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展开
  • 怎么才能克服恐高症

    克服恐高症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和药物治疗,严重患者需专业医生帮助,特殊人群应遵医嘱。 恐高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指在高处或特定环境下感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以下是一些克服恐高症的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高处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以及逐渐暴露在高处环境中,来减轻恐惧反应。 2.系统脱敏疗法:将患者逐渐暴露在逐渐升高的高度环境中,同时进行放松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渐克服恐高症。 3.暴露疗法:直接让患者面对他们所恐惧的高处环境,同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 4.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辅助治疗恐高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的恐高症患者,可能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此外,对于孕妇、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克服恐高症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逐渐减轻恐惧反应,最终克服恐高症。

    2025-08-08 14:51:39
  • 每天睡到半夜心里难受是怎么回事

    睡到半夜心里烦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分别是身体疾病、精神疾病以及白天过度劳累。 一、身体疾病:睡到半夜心里烦躁可能源于心脏循环系统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律不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血不足等。这些患者除了会感到心里烦躁难受,往往还伴有胸痛、头晕等症状。此时需要尽快拨打120寻求紧急救治。 二、精神疾病: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精神衰弱等都可能致使患者睡到半夜时心里烦躁难受、情绪不稳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安眠类药物,如安定、奥沙西泮等进行治疗,但切不可盲目自行服药,以免发生危险。 三、过度劳累:白天过度劳作,出汗多且出现腰酸腿疼等情况,会导致晚间休息不佳,部分患者睡到半夜就会出现心里烦躁,这属于身体的应激反应。此时患者需要减少劳动量,注重休息,通常可缓解。但若症状长时间无法缓解,建议及时就医,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睡到半夜心里烦躁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2025-08-08 14:51:34
  • 焦躁症的表现

    焦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不安和恐惧等情绪,还可能伴有躯体、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症状。 焦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不安和恐惧等情绪。以下是关于焦躁症的一些表现: 1.情绪症状: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突然发作或持续存在。 2.躯体症状:焦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抖、出汗、头晕、恶心等。 3.认知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担忧、自责、自卑、怀疑等认知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行为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逃避、回避、强迫行为等行为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焦躁症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只表现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025-08-08 14:51:29
  • 强迫症是不是精神病

    强迫症不属于传统精神病,是焦虑障碍一种,有特定诊断要点,发病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治疗有心理和药物等手段,不同患者需综合个体情况,生活方式缓解不能替代医疗干预,有病史者要参考既往情况调整方案。 在治疗方面,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心理治疗常用的有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暴露与反应预防等方法;药物治疗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其个体情况。比如儿童青少年患者,在治疗时要兼顾其生长发育特点,心理治疗可能更侧重于游戏疗法等适合儿童的方式;女性患者在特殊生理期等情况时,药物使用等需要更谨慎评估。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等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干预。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在治疗时要参考既往治疗情况和病情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

    2025-08-08 14:51:24
  • 精神分裂症会不会遗传

    精神分裂症有遗传倾向,一般人群患病率约0.3%-0.7%,患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父母一方患病子女风险约10%,双方患病可达40%左右,遗传非唯一致病因素,环境等有影响,多在青壮年发病且男稍早女稍晚,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有遗传易感性个体发病风险,有家族史人群应关注心理状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诊断。

    2025-08-08 14:51: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