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展开
  • 抗焦虑失眠的中成药有哪些

    四种改善焦虑失眠的药物,安神补脑液由鹿茸等组成,生精补髓等,一般人群可用,孕妇等需遵医嘱;枣仁安神颗粒含炒酸枣仁等,补心安神,孕妇慎用,儿童不建议用;解郁安神颗粒有多种成分,疏肝解郁安神,孕妇等禁用;乌灵胶囊主要成分乌灵菌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儿童用药安全不明,老年人遵医嘱,过敏者禁用。 一、安神补脑液 药物成分:主要由鹿茸、淫羊藿、制何首乌、干姜、甘草、大枣、维生素B1等组成。 作用机制:具有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的功效,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失眠症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它能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情绪相关的躯体不适等表现。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变化,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其成分中含有维生素B1,对维生素B1过敏者禁用。 二、枣仁安神颗粒 药物成分:主要成分是炒酸枣仁、丹参、醋五味子。 作用机制:具有补心安神的作用,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缓解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失眠。临床研究显示,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轻焦虑状态下的睡眠障碍表现。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儿童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般不建议使用该药物,若有需求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三、解郁安神颗粒 药物成分:包括柴胡、大枣、石菖蒲、姜半夏、炒白术、浮小麦、制远志、炙甘草、炒栀子、百合、胆南星、郁金、龙齿、炒酸枣仁、茯苓、当归等。 作用机制: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通过调节人体的情志状态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焦虑失眠症状。研究发现,它能缓解焦虑引起的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表现,同时改善睡眠质量。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就医。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四、乌灵胶囊 药物成分:主要成分是乌灵菌粉。 作用机制: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的作用,通过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平衡等方式来发挥抗焦虑失眠的效果。临床研究证实,它能有效改善焦虑状态下的认知功能和睡眠状况,减轻焦虑带来的躯体化症状。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儿童用药安全性尚不明确,一般不建议儿童使用。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自身的肝肾功能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对乌灵胶囊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025-10-10 11:10:17
  • 轻度焦虑可以自愈吗

    轻度焦虑有一定几率自愈,这与自身因素(年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和外部因素(社会支持、环境变化)相关,部分轻度焦虑者可通过自我调节促进自愈,但若持续时间长或加重需寻专业医生帮助。 自身因素 年龄方面:青少年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若轻度焦虑是因阶段性学习压力等引起,随着身心的逐渐成熟以及压力源的变化,有较大可能自愈。而老年人轻度焦虑可能与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等有关,部分老年人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适应新的生活状态实现自愈。 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相对更易自愈。例如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充足睡眠的人,身体机能良好,心理状态也更易调整;坚持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的人,运动可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情绪,对轻度焦虑的缓解和自愈有积极作用;合理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为身体和大脑提供良好营养支持,利于心理状态的稳定,促进轻度焦虑自愈。 性格特点:性格开朗、乐观,心理韧性较强的人面对轻度焦虑时,更能积极主动地去调整心态,应对引发焦虑的因素,从而增加自愈的可能性。这类人往往能更灵活地应对生活中的小挫折和压力,从积极角度看待问题,促进自身心理状态恢复平衡。 外部因素 社会支持: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系统的人,当出现轻度焦虑时,能从家人、朋友处获得情感上的关怀、理解和帮助。比如家人在其焦虑时给予耐心倾听、鼓励和陪伴,朋友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支持,能帮助当事人更快缓解焦虑情绪,促进自愈。例如在面临工作上的轻度焦虑时,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当事人能更好地梳理情绪,寻找解决工作问题的办法,进而使焦虑状况得到改善。 环境变化:所处环境的改变有时也可能促使轻度焦虑自愈。如从嘈杂、压力大的城市环境短暂切换到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会感受到身心的放松,焦虑情绪可能会随之减轻并逐渐自愈。比如到风景秀丽的山区度假,清新的空气、宁静的氛围能让人的心境平静下来,有助于缓解轻度焦虑。 当然,也有部分轻度焦虑的人需要通过一些自我调节方法来促进自愈,如深呼吸放松法,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慢慢隆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每次深呼吸持续5-10分钟,可帮助放松身心,缓解焦虑;还可以通过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的感受、思维和身体状态,排除杂念,减轻焦虑情绪。但如果轻度焦虑持续时间较长,或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避免焦虑情况恶化。

