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胃肠道肿瘤、肝癌、胰腺癌及晚期肿瘤姑息处理。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胃肠道肿瘤、肝癌、胰腺癌及晚期肿瘤姑息处理。展开
  • 胃癌发病率年龄

    胃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0岁后明显上升,60-70岁为高发年龄段,青年人群占比小但近年有上升趋势,中老年因胃黏膜退行性变等因素发病风险增加,有家族史人群发病年龄可能提前,男女发病趋势相似,不良生活方式和慢性胃部疾病随年龄增长对胃癌发病影响更显著,特殊病史人群需重视胃癌筛查。 从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来看,大量的病例统计分析显示,青年人群(小于40岁)胃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不过整体占比仍然较小。而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加,胃黏膜逐渐出现萎缩、肠化生等退行性变化,同时可能受到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胃癌的发病风险不断增加。例如,一些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组人群进行长期随访,发现5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病的累积风险显著高于年轻人群。对于有家族胃癌病史的人群,其发病年龄可能会相对提前,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相关症状和进行早期筛查。对于女性和男性而言,在不同年龄阶段胃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可能在一些具体的发病诱因上存在一定差异,不过整体的年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胃癌发病中都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因素长期累积的影响更加显著,从而进一步推动胃癌发病率在高龄人群中升高。对于患有慢性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的人群,随着年龄增加,疾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这类特殊病史人群更要重视不同年龄阶段的胃癌筛查工作,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025-07-25 15:39:16
  • 放疗和化疗的区别是什么

    放疗和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两种主要方法,它们通过不同的原理和方式来治疗癌症,各有优缺点,在治疗儿童癌症时需谨慎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放疗可以外部照射,也可以将放射性物质植入体内进行内照射。常见的放疗技术包括光子放疗(如X射线、伽马射线)、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等。化疗则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方式给药。 放疗和化疗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癌症的类型、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放疗和化疗都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疲劳、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然而,这些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因人而异。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儿童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的选择和应用需要特别谨慎。儿科医生会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器官功能等因素,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生会采取措施减轻副作用对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提供营养支持、心理辅导等。 除了放疗和化疗,癌症的治疗还包括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被诊断为癌症,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医生,了解更多关于放疗和化疗的信息,包括治疗的优缺点、副作用的管理等。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2025-07-25 15:36:10
  • 胰腺癌肝转移共几期

    胰腺癌肝转移分期采用UICC/AJCC的TNM分期系统,T分期分Tx、T0、T1、T2、T3、T4,N分期分Nx、N0、N1,M0无远处转移,肝转移属M1即有远处转移、为Ⅳ期晚期,治疗需多学科团队协作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同时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对治疗的影响。 一、T分期(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1:肿瘤最大径≤2cm,局限于胰腺内。 T2:肿瘤最大径>2cm,局限于胰腺内。 T3:肿瘤侵犯胰外组织,如胆管、十二指肠等,但未累及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 T4:肿瘤累及腹腔干和/或肠系膜上动脉(这是局部晚期的标志)。 二、N分期(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区域淋巴结转移。 三、M分期(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当出现肝转移时属于M1期,即有远处转移。 胰腺癌肝转移属于Ⅳ期,也就是晚期。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可能在治疗耐受性等方面需要更谨慎评估;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激素等因素对治疗的潜在影响;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身体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病与肿瘤治疗的相互影响。对于胰腺癌肝转移患者,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但具体治疗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进行个体化制定。

    2025-07-25 15:32:46
  •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

    甲状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出血(多在术后24-48小时内,颈部肿胀、呼吸困难,凝血功能障碍者风险高)、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可致呼吸困难,有周围组织粘连病史者风险高)、喉上神经损伤(外支损伤致声带松弛、音调降低,内支损伤致饮水呛咳)、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1-3天出现手足抽搐,中老年及有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病史者易发生)、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护理不佳、排痰不畅等致,免疫力低下者风险高)、淋巴漏(较少见,颈部引流量增多呈清亮液体,与淋巴管损伤有关)。 喉返神经损伤:可导致声音嘶哑,若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其发生与手术操作牵拉、钳夹或切断神经等有关。有甲状腺周围组织粘连病史的患者,由于解剖结构不清,喉返神经损伤风险增加。 喉上神经损伤:若外支损伤会导致声带松弛、音调降低;若内支损伤则会出现饮水呛咳。这也是手术中对喉上神经处理不当所致。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手足抽搐,多在术后1-3天出现。是由于手术时甲状旁腺被误切、挫伤或血供障碍等引起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血钙降低。中老年患者、既往有甲状旁腺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 感染: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切口感染与术后伤口护理不佳有关,肺部感染多因患者术后不敢咳嗽、排痰不畅等原因引起。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感染风险更高。 淋巴漏:较少见,表现为颈部引流量增多,呈清亮液体。与手术中淋巴管损伤有关。

    2025-07-25 15:28:33
  • ca19-9高多少算是癌症

    CA19-9升高不一定是癌症,可能与良性疾病或其他因素有关,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一般来说,CA19-9正常参考值<37U/ml。当CA19-9水平升高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升高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CA19-9升高的情况: 癌症:如胰腺癌、胆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CA19-9水平可能会明显升高。 良性疾病:某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CA19-9水平升高,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其他因素:吸烟、饮酒、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等也可能导致CA19-9水平轻度升高。 如果发现CA19-9升高,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等,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肿瘤。 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25、AFP等,综合评估癌症的可能性。 病理学检查:如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CA19-9升高的具体意义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对于CA19-9升高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长期吸烟者、有癌症家族史者等,CA19-9升高的意义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检查。 总之,CA19-9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但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对CA19-9升高有疑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2025-07-25 15:25: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