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徐顺生主任医师(34)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徐顺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展开
  • 抑郁症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病

    抑郁症既不属于单纯的精神病,也不完全归为心理病。确切地说,抑郁症应被视为精神心理疾病。 精神病通常专门指向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心理病一般涵盖睡眠障碍、应激障碍等。而抑郁症属于精神心理范畴中的心境障碍类疾病。抑郁症主要特征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其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落、缺乏兴趣、意志减退等。它的产生可能是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确诊抑郁症,就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心理疏导,通常能取得较好效果,然而抑郁症患者容易复发。并且抑郁症患者在急性期或者受到外界刺激时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必须及时进行医治。 总之,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性质、症状表现、成因以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025-04-01 23:43:15
  • 神经性抑郁症该怎么办怎么治疗最好呢

    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一般治疗 患者要放松心态,可多和亲朋好友交流,也可出去旅游,要学会表达自身情感与内心真实想法。还能通过多听音乐、调整饮食结构来辅助治疗,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及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瘦肉类、鱼类等。 二、药物治疗 可遵循医嘱选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以改善抑郁情绪,推动病情好转,并且能有效预防抑郁症复发。 三、心理治疗 需要专业医生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认知,让其理解疾病的症状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对疾病有更清晰的认识,有益于病情的恢复。 总之,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要综合运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2025-04-01 23:42:43
  • 什么是抑郁症前兆

    抑郁症前兆主要包括悲观情绪、记忆力下降、失眠等。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不同患者在患上抑郁症后的症状表现存在差异。一、部分患者可能呈现出记忆力下降、紧张、失眠、多梦等情况;二、还有部分患者的状况较为严重,会有情绪悲观、失落、甚至出现想要自杀等各种反应。如果出现了上述抑郁症前兆,建议要立刻前往医院看心理医生,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适度减压。可以多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以保持心情的舒畅。可以通过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倘若情况变得更为严重,那么最好能够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总之,要重视抑郁症前兆,及时采取措施干预,避免病情加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对预防抑郁症也很重要。

    2025-04-01 23:42:20
  • 双相抑郁症能彻底治好吗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能完全治愈。双相情感障碍也叫双相障碍,是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疾病。尽管病程长,但可完全治愈。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治疗: 一、药物治疗 1.患者患双相情感障碍可使用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心境稳定剂。 2.还可使用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 二、心理治疗 1.针对患者抑郁或躁狂情绪进行情绪管理,教会患者识别自身抑郁与躁狂情绪,同时引导其进行日常情绪管理。 2.对部分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的双相障碍患者,要教会其消除因精神病性症状导致的不良行为及不良情绪影响,并对相应行为进行有效矫正。 总之,通过上述药物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双相情感障碍有很大希望能够完全治愈。

    2025-04-01 23:42:11
  • 请问怎样知道我是否有抑郁症,网上查了抑郁

    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可从诱因、症状、检查等方面着手。 一、诱因 若长期存在受虐待、被排斥、过度焦虑、患有肥胖症等情况,导致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就有引发抑郁症的可能。 二、症状 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心情低落,同时伴有反应迟钝、意志活动减退、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等一系列不适症状时,很可能是抑郁症。 三、检查 1.可前往医院填写自评量表,医生计算结果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判断是否为抑郁症。 2.还需进行脑血流显像和脑代谢显像检查,以排除脑部疾病。 3.也可进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实验检查,从而辅助判断是否患有抑郁症。 通过对诱因、症状和检查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有助于确定是否患上抑郁症,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2025-04-01 23:42: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