    2025-10-10 11:09:09
  • 精神分裂症,是不死的癌症吗

    精神分裂症并非“不死的癌症”,它有多种治疗手段可管理,药物治疗能控症状,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患者治疗各有特点,通过规范治疗、合理干预及个性化关怀,很多患者能获良好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一、疾病的本质与现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虽然其治疗面临挑战,但并非无法控制和改善。从医学发展角度看,目前有多种治疗手段可对其进行管理。通过规范的治疗,很多患者能够缓解症状,恢复一定的社会功能,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二、治疗方面的进展 1.药物治疗:有一系列抗精神病药物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以及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例如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改善症状的同时,相对传统药物副作用有所降低,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心理社会干预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纠正病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康复训练:包括职业康复、社交技能训练等。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回归社会,像让患者参与简单的工作技能培训,学习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等,这对于患者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至关重要。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1.儿童青少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精神分裂症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需要特别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药物使用要充分考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在保证控制症状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心理社会干预方面,要结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更具趣味性和适应性的方式进行,比如通过游戏等形式开展社交技能训练等。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在治疗中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同时,家庭支持也非常重要,家人要给予患者理解、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 3.老年患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还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躯体健康状况。药物选择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与老年躯体状况相关的副作用。心理社会干预方面,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点,提供适合他们的康复支持。 总之,精神分裂症虽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但不能等同于“不死的癌症”,通过规范的治疗、合理的干预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的个性化关怀,很多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2025-10-10 11:08:50
  • 心慌焦虑吃什么药

    心慌焦虑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缓解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有禁忌证)、抗焦虑药物(苯二氮类如地西泮、SSRI类如帕罗西汀,有禁用及慎用情况)、中药制剂(如逍遥丸,需辨证使用,孕妇慎用),治疗需先明确病因,生理性因素可先非药物干预,病理性因素需针对原发疾病并合理选药,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一、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轻心慌等症状。例如普萘洛尔,它能竞争性地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与房室传导,使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降低。 适用情况:对于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慌焦虑,如紧张、运动等导致的症状有一定效果。但患有支气管哮喘、心源性休克、心脏传导阻滞(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等疾病的患者禁用。 二、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类: 作用机制:如地西泮,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受体,加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GABA受体的结合,增强GABA系统的活性,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 适用情况:可用于缓解焦虑情绪引起的心慌等症状。但孕妇、妊娠期妇女、新生儿禁用,老年人对本类药较敏感,用药后易发生低血压、过度镇静等,应慎用。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作用机制:如帕罗西汀,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从而改善焦虑症状。 适用情况: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焦虑症,包括伴有心慌的广泛性焦虑等。但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等需慎用。 三、中药制剂 作用机制:一些中药制剂也可能对心慌焦虑有一定缓解作用,例如逍遥丸,它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蜜炙)等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对于肝郁脾虚引起的心慌焦虑等症状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适用情况: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也需要在医生辨证论治后使用,孕妇慎用。 对于心慌焦虑的治疗,首先应明确病因。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可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等。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心慌焦虑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充分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点等因素,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025-10-10 11:08:36
  • 如何克制强迫性检查行为

    针对强迫性检查行为可通过系统识别触发因素挑战不合理信念、开展正念深呼吸等正念练习降低冲动、针对特定对象设定固定检查流程并限制频次、鼓励向亲友倾诉获取支持,严重时寻求专业干预,儿童需家长配合游戏化训练,青少年重同伴支持与心理辅导,成年人群体结合生活方式调整,有相关病史者遵专业指导个性化干预。 一、认知行为疗法应用 通过系统识别强迫性检查行为的触发因素,例如特定场景、情绪状态等,进而挑战不合理信念。可借助记录工具详细记录检查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时间及伴随的思维活动,随后理性剖析这些思维的不合理性,逐步重塑认知模式,从根源上削弱强迫检查的冲动基础。 二、正念训练实践 引导患者开展专注当下的正念练习,以降低强迫检查的冲动。例如进行深呼吸训练,当出现检查冲动时,将注意力完全聚焦于呼吸的节奏,感受空气进出鼻腔、腹部起伏等躯体感觉,使自身从强迫行为的循环中抽离出来,增强对当下状态的觉察力。 三、环境调整策略 针对有特定强迫检查对象的情况(如门锁、电器等),设定固定的检查流程并限制检查频次。比如为检查门锁行为设定每日仅在清晨出门前进行一次规范检查,完成后通过自我暗示“已完成必要检查,无需过度担忧”来强化克制行为,逐步打破过度检查的惯性。 四、社交支持利用 鼓励患者向亲友倾诉强迫性检查行为的困扰,获取他们的理解与监督。当产生检查冲动时,主动向亲友寻求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或请求阻止不恰当的检查行为,借助外部支持力量助力克制强迫行为。 五、专业干预途径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强迫性检查行为,建议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帮助。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与反应预防技术,逐步将患者暴露于可能引发检查冲动的情境中,同时训练其克制检查行为的反应,通过专业指导系统改善强迫症状。 特殊人群考量 儿童群体:需家长配合开展游戏化的认知行为训练,以趣味性方式引导儿童识别并减少强迫检查行为,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帮助儿童理解并控制检查冲动。 青少年群体:注重同伴支持与心理辅导,可组织同伴间的交流活动,分享应对强迫行为的经验,借助群体力量增强克制强迫检查的动力。 成年人群体:结合自身生活方式调整,尤其针对压力大的人群,需强化压力管理,将上述干预措施融入日常作息,如通过运动、冥想等缓解压力,降低强迫检查的触发概率。 有相关病史人群:在专业指导下开展干预,避免自行盲目处理,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干预方案,确保干预过程安全且有效,防止因不当操作加重强迫症状。

    2025-10-10 11:07: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