睡眠,以缓解疑心病相关情绪波动。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促进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分泌改善情绪,不同年龄及身体状况人群运动方式强度有别,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依据自身身体耐受情况调整运动计划。 3.社交互动:鼓励参与健康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通过正常交往纠正过度猜疑认知,有社交障碍病史患者需逐步开展社交,从简单社交场合入手,避免给患者造成过大压力,依据其社交障碍程度循序渐进引导融入社交环境。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关注其心理发展,家长与学校营造温暖信任环境,避免过度指责,可借助儿童心理游戏等非药物方式干预,严重情况需儿童心理专家结合其年龄、心理发展状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 2.老年人:疑心病重常与身体机能衰退、慢性疾病等相关,注重情感关怀,结合身体状况选择合适干预方式,如适合老年人的团体心理活动等,同时留意药物对老年人的特殊影响,严格遵医嘱用药,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生理机能变化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3.有精神病史患者:疑心病重治疗需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调整,密切监测病情,心理干预结合既往病史特点,药物使用避免与原有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依据其精神病史类型和当前病情严重程度精细调整治疗措施。

    2025-10-10 11:41:50
  • 精神病恶性综合征药物

    精神病恶性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如丹曲林、溴隐亭)、抗震颤麻痹药(如苯海索)及其他可能涉及的药物(如金刚烷胺),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要关注不同人群特殊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中加强监测和护理。 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拮抗剂 (一)丹曲林 1.作用机制:丹曲林能作用于骨骼肌的肌浆网,抑制钙离子释放,从而缓解肌肉强直等症状,是治疗精神病恶性综合征(NMS)相关肌肉强直的重要药物。有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干扰肌肉细胞内钙的调节来减轻NMS患者的肌肉紧张状态。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对于成年NMS患者可使用,儿童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的药物代谢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可能存在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 (二)溴隐亭 1.作用机制:溴隐亭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恢复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善NMS患者的症状。研究发现,它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水平,对NMS引起的高热、肌强直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患者可考虑使用,女性患者在使用时需考虑月经周期、妊娠等情况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二、抗震颤麻痹药 (一)苯海索 1.作用机制:苯海索通过阻断中枢胆碱能受体,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强直等症状。它可以调整基底节的胆碱能和多巴胺能的平衡,对NMS患者的锥体外系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NMS患者可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需监测肝肾功能,同时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儿童使用苯海索需非常谨慎,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更明显,应尽量避免儿童使用该药物治疗NMS,除非有明确的临床需求且受益大于风险。 三、其他可能涉及的药物 (一)金刚烷胺 1.作用机制:金刚烷胺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增强突触前多巴胺能神经功能,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对NMS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研究显示,它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神经递质系统来改善NMS的相关表现。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患者可考虑使用,有癫痫病史的患者使用金刚烷胺需格外谨慎,因为金刚烷胺可能会降低癫痫发作阈值,诱发癫痫发作。儿童使用金刚烷胺治疗NMS也需谨慎评估,儿童的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发生风险与成人不同,要密切监测儿童用药后的神经系统反应。 精神病恶性综合征的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有基础疾病等)的特殊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护理。

    2025-10-10 11:41:39
  •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特征是什么

    产后抑郁症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持续低落、焦虑不安;认知方面有注意力难集中、自我评价降低;行为方面呈现活动减少、社交回避;躯体方面存在睡眠障碍、疲劳乏力,这些症状相互影响,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生活和育儿等情况。 焦虑不安:还可能伴有明显的焦虑不安,对未来充满担忧,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母亲的角色,担心宝宝的健康等。比如会频繁地担心宝宝是否会出现意外情况,对一些微小的变化也会过度反应,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焦虑情绪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与女性产后身心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新角色的不适应等因素相关。 认知方面 注意力难以集中:患者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忘记一些事情,比如忘记给宝宝喂奶的时间等。这是因为抑郁情绪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功能,导致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对于女性来说,产后需要同时应对身体恢复和照顾新生儿的双重任务,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会进一步加重她们的负担,影响正常的生活和育儿工作。 自我评价降低: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的情况,过度贬低自己,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母亲,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会不断自责自己在照顾宝宝的细节上没有做好,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种认知上的改变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 行为方面 活动减少:表现为活动减少,变得较为懒散,不愿意参与以往感兴趣的活动,甚至连日常的洗漱、穿衣等基本生活活动都变得被动。比如原本喜欢逛街的女性在产后可能长时间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这是因为抑郁情绪导致患者的动力缺乏,对周围事物提不起兴趣。对于产后的女性,身体需要恢复,同时需要照顾宝宝,如果行为活动减少,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以及亲子关系的建立。 社交回避:还可能出现社交回避的行为,不愿意与家人、朋友交流,封闭自己。比如拒绝参加一些亲友的聚会等社交活动。这是因为患者内心的抑郁情绪使得他们对外界的交往产生抗拒,觉得与他人交流困难。产后女性如果出现社交回避,可能会导致与外界的沟通减少,进一步加重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躯体方面 睡眠障碍:很多产后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例如有的患者可能晚上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后也容易被轻微的声响吵醒,导致睡眠质量极差。产后女性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照顾宝宝的劳累等因素,本身就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而产后抑郁症会进一步加重这种睡眠障碍,长期的睡眠不足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形成不良循环。 疲劳乏力:还会感到持续的疲劳乏力,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抑郁情绪影响了身体的新陈代谢等功能,同时身体在产后本身就处于恢复阶段,疲劳乏力会让患者更加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和照顾宝宝的任务,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2025-10-10 11:40: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