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亲子教育。展开
  •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如何

    产后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上持续显著低落、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伴过度焦虑且情绪波动大,认知上注意力难集中、难决策、有自责自罪及无价值感观念,躯体上有睡眠障碍(入睡难或早醒)、持续疲劳感、食欲或减退或亢进且可能致体重异常波动。 一、情绪症状表现 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且显著的情绪低落,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悲伤、沮丧状态,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难以从以往喜爱的事物中获得愉悦感,还可能伴有过度焦虑,如对婴儿健康过度担忧、莫名紧张不安等,情绪波动较大,易因小事出现情绪爆发。 二、认知症状表现 患者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难以进行日常的思考和决策,比如照顾婴儿时难以专注完成相关事务。同时,常伴随自责自罪观念,过度贬低自身作为母亲的能力,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照顾婴儿及家庭的责任,严重时可能产生无价值感,认为自己对家庭和社会毫无贡献。 三、躯体症状表现 1.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即使身体疲惫也难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或者出现早醒,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长期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情绪和认知方面的症状;2.疲劳感:持续存在无精打采、浑身乏力的感觉,即使经过短暂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会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和照顾婴儿的能力;3.食欲改变:部分产妇会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而另一部分产妇可能出现食欲亢进,通过进食来缓解情绪问题,但长期的食欲改变可能导致体重异常波动。

    2025-08-08 14:52:55
  • 什么是长期精神压力大的危害

    长期精神压力大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心理、生理、心理和生理症状、职业和人际关系问题,降低生活质量。 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问题: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可能增加患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的风险。此外,压力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易怒、疲劳、失眠等问题。 2.身体健康问题: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它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此外,压力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3.心理和生理症状:除了上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外,长期精神压力大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症状,如头痛、肌肉紧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4.职业和人际关系问题: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等问题。此外,压力还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使人更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 5.生活质量下降: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可能会感到生活质量下降,缺乏乐趣和满足感。他们可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难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长期精神压力大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管理和减轻压力,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时间管理、放松技巧、心理治疗等。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长期承受精神压力,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025-08-08 14:52:50
  • 恐慌发作挂什么科

    恐慌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患者会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焦虑,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怀疑自己有此症状应挂精神心理科或心理科。医生通过询问症状、病史等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不同。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 在诊断恐慌发作时,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等,并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果确诊为恐慌发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药物治疗是恐慌发作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等,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来缓解症状。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长和老师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和焦虑。 需要注意的是,恐慌发作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同时注意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症状严重或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

    2025-08-08 14:52:44
  • 心里难受是啥原因

    心里难受可能由情绪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生活事件、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如果你经常感到心里难受,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里难受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压力、愤怒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心里难受。例如,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心理疲劳和情绪低落。 2.心理健康问题: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可能引起心里难受的感觉。 3.身体疾病:身体疾病也可能导致心里难受,例如心脏病、肺部疾病、癌症等。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引起情绪变化和心里难受。 5.生活事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失恋、失业、亲人离世等,可能导致心理创伤和心里难受。 6.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噪音、污染、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7.个人因素: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生活习惯等个人因素也可能影响心里难受的感受。 如果你经常感到心里难受,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他们可以进行评估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积极的应对技巧,也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2025-08-08 14:52:31
  • 心慌焦虑怎么办

    心慌焦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尝试深呼吸和放松技巧、调整生活方式、应对压力、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儿童、青少年、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1.深呼吸和放松技巧 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身体来减轻焦虑感。慢慢地吸气,然后慢慢地呼气,同时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尝试使用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或瑜伽等放松技巧。 2.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心慌焦虑很重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和吸烟等。 3.应对压力 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时间管理、制定计划、与他人交流等。 4.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可以帮助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应对焦虑的方式。 5.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缓解症状。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出现心慌焦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确定具体原因并得到适当的治疗。此外,对于某些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有特定健康问题的人,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处理心慌焦虑问题时,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

    2025-08-08 14:52:2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